內蒙古阿拉善盟通過技術集成治沙用沙:沙漠里長出“金”產業

“肉蓯蓉是沙漠一寶,但是產品原生態讓消費者十分不便。‘肉蓯蓉產品創新與市場拓展項目’獲得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沙產業分賽大獎,為阿拉善盟沙產業躍上中高端提供了新動能。”阿拉善尚容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磊介紹,通過創新,肉蓯蓉搖身一變,從“大樹根”升級為化妝品。

阿拉善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27萬平方公里的版圖上分佈著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孕育了肉蓯蓉、鎖陽、黑果枸杞等特色沙生植物資源,是全國沙漠最為集中、沙生植物資源最為多樣的地區之一。阿拉善盟聚沙成寶、化害為利,大力發展沙產業,逆向拉動生態建設,全盟已建成“3個百萬畝”林沙產業基地,規模以上沙產業企業達到39家,研發中高端產品70多款,申報發明專利43項,沙產業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金秋時節,阿拉善宏魁蓯蓉集團沙生植物試驗示範園內一片金黃。這個以繁育梭梭苗木為主的沙生植物苗圃,集沙生植物引種馴化、科學研究、試驗示範、技術推廣等功能為一體,現已擴繁10萬畝,一眼望不到邊的梭梭林搖曳著無限生機。“早在10年前,宏魁蓯蓉集團就向沙漠進軍,如今已成為梭梭種植、蓯蓉接種的龍頭企業,年產1000噸肉蓯蓉酒、500噸蓯蓉養生液、3000萬粒膠囊、1億片製劑。”集團董事長祁成宏說,尤其是聯合中科院多家院所成立阿拉善沙產業研究院、成立以中科院匡廷雲院士為首的沙生資源植物院士專家工作站以來,引進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公司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大大提升。“沙漠增綠的同時,我們還實現了企業增效、牧民增收。”祁成宏說。

2017年以來,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與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六省區科技廳,在阿拉善盟開創性舉辦全國沙產業創新創業大賽,並於今年春天將比賽納入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序列。前不久,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沙產業分賽和沙產業創新博覽會、高峰論壇在阿拉善盟舉辦。與此同時,阿拉善盟成立了沙產業展覽館,每年舉辦沙產業創新博覽會。今年的博覽會邀請參展企業189家,共徵集參展展品9大類1300餘種。展會現場,各參展企業通過視頻播放、現場講解、產品品嚐等方式,交流沙產業發展的新業態、新技術。

“阿拉善是科學家錢學森關於沙產業的構思之地,也是我國沙產業的示範基地。”阿拉善盟委書記楊博表示,通過開展沙產業大賽、沙產業博覽會、沙產業永久論壇,阿拉善的沙產業和沙生物同步成長,在沙漠裡培育出多用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千億元新興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