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遂溪縣調豐村,千年石官道

史書記載

《志》、《志》均有記載,古時有一條途經古南北要塞的“三十里官道”

調豐古官道遺址

,“官道”南起莊家渡,北至調豐村,是古代官方軍需物資運輸、軍隊調防、官員謫遷、信件傳送等的要道。

近百年間, “三十里官道”好似人間蒸發不知所蹤了

二:發現遂溪縣調豐村村民在該村東面發現砂石上有兩道奇異的牛車轍。這有數段神奇的“牛車印”,它是在堅硬的石頭上磨出的、最深處達60釐米、兩道間距180釐米的印痕,沒人能說清楚這印痕如何得來,也沒人想要說清楚這印痕如何得來,姑且稱之為“牛車印”。但這“牛車印”顯然不是我們當地現時的牛車所為,現時的牛車兩輪間距沒有這麼寬,陷於60釐米深溝裡牛車已經擱底了。“牛車印”橫過一條小河,通向村中,村中小孩就在這小河和 “牛車印”中玩耍成長,但無人知道這就是“”。

2006年4月底經廣東省和考古專家考證認為是千年古道,年代在宋代以前。這“牛車印”就是府志、縣誌中記載的“三十里官道”,年代應在宋代以前,是千年古道。這官道具體始於何時?還有何特殊意義?其中又蘊藏了什麼機密?很多問題現在尚無法明確解答。……不管如何,既然是千年官道,其意義必然非凡。

據該村委會支部程書記說,原先這塊地是一遍荒坡,村裡有一位村民開荒這塊地種甘蔗,大約挖掘距地表50釐米時,發現了這條牛車轍。經繼續挖掘,才發現是傳說裡的千年“三十里石官道”。現今己經順路整理有2公里,該村己經將官道保護起來。
三:傳說自惠州被貶海南,途經遂溪南北要塞的“三十里官道”時,打聽到“官道”附近有條村子出產的“雙袋子”荔枝是遠近聞名的佳果,於是慕名走進村子嘗一嘗。後人曾經去尋找這個故事的蹤跡,村子找到了,“雙袋子”荔枝找到發,只有“三十里官道”不知所蹤。傳說中的“官道”南起莊家渡,北至城裡調豐村,是古代官方軍需物資運輸要道。
四:特點

調豐石官道位於廣東省遂溪縣仲建路調豐路段調豐橋東邊,長約60米,寬約2.1米,是古代南下雷州府,北上遂溪郡的必經路段,所以,清朝統治者稱之為遂溪南北要塞的“三十里官路”。由於當時雷州半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高腳牛車,其車轆直徑約1.8米,車轅長約4.6米,車斗長約2.2米寬約1.7米,車高約2.1米,所以,調豐這段具有千年歷史的石官道,是高腳牛車在長年的運載中被車轆輾出來的兩道石轍,其深處達70多釐米,寬約13多釐米;牛腳踩出的石印,深處達8釐米。


五:意義


這千年石官道遺蹟乃當今粵西地區所罕見,它不但為我們研究古代雷州半島地區的社會狀況提供了珍貴的文物佐證,而且是我們觀看歷史,緬懷祖先的形象畫冊。
六:保護級別


調豐古官道遺址於2010年正式公佈為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湛江市遂溪縣調豐村,千年石官道

湛江市遂溪縣調豐村,千年石官道

湛江市遂溪縣調豐村,千年石官道

湛江市遂溪縣調豐村,千年石官道

湛江市遂溪縣調豐村,千年石官道

湛江市遂溪縣調豐村,千年石官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