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變得斤斤計較,這樣做對孩子的傷害,要遠大於讓孩子不勞動

現代很多家長都十分注重從小對孩子各方面品質的培養,熱愛勞動,擔負家庭責任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

但很多家長都只是片面的去引導孩子,這樣的引導,極容易將孩子引到另一個方面,反而對孩子的成長,無法起到良好的作用,那就得不償失了。

同事嘉姐對兒子小豪的教育就十分重視,常常翻閱各種書籍,名錄,希望從中找到培養孩子的寶典,來幫助自己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孩子變得斤斤計較,這樣做對孩子的傷害,要遠大於讓孩子不勞動

兒子小豪也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對媽媽的話,也是言聽計從,嘉姐給孩子制訂了一個家庭守則,事無鉅細的規定了孩子的生活習慣,其中很重要的一條,便是獎懲制度。

嘉姐給孩子的生活中,規定了一些細則都與金錢掛鉤,比如幫助家人打掃房間,給五元獎勵,刷碗,給五元獎勵。

按時按質完成作業給十元獎勵,觀看電視超時,罰五元,等等,幾乎所有的規範,都會與錢來聯繫,看了嘉姐的這份“家庭守則”,我有了一些擔憂,果然,不出幾個月,嘉姐便開始犯難了。

原來,自從給孩子實施這個守則,雖然積極性是調動了起來,可孩子也變得越來越喜好談錢,任何事情,都要與父母討價還價一番。

孩子變得斤斤計較,這樣做對孩子的傷害,要遠大於讓孩子不勞動

對錢的敏感度太強,事事以利益優先,每日還計算自己的小賬本,身邊的小朋友們都被他的“算計”所嚇跑,都不願意和他一起玩耍,孩子也變得不開心了許多,讓嘉姐甚是頭疼。

那麼,給孩子劃定規則,以金錢為獎勵,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過於重視金錢,利益至上,唯利是圖

很多家長想培養孩子從小做家務的習慣,但是隻是簡單的利用金錢來誘導孩子,這樣極容易使孩子陷入錯誤的思維,認為只有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將很多本身應該擔負的責任也等同於金錢,長久下去,孩子會片面的認為,金錢至上,變得唯利是圖。

2、漠視親情,不願主動承擔家庭責任

對孩子規範的要求如果以金錢為誘導,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認為家長只重視金錢的交易,也會漠視親情的重要性,從而不願主動承擔家庭責任,或將其與利益等同,只有看到利益,才願付出,變得薄情寡義。

孩子變得斤斤計較,這樣做對孩子的傷害,要遠大於讓孩子不勞動

3、對人格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斤斤計較,不利於成年後人際的交往

長久的給孩子灌輸金錢價值,會讓孩子格外計較,使孩子變成一個工於心計之人,若形成此性格特點,則極其不利於他成年後的人際交往,影響孩子健康人格形成。

4、錯失人生很多重要的意義

金錢不是萬能的,人生當中很多具有意義的事情可能都不具有貨幣價值,可產生的意義和影響卻遠不是金錢能衡量的。

如果孩子從小對金錢過於重視,事事以錢當先,那麼,他的人生將會失去很多精彩的經歷,所接觸的人及認識的觀念將會大大侷限他人生的發展。

既然孩子對金錢過於偏見會帶來這麼多影響。

孩子變得斤斤計較,這樣做對孩子的傷害,要遠大於讓孩子不勞動

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走出金錢的誤區?

1、給孩子劃定規則時,首先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孩子的腦海中,明白正確的大方向,才不會使孩子的思想過於跑偏。

2、以身作則的主動承擔家務,夫妻雙方分工明確,並和孩子一起做家務,讓她明白,家務是每個生活在這個家庭中應主動承擔的責任,並不是負擔,好的生活環境也會改善家庭氛圍,容易讓孩子主動融入當中。

3、多以一些寓教於樂的方式作為對孩子的鼓勵,比如科技館的參觀,植物園的探險等,不要直接等同於金錢,這樣的獎勵或懲罰,會讓孩子有重視,但不會有片面的認識。

家長要了解到,物極必反的道理,金錢固然重要,可權衡利弊,對於孩子的獎懲,尤其是家務的勞作,最好不要以金錢為誘導,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約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