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迅達普在中國最後的絕唱-天津迅達K80,K100

德國迅達普在中國最後的絕唱-天津迅達K80,K100

K80

德國迅達普在中國最後的絕唱-天津迅達K80,K100

K100

摩托老玩家都知道德國迅達普是一家歷史悠久,牛逼轟轟的摩托車企業,不僅成立時間長,而且實力也不小,二戰中德軍大量採購迅達普KS750邊三輪投入戰場,民國國民政府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也曾經用迅達普K800邊三輪武裝國軍的摩托化部隊並在後來投入抗日衛國戰爭,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第一輛國產摩托車也是仿製的迅達普K500,而迅達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倒閉之前最後的掙扎,將機器設備技術資料全部賣給中國企業,今天摩托磚家正要聊一聊這個故事,而故事的主角是迅達普K80.

天津迅達摩托車公司與當時的聯邦德國(西德)迅達普摩托車公司1984年的合作曾經載入中國摩托車發展的史冊,因為這是中國摩托車廠第一次從國外購買成套現成摩托車製造設備和全部技術資料,商標。雖然天津迅達摩托車公司購買的是迅達普的二手設備和商標,但開了行業的先河。現在來看,迅達普其實是在甩鍋,因為不久迅達普公司即倒閉,在倒閉之前最後撈一把以減小虧損。因此迅達普K80的引進在一開始已經為以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德國迅達普在中國最後的絕唱-天津迅達K80,K100

左側

德國迅達普在中國最後的絕唱-天津迅達K80,K100

右側

一家老牌的歐洲摩托車製造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這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而引進的K80經受了市場的檢驗後最終還是難以挽回最後的命運,迅達普品牌的終結最後是在中國。一個破產企業的陳舊車型引進國內,註定了未來比較黯淡,要想改變,除非有一個強有力並卓有眼光的領導人,否則於事無補。

讓磚哥感到疑惑的是當年購買了迅達普的6個系列28個品種的摩托車技術軟件和機器設備,當後來K系列的兩款車走到窮途末路的時候為什麼不投產其他車型?磚哥至今不解。

在天津迅達摩托車公司的發展歷程中,k80是第一代產品,當時的天津機械廠消化吸收試製,於1988年投入大量生產,搭載K80-1E46FM發動機,單缸,二衝程,風冷,缸徑46MM,行程47MM,氣缸工作容積78ML,標定功率5.5KW,約7.5匹。8.5N.M.採用電子點火,其點火系統曾經有兩種匹配。一種由意大利杜卡迪公司提供,這也算K80比較有名的一段歷史軼事;另一種則是由天津航空機電公司提供。據說初期曾經有德制零件組裝的K80。

德國迅達普在中國最後的絕唱-天津迅達K80,K100

K100

這臺德國血統的K80有很多地方值得說一說。首先是因為它是一款歐洲早年的淘汰車型,排量小,款式比較老土。磚哥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隻有一道活塞環,發動機聲音比較怪異,很難用語言描述,總之噪音大,震動大,減震差,動力一般;和當年的歐洲車一樣左側設計了換擋桿和啟動杆,國際檔。龍頭低矮,車身又短又矮,身材高大的駕駛者騎行比較侷促。當年在磚哥所在的昆明配件難買,保有量少。據說在京津冀保有量大一些。

同時天津迅達於1987年開始研製K100發動機,K100-1E50FM,這臺發動機是K80的擴缸機,對當時的天津訊達來說,擴缸是最容易,成本最低的優先選擇。K80和K100的發動機只有6個零件不通用。通過相對簡單的擴缸,馬力提高了1.5匹,扭矩提高了1.5N.M,K100的發動機於1989年通過鑑定,K100當年即迅速推向市場。

通過現有的資料可以看到,當年的天津迅達一年的產銷量在15000臺左右,後來的天津迅達與本田合資後K系很快就停產,因此其總量不高,保有量肯定少,質量又談不上出眾維修配件跟不上,隨著時間流逝,逐漸淹沒於時間的長河裡,以致年輕的摩托車愛好者很多沒有聽過它的名字,更沒有見過它,騎過它。

德國迅達普在中國最後的絕唱-天津迅達K80,K100

儀表

德國迅達普在中國最後的絕唱-天津迅達K80,K100

儀表

後來天津迅達摩托車公司於1992年與日本本田技研合資,成立了天津本田,開始生產名噪一時的天虹TH90,TH100,從外觀上可以看到依然有迅達K系的影子.再後來,天津本田變成了新大洲本田,此是後話。關於這一點磚哥另一篇文字曾經說了一說天津本田TH90,有興趣的摩友可以看一看參考一下。

時間過得真快,當初修K80的小夥子現在已經成了兩個小夥子的爹,而那些K80,K100已經蹤影不見,只有記憶仍存!

德國迅達普在中國最後的絕唱-天津迅達K80,K100

說明書

德國迅達普在中國最後的絕唱-天津迅達K80,K100

關注磚哥,有你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