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30度放孩子室外睡覺?幸福感最高的北歐,育兒方式卻很硬核

眾所周知,北歐國家的教育事業一直都位於世界前茅,這讓很多人對北歐國家的教育方式倍感好奇,要知道北歐國家的當地人口一般都比較少,為什麼教學的質量卻能那麼高呢?其實

除了社會因素的影響,還與他們的家庭觀念有很大的關係。

相比於中國媽媽的產假,北歐媽媽們產假竟然有480天的產假,而且不止媽媽們有,北歐的爸爸們還可以享受這個假期的百分之24,這樣孩子的父母就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在家陪伴孩子。而中國的媽媽們卻要面臨著很大的一個難題,那就是重回職場還是在家帶娃,但無論選擇哪一種都會有一方面的缺失,而且中國的農村地區更是面臨著這樣的狀況,往往孩子還沒有多大,父母就紛紛背起行囊外出打工去了。

零下30度放孩子室外睡覺?幸福感最高的北歐,育兒方式卻很硬核

之前看過一篇報道說北歐人在冬天下雪的時候,寶媽們就會將嬰兒車推到室外,讓寶寶在寒冷的天氣裡睡覺,引發了很多網友的討論,有網友解釋說這是他們北歐的風俗習慣,雖然外面的溫度只有零下幾度,但是寶寶的保暖措施做得很好,所以不會受到寒冷天氣的影響。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質疑這樣對於孩子的安全太不負責任了,而且並不能保證孩子的健康,對此有專家表示這樣的方式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質,並且很好的預防感冒。而在中國不要說將孩子獨自放在外面了,就算是讓孩子單獨出門父母可能都會顧慮良多,一方面是由於外面的社會確實不太安全,還有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的父母一直將孩子當成溫室裡的花朵保護著,很少讓孩子出去歷練。

而這樣帶來的其實並不是好處,這樣的教育方式一直都存在著弊端。這就和學步車是一樣的道理,越是害怕孩子摔跤,讓其在學步車裡學走路,孩子學會的反而越晚,摔跤並不是一件壞事,家長們的愛護之心有時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樣阻礙。

零下30度放孩子室外睡覺?幸福感最高的北歐,育兒方式卻很硬核

北歐國家的教育理念

孩子的教育固然與其父母有很大的聯繫,而追根溯本也離不開國家和政府的幫助。

1. 北歐國家強調平等、幸福感:就拿芬蘭來說,芬蘭一直實施的就是無差別、高質量的教育,保證每一個孩子接受的都是公平的教育,而且他們不像中國一樣,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給孩子分出個優勝劣汰,他們很少給孩子排名,更講究孩子學習生活中的樂趣。

2. 父母都承擔著家庭責任:北歐人對於家庭責任的方面從來都沒有懈怠過,很多時候你去看大街上一家人中往往是父親推著嬰兒車在逛,他們注重每天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每天可能都要抽出時間陪孩子吃一日三餐,寧願犧牲自己的時間也要陪伴著孩子。相比於中國的父母,本身就有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觀念,父親在外拼搏陪伴孩子的時間特別少,因此就錯過了孩子的成長經歷和成長過程,而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生命中很大一部分缺失。

3. 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方式這個方面,中國人都有一個侷限性,總以為孩子一定要成績優異才好,常常以考試定義每一個孩子。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這個天賦,芬蘭人往往喜歡在遊戲的過程中教育孩子,遊戲是他們與孩子交流溝通的一大重要方式,也是他們實現教育的一大手段。除了教育方法,芬蘭人喜歡讓孩子參加各類運動或者探索自然,並且堅信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優良的品質。

零下30度放孩子室外睡覺?幸福感最高的北歐,育兒方式卻很硬核

案例分析

在學習這一方面,北歐國家並不只強調學習一個內容,除了家長學校也會帶著孩子們去森林中“探險”,教會他們保護大自然,融合進大自然,學校還會給學生分配“色彩認知”的任務,老師給每一個孩子都發一張色卡,讓孩子們去森林中尋找色卡中的顏色。

比起中國固定的教育觀念,北歐這樣的教育方式能夠親身接觸到學習的內容,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夠從書本上跳躍出來,不用有所侷限。之前有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說學校給每個年級的學生髮了一個雞蛋,但是很多學生沒有吃,一問才知道很多孩子並不會剝雞蛋,簡直驚呆了眾多網友。但其實我國現在的孩子生活能力越來越弱,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有很大的關係的,適時的鍛鍊對孩子來說其實很有必要。

零下30度放孩子室外睡覺?幸福感最高的北歐,育兒方式卻很硬核

中國家庭應該怎樣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雖然我們的國家與北歐國家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但這並不意味我們不可以借鑑他們的教育方式,父母都是對孩子抱著很大的期望的,而教育方式是影響孩子未來的很重要一個因素。

1.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中國式家長的最大弊端就是過於寵溺自己的孩子,對於孩子家長們總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動物們為了讓孩子能夠單獨生存都能將孩子趕出家門,而中國家長卻不明白這個道理,你的負重前行可能也並不能換來孩子的歲月靜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經常性的交給孩子一些小任務會讓孩子更具信心,對其成長也有很大的助益。

2.讓孩子明白付出才能得到回報:北歐國家的父母鼓勵孩子自力更生,想要什麼需要自己的雙手去掙,就算家境富裕也同樣是這樣。而中國教育方式就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孩子只知伸手討要卻不知得來的艱辛,所以這也是中國社會突然冒出這麼多“啃老族”的來源,中國父母們可以在孩子想要購買東西的時候拿出東西來換,讓孩子們明白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報。

3.不要阻止孩子培養興趣愛好: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家長們最看重的就是孩子的分數,但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孩子最好的年紀,千萬不要扼殺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就算以後孩子並不能憑藉著興趣愛好找到工作,但有愛好也能成為生活中的一種解壓方式。

北歐國家的教育方式雖然不是完全適合在中國實施,但是其中還是有很多可借鑑的內容的,家長們不能一直將孩子庇護在羽翼下,中國家長可能要學會的第一課就是,對孩子放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