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理財過度?過度理財有什麼危害?

順通財稅段賢明


理財過度既過度理財,意味著儲戶在現有的環境下將資金大部分或是全部用於理財投資,導致日常的生產生活出現問題,日常的資金流被擠佔。

萬事萬物皆有度,過猶不及。過度理財其實是對資產規劃不瞭解,大局統籌觀不足,缺乏理財知識。過度理財會將資金鎖死,大量資金甚至是全部的資金用於理財中,家庭可用的資金量將會變的很少,有時在購置大件物品時,可用資金往往會捉襟見肘 。

一方面過渡理財,手裡現金流過少,會導致生活水平的下降。萬一需要日常開銷外的花費時,無足夠的現金應對,就會考慮借錢或是貸款,畢竟這只是短期的拆借,但是卻加了槓槓。加大了日常生活的成本。

另一方面,過度理財是資產配置不平衡的表現。投資講究多元化,分散化,但不是過度化。大量的資金投資於理財中會導致風險失衡,理財不同於定期存款和活期。理財中途無法提前支取,這會導致大量的資金鎖死在理財中,無法及時變現,存在流動性風險。而且理財是銀行類機構將儲戶資金吸收後再次用於投資。各個銀行的理財收益不一樣,也就導致不同的理財投資的對象各不相同。

最後市面上在售的理財五花八門,無法保證投資的產品全部達到既定收益。將大部分的資金集中投資於理財類產品時,萬一出現理財產品爆雷,就會導致大量資產受損,風險暴露水平太高。資金過於集中,會導致無法分散風險。


侯哥財經


理財過度就是指在投資理財方面,無論是用了時間還是精力都影響到了個人的正常生活。也可以理解是投資人並沒有真正的選擇了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方式,導致過度理財產生資金嚴重虧損的情況。

第一、過度佔用了個人時間。

如果一個人把大部分的生活和時間都用在理財中,但收效甚微,這種理財就屬於過度投資了,不僅沒有獲取到理想的收益,還浪費了大把的時間,這種過度理財不僅投資沒有回報,還可能因為過度理財影響到身體健康和正常的作息。

第二、超出風險承受能力理財。

1,槓桿理財。在沒有過多資金情況下,借貸和放槓桿理財,這種理財方式就是用了超出自身可以承受的風險來投資,最終就是會出現投資失敗影響到後續生活。

2,超出承受力理財。投資人是屬於穩健型理財者,卻跑去投資高風險理財,這種理財就存在過度問題了。比如,只能買固收型的理財產品,卻把大資金投入到浮動型的理財產品中,反而因為虧損導致嚴重損失。

3,全部家底理財。把生活中所有的家底都投入到理財產品中,卻不考慮後續生活和理財可能存在的風險,這種理財就存在過度行為,一旦生活中遇到問題,可能導致沒有應急資金解決燃眉之急,是非常不值得提倡的理財方式。

4,賭博式理財。不瞭解理財產品的情況下,就直接理財,也不關注理財的整體情況和風險等級,完全就是賭博式的買賣,這種也屬於過度理財,最後不是大賺就是大虧。

總之,過度理財就是把大部分時間用到了理財中,但是卻沒有創造較多的收益,而過度理財也可能做出超出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有的人用槓桿理財,有的人全部家底理財,有的人在一無所知下去理財,最後都可能導致本金嚴重虧損。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理財過度其實有很多種形式。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理財意識有所提升,但是由於很多人並不會真正理財,反而人云亦云,走進了理財的誤區,從而走向了理財的相反面。

部分人群過度理財影響生活品質


現在幾乎每個人的身邊都有親朋好友在說理財這件事,但是,由於每個人,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理財方式也應該有所不同。但是很多人卻跟著他人的理財方式來進行,致使生活品質大幅下降。

理財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理性消費,在這個原則指導下,很多人開始減少消費,積極存錢,久而久之養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說得通俗點兒,就是一個字~摳,兩個字,摳門。理財需要理得是閒錢,而不是儘量減少消費,本來吃新鮮的蔬菜就好,現在卻每次都要挑人剩下的菜來吃,就為了省那幾毛幾塊錢,不僅使自己整體生活品質下降,反而會因吃不新鮮的蔬菜而產生疾病,從而得不償失。所以,理財不是以犧牲生活質量為前提的,是需要在保證生活質量的前提下,約束自己的不必要消費,例如每次逛街都要買衣服,新出電影就必須去電影院看,蘋果手機出新款就要換等等。

理財不是中大獎,不可操之過急


很多人認為理財都能發大財,今天存了一塊錢,明天就想著超兩塊錢。說白了就是操之過急,剛剛理財就覺得自己是巴菲特,過兩年就能實現財富自由。很多人為了追求理財的高收益,貪婪地去買p2p產品,網上雙色球等等,結果血本無歸。殊不知,理財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能夠跑得贏通貨膨脹已是很厲害的水平。理財只是為了讓我們的錢不貶值所做的部分行為,而不是能夠讓我們一夜暴富的神話。

所以,理財和銀行存款一樣,只是個人對資金的運用實現保值增值的手段,不可過分妖魔化,充分認識理財,避免過度理財,才能讓自己的資金流動起來,為自己的生活添磚加瓦。


悟淨財經


理財過度就是盲目理財,就是超過自己承受範圍的理財,這種理財過度的風險就是本金可能會出現較為嚴重的損失,而且理財過度可以導致投資出現槓桿理財和理財時涉入到不精通的市場亂投資,最後導致理財越理越虧損,理財影響了生活和家庭。

第一、盲目理財。

過度理財也可以說是盲目理財,就是在理財時沒有了解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機會,理財時非常盲目的拿出資金投資,最後在投資虧損時才發覺理財錯誤,此時本金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損失。而這種理財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反而會得不償失,嚴重的虧損就是影響到了生活。

第二、借貸理財。

借錢投資或者利用小錢放大槓桿投資,這些理財都是把風險無限放大,對於不專業的理財投資人來說,一旦理財經驗不足,卻喜歡借錢和放大槓桿理財,最終就是虧損退出理財市場,畢竟理財就是降低風險,一旦借貸理財就是過度理財的行為。

第三、沒有風險意識。

沒有風險意識的理財,一味的認為理財產品存在機會,一味的認為理財產品不會導致虧損,就會把積蓄和財產全部投入到理財產品中,最後出現嚴重風險讓理財血本無歸,這種理財非常嚴重,也會導致家庭出現經濟危機。

綜上所述:

理財中一定要控制理財資金,不要盲目理財和借貸理財,更不要沒有風險意識,一旦傾盡家產投資到理財產品中,最後沒有收益反而虧損累累,不僅影響了自己,也會被錯誤的理財拖累。


股海重生2015


一、理財過度對於日常生活有著影響。  正常的理財都是將自身生活以外的剩餘資金進行投資理財,往往是投資理財產品或者穩定型的貨幣類投資產品,對於自己的生活而言沒有任何的影響。從正面講,正常的理財能夠給予自身更多的額外收益,當然,是不會影響到自身正常生活的。但是,理財過度呢?會是影響理財者正常生活的存在。  二、理財過度對於本金、利息有著折損,並不能達到利息最大化。  理財過度,對於本金、利息也是有著折損的可能。就算是低風險、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同樣是存在這種可能性。怎麼講呢?


期權之家


理財首先得要有財可理,那就是在保證正常生活不受影響的情況下的餘額;然後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風險可控的情況下,讓餘額最大利益化而增加更多的被動收益。

但凡高收益就伴著高風險!很多人都夢想著快速致富,受不住高收益的誘惑,開始抵押自己正常生活必須的固定資產去銀行貸款來理財而從中獲利,這本身就是冒風險的行為,那就得看你是否有化解風險的能力了,能否承受得起出現風險帶來的一系列後果!一句話就是辦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千萬別好高騖遠!要知道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

生活中常常看到,原本經過多年的努力,家庭幸福有房有車有存款,生活穩定未來可期!但心高氣傲受不住平淡就願意折騰的人,最後把自己前半生創的基業全折騰沒了,特別是最近幾年!往前奔跑沒錯,但也得量力而為,偶爾停下來息息也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