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為什麼不盜和珅墓?

用戶93588680787


眾所周知,古人對於自己的葬禮無比看重,甚至將其當作與生同等重要的大事,無論是孔子、孟子還是荀子,他們都強調“厚葬”的思想,所以奢侈入土的觀念幾乎貫穿了整個封建社會。

上至帝王諸侯,下至黎民百姓,他們為了儘可能地讓自己的葬禮顯得豪華一些,都會在陵墓或者棺槨中放置或多或少的陪葬品。不過財富一旦多了,就會引起不少人的惦記,所以歷代被盜墓的帝王陵墓數不勝數,而孫殿英就是其中臭名昭著的盜墓賊,他曾幾乎將乾隆帝和慈禧的陵墓洗劫一空,只為滿足他那膨脹的金錢欲。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他能盜取乾隆帝和慈禧的陵墓,可為什麼對當時富可敵國的和珅墓無動於衷呢?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了解一下大臣和珅的生平事蹟,作為乾隆皇帝身邊的大紅人,曾經的和珅可謂是風光無比,他不但在仕途上順風順水,年紀輕輕就已經擔任了朝廷要職,而且深受乾隆皇帝的寵幸,許多事情都是委託他去辦理。

然而人到了一定的高度內心的慾望就會慢慢膨脹,和珅亦是如此,年少有為的他同樣沒有抵制住慾望的慫恿,在為官後期他利用自己職權之便收斂了無數的財富,最後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也不為過。

然而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乾隆皇帝死後,嘉慶皇帝一上臺就查辦了和珅,最後從他家中搜出八億到十一億兩白銀的天價財富,這相當於清政府十五年的財政收入總和,其貪汙腐敗之嚴重可見一斑,但這一切最終還是被國家收繳,並且和珅還為此賠上了自己的性命。


再來看看孫殿英。孫殿英是民國時期的大軍閥,在那個割據分裂的年代,他雖然手握軍隊,但是實力和那些大頭還遠遠無法相媲美,所以為了生存下去,他伴上了南京國民黨政府這一艘大船。

不過這麼做雖然有了強大的保護傘,但是由於自身實力較為弱小,孫殿英的軍隊並不屬於國民黨正規軍,而是地位卑微的雜牌軍。適逢當時南京國民政府極力打壓這些雜牌軍,所以孫殿英的日子不好過,常常被上級拖欠軍費。

為了給自己另陌生路,孫殿英打起了盜墓的主意,恰好當時慈禧太后、乾隆皇帝等清朝統治者的陵墓歸自己管轄,其中陪葬的金銀珠寶不但能夠解決軍費不足的問題,還能夠讓自己大賺一筆。

權衡之下,孫殿英決定冒險盜墓,他打著軍事演習的幌子,命人用炸藥轟開了慈禧等人的陵墓,隨後便開始了肆無忌憚的搜刮之旅。據說他和自己的手下在其中整整掠奪了七天七夜,幾乎將陵墓中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搬空了,這一場盜墓之行讓他大賺了一筆。

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孫殿英不但有勇氣,也有那個實力進行盜墓的事情,那麼他又為何放過家財萬貫的和珅的陵墓呢?實際上,孫殿英不染指和珅的陵墓主要以下幾個原因:

  • 首先,現有的和珅墓雖然距離清東陵沒多遠,但是經過證實,那裡只不過是一個虛墓,和珅根本就沒有埋葬在裡面,因此也不會所謂鉅額的陪葬品,在這種情況下,孫殿英自然不會傻到勞師動眾去盜挖一個空的陵墓。
  • 其次,和珅死後被埋葬在什麼地方一直都沒有人能弄清楚。關於和珅墓一共有兩個說法,一說稱其在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橋鎮的上萬村,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墓在北京市昌平區南流村,不過這兩個說法沒有人能證實真假,既然連陵墓的確切方位都無法知曉,那麼縱使孫殿英有百般本領也難以染指和珅之墓,至於地毯式的搜索就更加不切實際了。
  • 最後,前面我們也說到了,和珅在生前的確是家財萬貫、富可敵國,但是他在臨死前就被嘉慶皇帝制裁了,那些海量的財富早已收歸國有,如此一來和珅還拿什麼奢侈的財富與自己陪葬呢?即使有也不會太多,況且和珅最後是以罪人的身份被處死的,嘉慶皇帝怎麼可能讓他風風光光地下葬呢?能夠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墓地就已經是法外開恩了,至於厚葬想都不要想。所以,即使孫殿英挖開了和珅之墓,也會失望而歸,他定然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之事。

綜上所述,和珅之墓難以確定方位,縱然找到了也只會白忙活一場,所謂的鉅額陪葬品根本不可能存在,所以孫殿英才會一直不對它動歪腦筋。


執筆灬寫史


和珅是鉅貪不假。孫殿英是東陵大盜這也不假。那既然和珅財富傾國,他的墓又離清東陵不遠,那為何孫殿英卻對他的墓不動手呢?

先看看孫殿英盜清東陵的動機是什麼?

孫殿英這個人在抗日的時候還是做出了一些貢獻的,但這是後話。

1928年,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的孫殿英奉命駐紮在薊縣馬伸橋,這個地方離滿清的皇陵——“清東陵”只有一山之隔。

他這個軍長當的也不容易。雖然它屬於國軍編制,但卻不是校長的嫡系部隊,只是個雜牌軍。所以剋扣軍餉物資那是常事,要知道那時候的雜牌軍裡很多人就是奔著軍餉來的,孫殿英如果不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那他這個軍長也坐不穩當,甚至會引起兵變。

孫殿英被錢逼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他該怎麼辦?一山之隔就是清東陵,這是一塊大肥肉。孫殿英便打起了它的主意。

隨後他以演習的名義,將部隊開進了清東陵。一頓炸藥開路,炸開了清東陵。拉走了20車的寶貝,其中包括乾隆皇帝的九龍寶劍和慈禧太后的價值連城的夜明珠。

從前因後果可以看出他盜墓的動機就是為了錢。

再來看看和珅的墓。

和珅是乾隆朝的大富豪,富可敵國。他擁有8~10億兩的白銀,是大清15年的財政收入。

而且乾隆皇帝對他委以重任,權傾朝野,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乾隆當了太上皇以後,民間就把和珅稱為二皇帝。

他也確實耗巨資在薊縣為自己修建了陵墓,被稱為“和陵”。

大家也都知道,他花半輩子積攢的財富,瞬間就化為泡影。嘉慶上臺以後,不給和珅任何喘息的機會,就把他給殺了。查抄了所有家產。他的和陵壓根兒無福消享,他死後都沒人敢給他收屍。


關於和珅在北京的墓懷疑有兩個地方最有可能,一個是在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橋鎮的上萬村,一個是北京市昌平區南流村,也就是說和珅死後,葬在哪裡還不確定。

現在明白東陵大盜孫殿英為什麼不盜和珅的墓了嗎?

原因很簡單。首先孫殿英找不到和珅的墓確卻在哪裡?其次就算能找到,也是一座空墓而已,財產都被朝廷查抄了。他的和陵也沒派上用場,裡面什麼都沒有。


說史聽濤


和珅雖為清朝最大的貪官,也是清有史以來最富有的貪官,據野史記載和珅貪汙的錢財等於大清國二十年的賦稅,約為20億7000萬兩。

可以說若是和珅正常逝世,他墓穴中的財富絕對不遜色於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帝王的陵寢。可是眾所周知,和珅並非是正常逝世的,他是被嘉慶賜死的,他的家也被嘉慶抄了。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三年,太上皇乾隆駕崩,嘉慶真正掌控了偌大的大清帝國。於是嘉慶四年正月,嘉慶決定對和珅動手,最終和珅被勒令自盡,其家產被全部抄沒。

而據《清史稿.和珅傳》所載,嘉慶共抄沒珍珠手串二百餘,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藏銀、衣服數逾千萬,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埋銀三百餘萬兩,通州、薊州當鋪、錢店貲本十餘萬。以上原屬和珅的家產都被嘉慶所抄。



也就是說和珅死後,他是沒有多少金銀財寶再去陪葬的,即使他當年的財富較之皇帝的私庫都要多,是“多於大內數倍”,甚至比清朝國庫的財富都要多,到和珅臨死後也都歸嘉慶所有,所以既然都沒有了富可敵國的財富,和珅拿什麼去陪葬呢?而且和珅可是被皇帝賜死的,他又有什麼資格去風光大葬呢?



所以就是這樣的一個“毫無油水”的和珅墓,孫殿英哪會這樣興師動眾的去盜掘呢?根本沒必要,也是付出與回報完全不成正比的。

再者孫殿英盜掘清東陵,很大程度源於“便利”,因為他當時的駐地就在清東陵的附近,所以這就給了孫殿英很大的便利,也就是如此,本來就膽大包天的孫殿英,加上位置的優越性,孫殿英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東陵大盜”。



而和珅墓卻並不在清東陵的範圍內,它卻是在北京西北四十公里,昌平西南二十一公里的地位(當然尚未完全核實),這裡距清東陵可是相差了十萬八千里。而且和珅墓不像清東陵周圍是人跡罕見之處,它的周圍可是有村莊的,在這個地方孫殿英可不敢這麼明目張膽的挖。

當然和珅墓之所以沒被盜,其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天下人都知道和珅的財產都被嘉慶收刮的乾乾淨淨,和珅墓已無多少油水可撈,而這點孫殿英自然也知道,所以他才不會做出如此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或許換一種想法來看,和珅被抄家未嘗不是好事。試想,如果當初和珅未被抄家,也未被賜死,以和珅“遠播中外”的財富,他的安眠之所恐怕早就被打開了,早就會被那些虎視眈眈的盜墓賊給破壞的是面目全非了。

遙想他的主子乾隆,生前何等的榮耀,九五之尊,天下臣民生殺予奪皆有他決定,可是他死後的遭遇卻讓多少人唏噓,屍體被拉出棺木,爆屍數日,一根孤零零的辮子橫亙在墓穴之中,頭顱與屍體分開,這就是曾經的一代帝王身後的遭遇。



所以,和珅的結局對他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然以他的財富,他死後恐怕很難得到安生,結局恐與乾隆一般無二。


澳古說歷史


原因有二。

第一,和珅的墓找不著。並且,和珅死時已經被抄家,他的墓不值一盜;第二,孫殿英當時也沒有條件去找和珅的墓。

第一,找不著

和珅生前曾在天津薊縣(為了拍乾隆皇帝的馬屁,故意修得離清東陵很近)為自己修建了豪華墓地,民間稱之為“和陵”。

但是,由於和珅得罪了嘉慶,因而他還沒有來得及“住”進他的墓裡,便被嘉慶賜死了。

和珅被賜死後,又由於抄家以及戴罪之身的原因,和珅沒有風光大葬,而是由其家人匆匆收斂其屍身後,偷偷下葬的。

據說,和珅的墳頭在距離北京市區西北四十公里,昌平區西南二十一公里的一個大疙瘩環山坳裡。至於究竟是不是,沒人知道。

新中國建立後,疑似為和珅墓的墳頭被列入了一般級保護的古墓,但是由於沒有文獻資料能佐證,因此迄今為止也就仍然沒有確定和珅的墓地到底在哪裡。

↓位於天津薊縣的“和陵”。(和珅沒來得及住進去的墓)



既然連專家都不知道具體的位置,孫殿英那種草頭軍閥又可能怎麼找得到呢?

並且,和珅是偷偷下葬的,他的陪葬品能有多少?也值得上孫殿英一盜?要真有價值連城的好東西,估計嘉慶早給他刨了,那還輪得到孫殿英刨。

盜和珅墓,就怕孫殿英會虧本哦。

第二,沒條件盜

孫殿英乾的最有名的一件事是盜清東陵。按他自己的說法,他祖宗三代都被滿清旗人迫害致死,他與滿清有刻骨銘心之恨,所以他要毀掉滿清祖陵,報仇雪恨。

不過這只是孫殿英在盜東陵後,為自己找的開脫之詞。事實上,他盜東陵的原因,有且只有一個:就是東陵離他的地盤近。


清朝入關後,順治皇帝出於政治考慮(擔心被打回關外),因而沒有把陵寢就近選在北京郊外,而是定在了離北京、天津、唐山市區都非常遠的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鎮(離京津唐都有百餘公里的路程)。

清朝統治時期,由於有專人護衛,東陵選址儘管偏一點,也沒什麼。民國成立後,由於也有專人保護,所以也沒啥毛病。

但是,1928年二次北伐之後,東陵選址偏僻的問題就顯現了。

1928年6月,北伐軍直抵北京郊外,張作霖被迫宣佈退出關外。臨走前,張作霖對負責殿後張學良說,張宗昌不是好東西,不能放他出山海關。於是,隸屬於張宗昌的孫殿英部就留在了冀東。進不能進,退不能退。

不久後,孫殿英被國民政府收編,成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但是國民政府只負責收編孫殿英,卻不給他軍費。囊中羞澀的孫殿英就只好打起盜墓籌軍費的主意。

盜誰的墓呢?很顯然,就是盜東陵了。因為他當時的駐地在馬伸橋鎮,這裡離清東陵非常的近,直線距離只有十幾公里。於是孫殿英就以剿匪和軍事演習為藉口,把東陵團團圍住,不讓外人接近,繼而把東陵盜了。



所以說,孫殿英盜清東陵,沒別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東陵離他近而已。如果他的駐地在河北保定,說不定他就把清西陵給盜了。

前面說了,和珅生前給自己修的的墓在天津薊縣,如果他真的是葬進了薊縣的墓(非賜死的正常情況下),或許孫殿英真的會把他的墓也給盜了。畢竟離得近嘛,盜了東陵再順手盜和珅的墓,也就是順手牽羊之舉。

但是由於和珅的墓據說是在北京郊外,而當時北京一帶是晉綏軍的駐地,孫殿英只是個臨陣投降國民政府的人,閻錫山不可能讓他穿過自己防區,跑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實施盜墓。所以,孫殿英也根本沒條件盜掘位於京郊,疑似為和珅的墳頭了。


Mer86


提起孫殿英,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東陵大盜”這個稱號:民國十七年(西曆1928年),國民黨軍閥孫殿英盜挖了清朝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並由此而得名。

而距離東清陵不遠的地方就是和珅的墓,和珅省錢家財萬貫,富可敵國,為什麼孫殿英不去盜和珅的墓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一、和珅的墓雖然離東清陵不遠,但那是個空墓,和珅沒有葬在裡面,自然沒什麼可盜。

第二、和珅被賜死後葬在哪裡現在還沒法說清楚,關於和珅在北京的墓地,有兩個地方最有可能,一事在北京房山區青龍橋鎮的上萬村,二是在北京昌平區南流村,也就是說和珅死後葬在哪裡還不確定,孫殿英自然不可能盜挖。

第三、眾所周知,和珅生前家產已被嘉慶皇帝抄完了,和珅下葬時候會有多少陪葬品不得而知,但一定不會太多,所以孫殿英自然是沒啥興趣了。

墓地不好找,也沒有什麼金銀珠寶,所以對孫殿英沒什麼以引力。


關河南望


孫殿英只是一個不入流的小軍閥,但是憑藉東陵盜寶,使得孫殿英這個名字被全國人民知曉,也因此遺臭萬年。而孫殿英自己辯解,之所以盜墓,是因為清朝入關時殺了他們祖上的孫承宗,自己的爺爺和父親也是被清朝官吏打死的,這種不共戴天之仇不可能不報。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孫殿英說的假話,他的真實目的就是為了盜墓。


當時孫殿英正好駐紮在河北遵化,離清東陵咫尺之遙。孫殿英也不是傻子,難道不知道清東陵裡全是無價之寶嗎?然後就以軍事演習為名,開始了他的盜寶之路,所得寶物均是價值連城。東窗事發後,孫殿英也沒有受到責罰,完全是拿了其中的一部分寶物堵住了國民黨上層人士的口,自然也沒有人追究了。


有人問了,為什麼孫殿英不去盜和珅的墓呢?


和珅生前權勢熏天的時候,的確在河北薊縣給自己選了一塊地方,打算自己百年後葬在那裡。清東陵離薊縣的和珅墓不是很遠,只有幾十公里。可是大家都知道,乾隆一死,嘉慶就對和珅動手了,賜其自盡,抄其家產。和珅死後,只是在京城附近草草的找了一個地方下葬了,而不是像和珅生前所想,死後風光大葬在薊縣。


孫殿英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肯定也知道和珅的事,所以即便自己離和珅生前選的墓很近,也肯定不會去盜和珅的墓,肯定是選擇清東陵作為自己下手的對象。即便和珅墓裡有寶貝,但能跟慈禧墓和乾隆墓比嗎?慈禧和乾隆的下葬規格肯定是最豪華的。而且當時離慈禧去世才20年不到,還是能找到進入慈禧墓的通道的。


而和珅生前選的墓由於地處在水庫中心,現在早已被河水淹沒,只有每年河水較少的時候,才能在遠處看到墓室的頂尖而已。而和珅下葬的地方,也是眾說紛紜,據說是在房山區青龍橋鎮上萬村的一處山包上。


一代權臣,落得個這樣的下場,也難怪孫殿英沒有興趣呢?


對此,你是怎麼看待呢?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和珅(1750年—1799年),滿洲人,清朝中期權臣、商人。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並將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1799年,嘉慶帝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僅49歲。

百度詞條上的位置為:北京西北四十公里,而且只被國家列為一般級別保護文物而已,你想孫殿英怎麼也會去翻翻歷史書吧,也知道和珅是怎樣被處死並且被沒收家產的情況吧,他不翻部下也會去翻吧,更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出來吧……



畫殘陽


孫殿英在歷史上那是出了名的“東陵大盜”,現在一旦有人提起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盜墓賊”這三個字。而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他曾經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做了一件別人不敢做的事,那就是洗劫“清東陵”。

就在1928年的夏天,身為國民革十二軍軍長的孫殿英,奉蔣介石之命卻駐守馬伸橋,馬伸橋距離滿清帝國的皇陵非常的近,中間只隔了一座山。而當時的孫殿英,雖然說是一個軍長,但是國民黨對他卻並不是很重視,因此他們十二軍的軍餉物資總是得不到資助。

基本上,想要有錢花和有飯吃,都只能依靠孫殿英自己去努力爭取,而這個爭取很顯然並不是向國民黨政府要,因為即便要了他們也不會給,只是徒勞無功。孫殿英的這個努力爭取,說白了就是依靠自己的軍事實力去耍一些小手段,掙些外快。

有一天,孫殿英突然把軍中的一些精英召集起來,告訴它們說,由於現在軍中已經非常缺錢,再不去弄點錢大家都得餓死。這些精英聽後也大為贊同,因為他們這幾天根本就沒給手下發軍餉,搞的現在都有點軍心不穩了,所以他們早就想著跟孫殿英一起出去撈點外快了。

孫殿英後來又告訴它們了一個盜墓的事情,說清東陵裡面有大量的財富,只要他們肯去盜墓,那就可以享有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孫殿英的一番說辭可以說是很吸引人,只是還是有少部分人不同意,他們認為盜墓是一件很不齒的事情,更何況他們還是國民黨軍,只怕事成之後會受到處分。

孫殿英沒有理會這些,即便是那些不願意去的也被強行拉過去了,雖然蔣介石確實早早就立下了一個“國民黨軍不得損害皇陵”的明確規定,但是面對這麼一大塊肥肉,再加上孫殿英的貪婪性格,要說放棄那是不可能的。據說,孫殿英之所以會這麼急於盜墓,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發現其他人也早有這個念頭對清東陵垂涎三尺,所以他才會選擇先下手為強。

不過,這件事明目張膽的幹是不行的,孫殿英帶著大部隊的人馬以清剿土匪馬福田的名義,開進了清東陵。然後又偷偷的派遣幾個最信得過刺客部隊,帶著炸藥,秘密的炸開了慈禧、乾隆以及康熙帝的皇陵。

果不其然,孫殿英在這三個陵墓裡面發現了大量的財富,他帶著手底下的隊伍將這些都洗劫一空了,其中還包括一些古代妃子的墓也被他盜掘。後來,他還不滿足於這些,他覺得自己的機會只有一次,下次想再進入就難如登天了,所以,他連一些很小的墓都盜了一遍,哪怕裡面的財富並不多。

這件事事發之後,就有人問他,說孫殿英你為什麼不去盜和珅墓?和珅是一個大貪官,且還是大清帝國的第一首富,盜他的墓也不用背那麼多的風險啊?當時孫殿英就笑了,他說:“和珅墓裡雖然有寶貝,但是這能跟慈禧太后和乾隆的墓比麼?”原來,孫殿英雖然說是文化程度很低,不瞭解一些歷史,但最基本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那就是臣子生前不管有多富有,它們的陵墓都是不會比皇帝的墓規格更大些的,更何況慈禧去世才20年不到,和珅都過世多久了?而且一旦是自己盜了和珅的墓,那麼下次想再盜清東陵就難了,蔣介石絕不會將這麼一個盜墓賊安排在距離清東陵這麼近的一個地方。

當然了,還有一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和珅生前所選的墓,地處水庫中心,現在早就已經被河水給淹沒了,只有每年河水比較少的時候,才能在遠處看到墓室的頂尖。而且和珅後來的家產都被乾隆的兒子拿走了,他死後自然是沒有那麼多的陪葬品,所以,比起和珅墓來說,還是盜清東陵更為穩妥一點。


貓眼觀史


孫殿英為什麼要盜墓?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錢!

民國軍閥一大堆,一切靠拳頭,誰的兵多,誰的槍多,誰就當老大!

而這些都要錢!

於是乎,軍閥們為軍餉,不擇手段;有跟洋人合作賣礦賣權益的,有種鴉片搞副業創收的,最多的就是搜刮民脂民膏的。

而孫殿英,小軍閥一個,人少地也少,洋人更看不上他。

雖然哪已經是再北伐之後,投靠了國民黨的孫殿英有了相應的番號編制,但他畢竟是個雜牌,拿不到多少軍餉。為了養著手底下這群人,於是,他選擇最不要臉一種方式,當盜墓賊。

當時正好奉匪馬福田想盜東陵,孫殿英藉著剿匪的機會把部隊拉到了清東陵,趕走了馬福田之後。其便東陵封鎖起來,藉機挖了東陵。

東陵可是皇家墓地啊,這裡葬著乾隆慈禧等清朝歷代帝后,裡面不知有多少陪葬品。經此一盜,孫殿英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僅僅拿出來孝敬各方大佬的財物,都價值數百萬大洋,其中僅閻錫山一處就拿了孫殿英50萬元的黃金。

可想而知,孫殿英當年多有錢。

至於和珅墓,顯然給不了他這麼大的收穫。

和珅曾經是有錢沒錯,富可敵國,被譽為歷史上最有錢的男人。其家產可抵清朝全國15年財稅收入,俗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但是這都是生前的風光啊,和珅跌倒後,其家產被盡數充公,全進了嘉慶的腰包。

也就是說他沒錢了啊!

咱退一步講,就算像傳說中的那般,和珅早早的就給自己修建了豪華的陵墓,並埋藏了大量的財物。

但和珅陵墓他孫殿英找不到啊!

其由於是獲罪之身,死後並沒有風光大葬,而是家裡人悄悄的將其屍體從天牢里拉出來,然後匆匆下葬。

沒多少人知道和珅葬再哪裡!

當然了,和珅生前是修過一座豪華陵墓,河北薊州,只不過後來和珅倒臺,就沒能用上,然後被廢棄。

目前傳言的房山區青龍橋鎮那裡的和家墳就是和珅墓,並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誰也不知道那裡到底是不是,一切都還有待考證。

孫殿英可沒時間去花功夫找一個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有收穫的和珅陵墓,現成的皇家陵園才更有把握。

畢竟當時清東陵就其駐地邊上,算是他的勢力範圍,他去盜陵墓比較有把握。這個是最重要的!

畢竟你不可能跑到人家地盤上去挖東西吧?


白話歷史君


這個問題十分有趣,就如同很多人問孫殿英為什麼不去盜十三陵的問題類似,先說說和珅墓地的情況吧: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乾隆皇帝非常寵信的大臣,又是個大貪官,甚至富可敵國,但乾隆之後的嘉慶皇帝上臺並真正掌握實權後,就把和珅抄家了,民間流傳的那句“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形象的描述了這段歷史。

和珅一生中曾多次陪乾隆皇帝去東陵拜祭皇陵,而路途中就要經過薊縣(今天津薊州區),這裡景色不錯,離東陵也很近,很多清代王爺園寢和大臣的墓地都在附近,如傅恆、福康安的墓地離現在傳說中的和珅墓地很近,所以在很早之前,和珅就在距離東陵不遠的薊縣建了自己的墓地,俗稱“和陵”,位置大概為現在薊縣於橋水庫裡,早已被淹。和珅墓地建好以後未等使用就因為和珅被賜死並抄家而被嘉慶帝下旨拆除了。據說現在薊縣獨樂寺裡的兩樽石獅子就是和珅墓地裡的遺存。而和珅死後真正的葬地據說在京城附近,有好幾處都說是和珅墓地,真偽不知。

綜上所述,和珅生前所建墓地大概位置距離東陵很近,就在孫殿英部隊駐紮的薊縣馬伸橋鎮南面不遠處,但是早已是廢墟了,什麼都沒有,孫殿英去盜什麼呢?所以孫殿英不可能去盜和珅墓。

最後還要說明,和珅生前所建墓地具體位置並沒有文獻記載,也沒有確鑿證據證明,現在說的位置只是民間說法,而且除了在於橋水庫一說,還有一種說法是在薊縣西部,具體位置不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