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吃苦,你永遠贏不了一箇中國人

論吃苦,你永遠贏不了一箇中國人

合格的美食家,能為酸甜鹹辣用上最閃亮的比喻、最花哨的排比,但若是要形容苦,好像就會變得突然詞窮。

想到苦味食品,大家第一反應都是“對身體好”,而不是“味道好”。

確實,吃苦的好處太多了。遠古時代的《周書》和《詩經》就有關於吃苦菜的記載,而小滿時節吃苦的食俗,也是為了排解熱症,清熱疏肝,加強脾胃運動的能力。

论吃苦,你永远赢不了一个中国人

苦瓜 / 圖蟲

在這個十塊錢連早餐都吃不飽的時代,吃苦耐勞就是社畜最優秀的品質。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人人都說自己能吃苦,老藝術家這就梳理了五個吃苦的級別,看看你和人上人之間的距離,還有多遠。

第一級:人人能吃苦

說起又苦又好吃的食物,99%中國人想起的一定是苦瓜。

清清爽爽的苦瓜和夏日最配,冷食有苦瓜刺身,熱食更是有千種風味不同的style,可謂是國民度最高的苦食。

论吃苦,你永远赢不了一个中国人

苦瓜汁配蜂蜜,夏日最好的消暑利器。 / 圖蟲

苦瓜還自帶文藝屬性,因為和其他菜一起炒也不會將苦味傳過去,被稱為“君子菜”。

而多數人在少時不愛吃,年齡漸長才懂得欣賞,苦瓜又得了“半生瓜”的別名。同是吃瓜,西瓜吃出了八卦的味道,苦瓜卻品出了人生的哲理。

除了苦瓜,芥菜也是存在感極高的“苦主”。

廣東人愛喝芥菜鹹豬骨滾湯去火清熱,醃製入味的鹹豬骨和清苦的芥菜搭配,既有肉來提香,也有菜來去膩,一碗接一碗,根本停不下來。

论吃苦,你永远赢不了一个中国人

農民收穫芥菜。 / 圖蟲

在四川地區盛行的兒菜,學名抱子芥。作為芥菜的一種,兒菜粗大的根部一層層芽包長得翠翠胖胖,如同孩子把母親層層擁抱,因此得名。

將兒菜加食鹽稍稍焯燙,用豬油、蒜頭、紅辣椒翻炒,再澆上半勺豆瓣醬炒出紅油,就是甜中帶苦,鮮辣爽脆的炒兒菜,雖然家常,但百吃不厭。

“路邊的野花可以吃”系列,則有油炸了更美味的蒲公英,以及切一切、泡一泡、焯一焯就能吃的仙人掌。

论吃苦,你永远赢不了一个中国人

蒲公英。 / 圖蟲

至於“一直被扔到廚餘垃圾”派,派出的代表有纖維素滿分的萵筍葉和麥菜皮。萵筍葉蘸一些麵粉蒸熟後撒蒜末吃,蒜香就掩蓋了其本身的苦澀味。

而客家人對苦麥菜皮的吃法就充滿了原生態的狂野,在物資豐富的今天接近失傳。

長到一米高的老麥菜連根拔起,用石頭砸開根莖,剝出外皮,煮熟後浸泡一晚去澀,第二天再用蒜蓉炒著吃。

看賣相像在吃樹皮,但苦中帶爽脆的口感也相當特別,是城市裡找到不到的味道。

第二級:甜中帶點苦

看到這一級,廣東人的嘴角不禁揚起了輕蔑的笑容。

蓮子百合雪耳糖水,八個字裡面有四個字是苦的。

這款經典糖水,金黃的湯色看著甜膩,但入口清潤柔滑,卻一點也不膩。微苦的百合、蓮子和雪耳的黏稠、糖水的甜在味道和觸感上相互補充。老廣最愛說的“清甜”,就是這麼一回事。

论吃苦,你永远赢不了一个中国人

蓮子百合糖水 / 圖蟲

但最膾炙人口的廣東籍苦味,莫過於既不涼、也非茶的涼茶。2006年在中國大陸,涼茶的銷量已經超過了可口可樂。

一切不適都是因為上火的廣東人,沒有什麼是一碗涼茶解決不了的。涼茶,是每個廣東人不看醫生就能給自己開的藥。

涼茶大概有四種功效:清熱解毒、解感、清熱潤燥和清熱化溼,對應不同的病症和季節。

雖然涼茶也有五花茶、羅漢果這種甜黨,但真正能治病的涼茶,絕大多數是苦的,因此傳統涼茶鋪裡每張桌子都會有裝著九制陳皮的小罐子,讓你通過食療也能感受“苦盡甘來”的人生道理。

论吃苦,你永远赢不了一个中国人

涼茶店 / 圖蟲

除了涼茶,廣東人還有另一個火遍全國的中藥經典:蛇膽川貝枇杷膏。

辛亥革命後,廣州的潘高壽藥行為了應對西醫流行的局面,研製出專治咳嗽的枇杷膏,還用上畫像商標、報章宣傳,貼街招等方式宣傳,風靡一時。

论吃苦,你永远赢不了一个中国人

枇杷膏 / 圖蟲

只說味道口感,這勺烏黑的濃稠枇杷膏甜膩無比,還有藏不住的藥材氣味。

但世事就是如此神奇,這種存在感極強的藥品,一旦吃過一次就無法忘記,甚至有時還會突然想喝一杯枇杷膏沖水的願望。

所謂既好吃又難吃,說的就是它吧。

第三級:偶爾吃點苦

名字就帶著苦的苦菜,又名苦抓、苦菊、敗醬菜,也許是唯一連歐洲人也會吃的苦味蔬菜。

在西式沙拉中經常出現的苦菜,在中國有更精彩的表演,除了生吃涼拌,還能生炒、醃製、做湯,做法多姿多彩。

福建龍巖新羅的傳統小吃苦抓湯,就是地地道道的一鍋苦水。苦抓湯的做法非常簡單,水開,苦抓去梗後燙水,之後將大腸苦抓一起燉兩小時即成。

论吃苦,你永远赢不了一个中国人

苦菜 / 圖蟲

苦抓湯色微黑,味甘苦,還有點大腸特有的羶味,但好處極多,可以解毒瀉火,治便秘、躪疾。

苦抓湯的起源,不是“乾隆微服私訪系”,而是“下人妙手成花系”。

傳說當地有大戶人家宴請朋友慶祝兒子出生,將豬大腸施捨給平時吃不上肉的僱工,廚師靈機一動,將不值錢的幹苦菜和大腸同燉,發明了這道湯。

和苦抓湯一樣出身貧苦的,還有過去常被拿來餵豬的鰟鮍魚。

鰟鮍魚在河涌裡大量分佈,是極好釣的貪吃魚,甚至不用魚餌也能釣上來。因為味道發苦,體型又很小,肉少刺多,一般人都不愛吃。

论吃苦,你永远赢不了一个中国人

村民撈起的魚類,夾雜著鰟鮍魚 / 圖蟲

油炸拯救了鰟鮍魚,將新鮮的鰟鮍魚裹上薄面粉油炸,魚肉潔白細嫩,細軟的骨頭也能一併吃掉,自帶的苦味更豐富了炸魚的層次感。

也有人將此魚拿去熬湯,湯頭鮮美無比,獨特的清苦味也讓人慾罷不能。

這曾經最讓人看不起的魚,其實顏值非常能打。

來自農村的鰟鮍魚全身帶著粼粼紫光,在陽光下像彩虹一樣奪目,因此也成為著名的觀賞魚,進入歐洲時被冠名“中國彩虹”。

據說,日本天皇也非常愛看這種魚,上世紀90年代初還專門派人到無錫太湖來尋找。所以說,是好魚,遲早會發光。

第四級:全省在吃苦

如果說上面的還是小範圍吃苦,那雲南可真是當之無愧的悶聲吃苦大省了。

雲南人的吃苦,是喝的吃的蘸的都齊全的,是各個民族一起吃的,是任何部位都能吃的,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吃苦。

论吃苦,你永远赢不了一个中国人

雲南 / 圖蟲

首先是口味最輕的彝族,彝族的兄弟姐妹,對苦蕎愛得深沉。

苦蕎茶自不用說,含有大量黃酮和蘆丁,降糖保肝,愛養生的年輕人不容錯過。

彝南同胞的苦蕎粑粑蘸蜂蜜,將苦蕎麵烙成餅,在灶灰中捂熟,蘸上天然有機的蜂蜜,微苦的麵餅和清甜的蜂蜜就是天作之合,是當地人待客的名品。

另外,還有苦蕎粥、苦蕎米線、苦蕎涼粉甚至西式蕎餅,對彝族人來說,有苦蕎的地方,便是故鄉。

论吃苦,你永远赢不了一个中国人

苦蕎花 / 圖蟲

傣族人吃苦,角度則非常精闢,當中最著名的就是苦撒。

苦撒是一種蘸水,精髓是一碗新宰黃牛的苦腸水。

所謂苦腸,就是從牛胃進入牛腸中的那部分腸道,從屠宰的角度看,靠前了有草味,靠後了有牛糞味,拿捏必須非常精確。

將苦腸放入水中慢火熬製、過濾,得出一鍋暗綠色的苦腸水,加入生肉剁成的肉泥和極細的韭菜、緬芫荽、香柳、布芽、小米辣等香料攪拌,就是一碗微苦的撒撇汁。

苦腸水匯聚了百草精華,用這碗濃汁來蘸牛肚絲、肉片、米線等食材,可以清熱解毒,健脾開胃——唯一的缺點,就是品鑑門檻有點高。

全雲南共享的,則是各式各樣的苦味野菜。怒江竹葉菜、臨滄樹頭菜、苦青菜、刺五加、野果子等,都是入口苦,嚼著有回甘的野生苦味菜。

论吃苦,你永远赢不了一个中国人

雲南各類野花野菜 / 圖蟲

據說雲南餐廳最苦的特色菜,叫刺五加撒撇,就是苦苦相加,苦味翻倍。

說到吃苦,雲南隔壁的貴州也不甘落後。

雲南有苦撒,貴州有羊癟。羊癟和牛苦腸其實是同一個部位,因為味道、功效也幾乎一樣。

至於令人心頭一顫的牛糞火鍋,其實和牛糞並無關係,是用牛胃中還未被消化的青草殘渣擠水、加入膽汁和中草藥熬製,一開始會有牛糞的味道,嚐起來則是中藥帶來的淡淡苦味。

為了養生,吃點神奇的苦確實算不上什麼。

第五級:走向國際苦

比起中國人,其他地球村村民吃苦的本領可就差遠了,同為東亞人的大和民族已經算是最能打的了。

湯色清澈的鰻肝湯,雖然是苦的,但往往只是旁邊那碗肥膩誘人的鰻魚飯的陪襯。

至於貓和你都想了解的秋刀魚的滋味,那點微不足道的清苦,其實早就和和微焦魚皮帶來的快感相互抵消。

论吃苦,你永远赢不了一个中国人

日式鰻肝湯 / 圖蟲

最國際化的苦,不過也是被灑在新式甜品裡擔當平衡作用的抹茶。

抹茶起源於隋唐時的中國,唐代詩人盧仝的“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就是為抹茶而寫的。

但抹茶的興盛,不可否認是在日本,宇治和靜岡產的抹茶走向了世界,但離開了糰子、紅豆、雪糕和蛋糕,真正的抹茶之道,能欣賞的人真不算多。

论吃苦,你永远赢不了一个中国人

抹茶 / 圖蟲

離開了亞洲,吃苦的蹤跡更加難尋了,喝苦的倒是不少。

咖啡自不用說了,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為其神魂顛倒。

而在殖民時代只是用來治療在熱帶地區作戰的歐洲士兵的熱帶疾病的湯力水,則從藥劑搖身一變,在琴酒的陪襯下變得口感順滑好入口,成為調製雞尾酒最重要的原料之一,踏上了金光閃閃的酒吧舞臺。

论吃苦,你永远赢不了一个中国人

咖啡豆 / 圖蟲

幾年前,國外曾有大學對苦食和人的性格做過實驗,聲稱愛吃苦的人,往往更愛刺激,攻擊性和黑暗三性格(自戀、精神變態、權術主義)傾向可能更明顯。

但這些實驗卻無法解答這種偏向的原因是來自生理還是心理,顯然不夠嚴謹。

依老藝術家的觀點,愛吃苦和心理陰暗其實沒什麼關係。吃苦,只是因為苦確實好吃而已。不然,黑暗料理遍地的英國,豈不就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國家?

☟☟☟

你吃過最苦的東西是什麼?

今日作者

郝香菇

排版 | Gloria

商務合作請添加:Tortoise_Li

請註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請勾搭老藝術家 chujanfu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