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頂級照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嗎?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部野生動物攝影集——《生命之靈》,裡面收錄了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50年的獲獎精選,彙集了全球最優秀的野生動物攝影作品——獨具慧心的動植物肖像、動物野外生活的天然狀態、自然界難以預料的瞬間、瀕危生命的無助等,這些影像將觸動人心的自然偉力與生命的脆弱呈現在我們眼前,告訴我們應如何感受自然和對待自然。


你知道頂級照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嗎?


封面故事

生存於油汙中

2011年

攝 | 丹尼爾·貝特拉(西班牙)

佳能EOS 5D Mark II相機,EF 35mm f/1.4L鏡頭,ISO 800,f/4,1/30s,-0.7EV曝光補償

這張照片美感十足,不管是色調還是構圖都好似一張油畫。優雅的鵜鶘們彷彿早就擺好了造型,顏色也被精心搭配過:鵜鶘的羽毛色彩豐富,由蜂蜜色、赤褐色以及黑褐色組成,與深褐色的木材以及蜂蜜色的布料相互呼應,前景中的布料更是引出了鳥兒們背後漩渦狀的背景,使得整個畫面生動無比。但實際上,這張照片記錄下的卻是無比悲慘的一幕。褐色的鵜鶘們實際上是2010年4月英國石油公司墨西哥灣漏事件的受害者。照片的主角是漏油事故發生後獲救的2000只受害鵜鶘中的一群,正在等待志願者們為它們進行清理。此時的它們已經被噴灑了輕質油,用以消除黏在羽毛上的重質原油,這些油汙將它們頭部的羽毛從原本的蒼白色染成了橙色,而把身體的其餘部分染成了褐色。這張照片,連同它的故事一同成為了這位攝影師的“災難的畫像”。


你知道頂級照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嗎?


死亡儀式

1988年

攝 | 弗蘭斯·蘭汀(美國)

尼康FE2相機,105mm鏡頭,威達閃光燈,柯達克羅姆64反轉片

這幅作品很好地利用光線突出了主題。拍攝時間是至關重要的,攝影師以日落的天空為背景,使用閃光燈打在玳瑁龜的頭上,拍出這張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夕陽西下象徵著海龜生命的結束。這是馬達加斯加維卓人死亡儀式的一部分,他們給所有的海龜都辦這個儀式。獵人如果抓到一隻海龜,就要把海龜肉放在海龜墓地。海龜的外殼將被保留在那裡,頭部則會被插在一根樁子上,直到它掉在地上,海龜的靈魂便自由了。當下一隻海龜被抓上岸,這一隻海龜頭則會歸還給大海。


你知道頂級照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嗎?


天鵝湖

1989年

攝 | 菲利普· 亨利(加拿大)

賓得SFXn相機,300mm f/2.8鏡頭,加裝1.7倍增距鏡,柯達克羅姆64反轉片,f/5.6,1/125s

這是一幅給人冥想空間的畫面。森林在水上的倒影表明大天鵝是芬蘭北部溼地的一部分。早春,陰沉天空中的柔和光線照亮了白樺樹白色的樹皮和大天鵝潔白的羽毛,完美地襯托出黑暗的森林背景。攝影師菲利普等待了兩天,直到風停,湖面平靜下來,才拍下天鵝優雅的脖子曲線和樹幹互為呼應的照片。這幅照片展示了攝影師寧靜的拍攝風格。


你知道頂級照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嗎?


啄趣

1991年

攝 | 弗里茲·波爾欽(德國)

尼康F4相機,300mm鏡頭,三腳架,柯達克羅姆64反轉片

拍下這張照片的唯一辦法就是和這頭象海豹一同趴到海灘上。在馬爾維納斯群島上,好奇的淡黑抖尾地雀在這隻象海豹周圍跳來跳去,可能是在尋找蒼蠅,也可能是在從這頭休息的雄性象海豹鼻腔裡啄鼻涕,或從啄破結痂的傷口上吸食血液——雄性象海豹經常打架,很容易受傷。為了避免故事的描述過於直白,攝影師選擇了這樣一個有趣的中立視角,記錄下了淡黑抖尾地雀的有趣舉動。


你知道頂級照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嗎?


飛翔的色彩

1992年

攝 | 安德烈·巴特斯奇(列支敦士登)

尼康F4相機,400mm鏡頭,富士維爾維亞50反轉片,三腳架,f/4,1/30s

攝影師用鸚鵡自然飛翔的動態來“作畫”,於是就產生了這些流光溢彩的半透明翅膀。這張照片的拍攝頗具創新精神,這種想法在那個時代令人驚訝。照片中的紅綠金剛鸚鵡每天早上都會聚集在河岸上啃食黏土,它們成群地輪流飛過去,啃得滿滿一嘴黏土,吞下去中和它們平日所吃的種子裡的毒素(注:近年的研究認為,這些鸚鵡啃食黏土的行為主要是為了獲取鹽分而非中和毒素)。這張照片拍於秘魯的瑪努國家公園,日出之前攝影師就要躲進對面的河岸上的隱蔽帳篷中,以免被警惕的金剛鸚鵡發現。


你知道頂級照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嗎?


致命的接觸

1993年

攝 | 巴里·威爾金斯(南非)

佳能EOS-1相機,EF 600mm f/4L鏡頭,柯達愛泰康EPZ 100反轉片,f/4,1/2000s

這是發生在卡拉哈里沙漠中,富於戲劇性的一幕:年輕的獅子和豪豬母子已經對峙了幾個小時。獅子圍繞著豪豬轉了一圈又一圈,試圖發起進攻,但豪豬豎起了全身的刺保護自己。只要獅子被豪豬身上任何一根刺扎傷,都會有生命危險。對峙最後的結果是平局,缺乏經驗的獅子放棄了捕食,而豪豬也保住了性命。


你知道頂級照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嗎?


大熊與小狐狸

1994年

攝 | 托馬斯·曼格爾森(美國)

富士Panoramic 617相機,富士龍SW 105mm f/8鏡頭,豆袋,富士維爾維亞50反轉片,f/11,1/125s

這是一張獨一無二的卓越照片,即便在20多年後依然如此。這張照片視角廣闊,主體集中,大熊與小狐狸間有著關聯:一個有關結伴生存的故事就此展開。全景視角使人對延伸至海平線的無垠冰原有了直觀的印象。入冬時節海水凍結的哈德遜灣正是北極熊的捕獵場。北極熊和北極狐站在一起,望著下落的夕陽,彷彿它們的旅途正要開始。它們總是結伴而行,北極熊會在冰上捕食海豹,而北極狐則會收集同伴留下的殘羹冷炙。攝影師花了10年時間,拍了8萬多張照片,才得到這最寶貴的瞬間。


你知道頂級照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嗎?


相對價值

1995年

攝 | 卡爾·阿曼(瑞士)

尼康F4相機,AF 24-50mm鏡頭,富士維爾維亞反轉片,閃光燈

大猩猩頭顱、碗以及香蕉的並置,使任何看到這張照片的人都會產生心靈的震撼。那個頭顱屬於低地大猩猩,一種類人猿,與人類非常相似。雖然野生動物經常被在叢林生活的人們端上飯桌,但這隻被喀麥隆的一個警察局局長點為晚餐的大猩猩實際是代表著人類對叢林的掠奪。一位攝影師發現了廚房中這樣的景象,將其拍下,用於曝光西非商業野味貿易。這張照片因太過血腥,而導致一些人抱怨其不應當被展出。隨著西非森林遭受破壞,野味貿易增加,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數目以驚人速度在下降,這一切都可被看作是在為這張照片進行強有力的辯解。


你知道頂級照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嗎?


歌唱的氣息

2004年

攝 | 簡·維梅爾(荷蘭)

佳能EOS10D相機, EF 500mm f/4L鏡頭,加裝1.4倍EF增距鏡,豆袋,ISO 400,f/8,1/500s

要在蘆葦叢裡邂逅大葦鶯是件困難的事情——雖然雄鳥求偶的尖銳歌聲並不容易錯過,但想要拍攝下這樣一副畫面,則需要攝影師精心的計劃和足夠的耐心。這是在匈牙利克斯庫恩薩奇溼地中一隻雄鳥放聲歌唱的生動場景。攝影師的技巧體現在對整個畫面結構的規劃上——知道自己應該在哪裡擺放相機,該使用什麼樣的背景光線。這是一個被攝影師運用了多次的手法,通常用來表現歌唱的氣息。


你知道頂級照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嗎?


水池之鷹

2007年

攝 | 本斯·馬特(匈牙利)

尼康D200相機,AF-S 300mm f/2.8鏡頭,三腳架,f/2.8,1/1000s

要拍出這樣一張親密的對視的照片,攝影師的創意與計劃不可或缺。在離家不遠的水塘邊,攝影師馬特在地上挖了個洞,坐進去之後,視線與水面基本平行。為了不讓來水塘的其他動物受到驚嚇,同時又能毫無阻礙地看清一切,他只好使用潛望鏡觀察水面。最後,一隻雀鷹拜訪了這個被樹木環繞的水塘。攝影師在它俯衝下來飲水前便對好了焦,在它抬頭的一剎那拍下了這張完美的肖像照。


你知道頂級照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嗎?


跳起的鷺

2009年

攝 | 托馬斯· 佩斯查克(德國)

尼康D3相機, AF-S70 200mm f2.8鏡頭,ISO 400,f/6.3,1/3200s

攝影師在塞舌爾的亞達布拉停留了一個月,第一次發現鷺在捕捉昆蟲時的動作是如此滑稽。通常綠鷺只吃魚,但是這隻鷺卻想嘗試捕捉昆蟲,而事實上這種特技般的跳躍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機會能夠真正抓到獵物。這個畫面有著完美的平衡和鷺的完美失誤,這是一個大自然給予的本能行為的瞬間。當太陽開始下落,這隻綠鷺仍然在四處跳躍著,這給了攝影師一次能夠抓拍到富有想象力的角度的機會——一個剪影的畫面,配合著柔和的背景光線。


你知道頂級照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嗎?


螞蟻的奇蹟

2010年

攝 | 本斯·馬特(匈牙利)

尼康D700相機,AF 105mm f/2.8微距鏡頭,尼康SB-800閃光燈,ISO 640,f/10,1/200s

這張照片成功的秘訣在於它既簡潔地利用了葉子上的剪影,又揭示了小生命複雜的社會行為。攝影師身處哥斯達黎加的雨林觀察多日,發現切葉蟻在夜晚的樹林高處最為活躍,於是開始拍攝它們的計劃。他先是發現一株被切葉蟻剝光的灌木樹葉,然後創造性地使用自己的戶外頭燈照出了切葉蟻忙碌的剪影。這一切就緒後,他只需要等待螞蟻呈現出合適的構圖。但是螞蟻的動作太快了,他不得不隨時移動光源避免光線從葉子上的洞中透過來。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到螞蟻的四種行為:工蟻把葉子切出洞,並把切下來的葉片搬回巢,小兵蟻提防寄生蠅,大兵蟻在旁邊守衛。一切都恰到好處,在對比中彰顯細節,生命的奇蹟被藝術地表現出來。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用,不做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