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古人用糯米加灰漿築高牆,留下一座鮮為人知的高原古城


在川西有一座記載遠古經典傳奇故事卻又低調的高原古城。如今近乎被遺忘的它則是以“順帶景點”的名義偶爾讓人光顧。這裡不僅有“岷江滾滾穿城來、內外城池串著蓋、工匠名字刻磚上、西門建在九天外”四大怪,更承載了漢藏交融的文化積澱。它就是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的松潘。

松潘古城古稱松州,位於阿壩州東北部的松潘縣進安鎮,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自古既是“得松潘者得川西”的軍事要塞,有“川西北重鎮”、“邊陲重鎮”、“戰略要衝”之稱。作為“川西門戶”,自漢唐以來,均在此設關屯兵,也是歷史悠久的藏、羌、回、漢族“茶馬互市”的重要驛站。

遊覽松州古城,你可傾聽岷江上游河谷千年的滄桑故事,感悟松州之戰的瀰漫硝煙,尋找文成公主留下的足跡和身影,體會杜甫、唐蕃松李商隱筆下的意境,觀賞中國古城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和現存最宏大的古城門等文化古蹟,品味古城風韻。


松潘古城有門七道,其中內城五座:東門"覲陽",南門"延薰",西號"威遠",北門“鎮羌”,城西南另有個小城門,名"小西門"。外城有門兩道,向西者名"臨江門",向南的門稱"安阜門"。因特殊原因,北門的“鎮羌”之名已經不用,代之以“松州”二字,東、南、西門依舊保持原來的名稱。

古城北門廣場上矗立的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訴說著悽美的故事,唐朝時,吐蕃首領松贊干布派使者前往長安求婚。使者路過鬆州,被州官扣押,遂親率大兵二十萬入侵松州,守軍應戰失敗,後在川主寺的唐蕃松州之戰,唐軍擊潰了藏軍。松贊干布兵敗回藏後又遣使臣以求通婚和好,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與松贊干布,成就了漢藏和親的千古佳話。

松潘古城在古建史上保持著一項記錄,城牆高10米、寬30米、長6200米,城牆全部用長50釐米、厚12釐米,每塊重達30公斤的青磚堆積而成,城牆厚度足足有12米,是國內所有歷史古城中城牆最厚的一座古城城牆。


松川古城歷經千年巋然屹立,在於其藏著一個建築之秘,古代工匠所用的灰漿是由糯米、石灰加桐油熬成,糯米煮爛後,把漿汁倒入三合土和勻,製成灰漿。有機的澱粉與無機的石灰相互混合,形成了密實的微結構,兼具強度和韌性。因而城牆異常堅固,多次地震也沒垮塌。

古代城池,一般都建在一個平面上,地勢高差不會太大。松潘城的主城池建在岷江河畔的平地上,東、南、北門建在平壩上,奇葩的是西門卻建在又高又陡的崇山頂上,從松潘城裡看去,就象建在天上一樣,這就是松潘城四大怪之一的“西門建在九天外”。

最初的松州城池基本為長方型,西城門在崇山腳下,崇山上並無防禦工事。明正統年間松州發生民變,亂民盤踞西山上,別說攻城,就是從山上往下滾石頭也會對松潘城形成威脅。民變平息後,負責松州守備的御使寇琛為解決松州城易攻難守的問題,將原來的西城牆由崇山腳下改築到高差近300米的山巔,並在山頂加築了一座西門。


青色的城牆圍繞著古城;城內房屋低矮,小巷眾多,東、西、南、北四條主街道寬大、分明地散佈於城內;年代久遠的古橋,橋下流水潺潺的小河,河邊的茶樓、藤椅,遠處高大的城門,城門外的蒼山,目光所及之處,都給人一種時光交錯的感覺。

如今的古城依然固守著那份純樸,這座多民族融合的古城,向人們展示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松潘不僅是從成都去九寨溝、若爾蓋大草原等熱點旅遊景區的必經之路和川西旅遊線上的最重要的遊客集結地和中轉站,縣境內還有黃龍、牟尼溝、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毛兒蓋會議遺址等著名景區。松潘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不應再低調,期盼高原古城再現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