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差點毀掉華夏文明的“侯景之亂”,源於他們的一時心軟

後世歷史學家研究我國曆史,認為我國封建時代一直有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規律。事實也的確如此,春秋爭霸、楚漢爭雄、七國之亂、王莽之亂、三國鼎立、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中國歷史彷彿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但慶幸的是華夏文明雖屢經磨難終究還是延續了下來。那華夏文明經歷了哪些磨難呢?今天,小編要介紹的就是其中之一,差點徹底葬送華夏文明的“侯景之亂”。

蝴蝶效應:差點毀掉華夏文明的“侯景之亂”,源於他們的一時心軟

可是細讀歷史歷史你會發現,侯景之亂之所以會發生不過是他們一時心軟造成的。

第一個要數宇文泰了。梁武帝大通六年(534年),賀拔嶽被侯莫陳悅所殺,高歡派侯景前去招降賀拔嶽軍。誰知侯景到時,賀拔嶽軍已被宇文泰接管,侯景為高歡手下二號人物,與賀拔嶽等素有仇怨,宇文泰想要拿下侯景,還好侯景機智回道:“我猶箭爾,唯人所射”,宇文泰一時聯想到自身遭遇於是放了他。

之後,高歡又派侯景與散騎常侍代郡張華原、義寧太守太安王基慰勞宇文泰,宇文泰不接受高歡等人封賞,想要劫留侯景等人,於是威脅道:“留則共享富貴,不然,命在今日。”誰知張華原毫不受威脅不卑不亢回答道:“明公欲脅使者以死亡,此非華原所懼也。”宇文泰敬佩張華等人威武不屈,於是放了他們回去,侯景再一次僥倖逃脫。

要不是宇文泰一時心軟兩縱侯景,侯景要麼死在西魏,要麼被劫持留下做官也就沒有反叛的機會了。

蝴蝶效應:差點毀掉華夏文明的“侯景之亂”,源於他們的一時心軟

第二個要數慕容紹宗了。渦陽之戰中,侯景戰敗想要南渡奔梁,慕容紹宗緊追不捨,侯景派人對慕容紹宗說:“景若就擒,公復何用!”,自古歷來有“狡兔死,走狗烹”之說,慕容紹宗之所以被高澄重用就是為了對付侯景,如若抓住或殺死侯景,慕容紹宗必將下場悽慘,輕者不用閒置,重則身死族滅。不得不說侯景短短一句話說中了慕容紹宗的心事,於是他一時心軟,放走了侯景。

如果說宇文泰、慕容紹宗一時心軟放走侯景還情有可原並且危害不大的話,那梁武帝蕭衍的一時心軟就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東魏叛將侯景先叛東魏投奔宇文泰,後又背板宇文泰投奔南梁蕭衍。侯景畢竟是東魏名將,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就連宇文泰都是其手下敗將,可以說在高歡陣營屬於當之無愧的二把手。

這樣一位名將率部投降,對於一心恢復劉宋故地的蕭衍來說無異於天降喜訊。為了借侯景之力北伐,蕭衍不僅封侯景河南王,更是授予他持節、大將軍。

蝴蝶效應:差點毀掉華夏文明的“侯景之亂”,源於他們的一時心軟

可是侯景剛剛覓得一處安身之地,一向和南梁水火不容的東魏卻派人來講和,條件赫然是交出侯景!

侯景聽到消息後十分恐懼,要知道他留在東魏的兩個兒子已經被高澄剝皮給烹殺了,一旦落入恨他入骨的高澄手裡下場只會更慘!

於是他假冒高澄寫了封信給蕭衍,信中提出以侯景換蕭淵明(蕭衍之侄,渦陽之戰中支援侯景被慕容紹宗所俘)卻收到蕭衍同意的回覆,驚怒交加的侯景立刻起了叛心。

蝴蝶效應:差點毀掉華夏文明的“侯景之亂”,源於他們的一時心軟

侯景速來狡猾,他知道自己是外來的降將難以獲得南方士族認可,於是打起了平民主意。等他以花言巧語哄騙蕭衍佔據壽陽後立即免去百姓的商稅和田租,又招募精壯平民入伍並將百姓子女配給士卒,於是“盡得民心”。

據壽陽得地利,收民心得人和,天時、地利、人和已佔其二,此時侯景因為準備不充分沒有立刻舉起反旗,可笑的是梁武帝臣子蕭範、羊鴉仁、元貞、裴之悌等人相繼向朝廷報告侯景欲謀反的消息,梁武帝及朱異等人卻不以為意,說:“景孤危寄命,譬如嬰兒仰人乳哺,以此事勢,安能反乎?”。

梁武帝蕭衍不僅不引起警惕甚至還不斷輸送糧草、兵器、盔甲、牲畜,史載“大小車輛,絡繹不絕”!真的是自作孽。

蝴蝶效應:差點毀掉華夏文明的“侯景之亂”,源於他們的一時心軟

果然,等侯景準備充分後,便造反了。於是華夏文明的又一次大危機來臨。

太清元年(八月,景遂發兵反,攻馬頭、木柵,執太守劉神茂、戍主曹璆等。

侯景之亂危害有多大?

侯景之亂短短數月間便席捲三吳,破壞力更是空前絕後,原本經濟繁榮文明昌盛的南梁自此“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

不僅社會經濟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文化更是飽受摧殘,侯景叛軍還燒燬東宮藏書三萬卷,象徵梁朝文治的士林館也在戰亂中化為灰燼,那可是東晉之前寶貴的歷史典籍,可以說是稀世珍寶啊,竟然就此湮滅於侯景之亂!

經濟文化尚且如此更不用說人口了!

侯景有多暴虐?

景又於城東西各起一土山以臨城內,城內亦作兩山以應之,王公以下皆負土。初,景至,便望克定京師,號令甚明,不犯百姓。既攻城不下,人心離阻,又恐援軍總集,眾必潰散,乃縱兵殺掠,交屍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剝,子女妻妾,悉入軍營。及築土山,不限貴賤,晝夜不息,亂加毆棰,疲羸者因殺之以填山,號哭之聲,響動天地。百姓不敢藏隱,並出從之,旬日之間,眾至數萬。

可以說經過侯景之亂,南方尤其是京畿地區百姓百不存一!那些傳承百年的士族大戶更是幾乎被連根拔起,一舉打破南方千百年的政治格局,以至於給了陳霸先等寒門崛起的機會。

最為嚴重的是,侯景之亂實際上將蕭梁打入萬丈深淵。蕭衍年事已高卻據位數十年,他的子侄輩早已不耐居於人下,等到侯景叛亂,那些宗室藩王不僅不參與平叛甚至還加入叛軍,梁武帝蕭衍餓死臺城後,諸侯王不僅不及時平亂反而反自相殘殺,蕭繹殺死蕭慥、蕭譽,他的世子蕭方等亦死於內戰中,蕭詧割據荊襄投奔西魏,蕭綸、蕭範、蕭大心諸王也相互攻擊,蕭勃割據嶺南,曾經號稱“金甌一片,無一傷缺”的南梁自此四分五裂,北周趁機佔領荊襄地區扶持起西梁傀儡政權,北齊也接受王琳等殘餘蕭梁勢力侵吞江淮地區。

蝴蝶效應:差點毀掉華夏文明的“侯景之亂”,源於他們的一時心軟

漢人政權、華夏文化岌岌可危!好在王僧辨、陳霸先等人歷經磨難終於平定侯景之亂,擊退北周、北齊建立陳國為華夏文明贏得了喘息之機,直到楊堅統一天下,華夏文明終於撥雲見日,走出了危機,重新走上巔峰。

侯景之亂是華夏文明的一次深重災難,而始作俑者侯景的生存壯大都緣於他們幾人一時心軟,華夏文明差點徹底覆滅!真的一念之間,天堂地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