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的人從來不給人忠告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前幾天,我做了一場職場情商培訓。

諸如此類的通用課程,我一般有個慣用伎倆:先讓學員回憶一下身邊卓越者的特性。

於是在培訓過程中,我便讓他們想想身邊情商高的人都有什麼特點。他們列舉了很多,其中一項是:高情商的人很少給人忠告。

我想了想,還真是這樣。身邊情商高的人確實很少規勸別人,而這是我以前沒有想到的。看來培訓還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

鑑於此,寫幾條關於忠告的學問。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1. 把忠告變成關懷

其實那些情商高的人,並不是不給人忠告,而是以一種尊重、關懷的方式表現出來,完全看不出是一種說教。

比如,教育孩子這事兒,我們經常會給他們的忠告是:多喝水,多吃蔬菜,少吃零食。可是他們似乎根本聽不進去。

我認識一位女高管,情商有三層樓那高,她看見女兒吃薯片,就問:“丫頭,你口腔潰瘍好了嗎?我怕你吃多薯片,又嘴疼......”

她女兒馬上放下了薯片。

情商高的人從來不給人忠告

2. 不要事後諸葛亮

我們常說“吃一塹,長一智”,人吃了虧,就會吸收教訓。這比你給他講一萬遍道理都管用。

我們常常會犯「事後諸葛亮」的毛病,會在別人犯錯後給忠告。其實這種習慣很不好。人家已經吸收了教訓,再多說一句就是傷口撒鹽,何苦呢?

記得我剛剛當管理者時,請一位客戶吃飯,我讓一位員工安排。他找了一家飯店並點了菜,但客戶很久都不動一下筷子。他說自己是回民,很多菜不能吃。

回去的路上,我對那位員工說:“以後請客戶吃飯要問別人有沒有忌口!”他很大聲地回我:“知道了,知道了!”

當時我就意識到,確實沒必要再說這話。想必他已經很自責了,對“忌口”這事兒銘心刻骨,以後一定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的忠告似乎就變成了埋怨。而如果我在之前就提醒他,那將會是另外一種局面了。

3. 不要主動提忠告

人刷存在感的方式很多,不請自來的忠告就是其中一種。

你會發現很多人特別愛主動給別人提忠告:說你的髮型不合適,說你的著裝不得體,或者說你應該讀哪類書......

相信很少人會對這種勸告有興趣。即使有,多半人家還會在心裡說:“關你鳥事?老子願意......”是呀,如果別人的行為舉止和你沒啥關係,就別去主動提忠告了。

人與人的差別很大,你覺得是錯的事,也許別人並不這麼覺得。別人又沒違法,你最好省省心。

這世界不是所有人都要按照你的規則來生活。

情商高的人從來不給人忠告

4. 大事不要給忠告

就算有人主動請你給忠告,你可以給嗎?我的答案是,大事要避免

很多人向良叔諮詢一些大事,比如擇業、婚姻......良叔一般只會幫對方分析,最後還是要讓對方自己拿主意。

因為這些事關乎到一個人的未來,責任重大,忠告是要避免的。

不是因為良叔不願意承擔這個責任,而是很多時候每個人面臨的具體問題不同,你很難全面瞭解。

此時,直接的忠告,可能並不適合對方,反而會誤導別人。所以,當別人向你諮詢大事時,那是別人信任你,你當然要盡心幫忙。

但是也要注意你建議的侷限性。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做客觀分析,讓諮詢人自己做決策。

5. 什麼情況下可以給忠告?

當別人主動問你不是特別大的事時,同時這個領域是你的專長,你就可以給一些忠告了。

比如,如果有人問良叔一些職場上的事,我多半可以給對方一個較好的建議。我在職場混了 20 年,絕對算是老江湖了,所以忠告也不會有太大偏差。

再比如,如果你讓良叔推薦某個領域的書,我也有信心給一個不錯的書單。因為良叔確實看得書不少,算是老書蟲,推薦的書也基本靠譜。

情商高的人從來不給人忠告

一個情商高的人,往往不會說“我跟你講”、“你聽我說”......更不會無緣無故地給你一打忠告。

恰恰是那些情商低的人,才動不動給你搬來一堆大道理,再給你來幾條金科玉律。這就是兩者之間的一個很重要的區別了。

你看,關於忠告的話題,良叔就給了5條,說明我不是一個情商高的人。

而且,小隨天天見,我幾乎每天都在主動給人忠告,看來真是情商低到冰點......不過,作為這樣的人,我只需再堅持49天。

-END-

情商高的人從來不給人忠告

隨時隨地幹活。 ——攝於2019年10月17日

本文作者簡介: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