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被孤立了,該怎麼辦?"

朋友小君很鬱悶。

昨晚她在家刷朋友圈的時候,偶然發現了同事小娟的朋友圈發了幾張照片:辦公室的同事們在聚餐、唱KTV,團隊的成員都在,唯獨沒有自己。


第二天到公司,同事們沒有一個人跟她提起此事。聯想到最近大家有意無意都在疏遠她,吃午飯的時候也沒人主動喊她,領導也是經常把重要工作還給別的同事做,開會的時候自己也很少有發言機會....小君很受傷:“我是不是被大家孤立了?”


“我被孤立了!”這句絕望的吶喊,是從跌落低谷時無奈,也是身處事業拋物線底端的痛苦糾結。


可能大家覺得“被孤立”發生的概率很小,但是根據智聯招聘在2019年,對白領對職場人際關係的看法

的調查數據顯示:16.26%的職場人對人際關係並不滿意,認為“職場如宮鬥”;12.02%的職場人認為自己有社交恐懼症,一邊不滿意現狀,一邊拒絕社交。



做事先做人,人際關係確實是我們處理工作時的一大難點。而且所謂“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沒有人可以永遠站在聚光燈下唱主角。


那我們該如何做到“被孤立”之後“觸底反彈”?

什麼是“被孤立”?

所謂職場“被孤立”,是指你在團隊裡的位置處於邊緣地帶,承擔的工作毫不重要,人際關係非常不樂觀。雖然從架構上而言你還算團隊成員,但已經是“局外人”了,升職加薪徹底與你無緣。


簡而言之,你已經不符合團隊的組織文化。


“被孤立”通常有兩種:一是權利職位上的“被孤立”,二是團隊人際上的“被孤立”。


權利職位上“被孤立”,主要產生原因是“公司派系鬥爭”,多發生在高管和管理者身上。


通常,這一類的鬥爭,被稱為“神仙打架”,輸了的一方,開會不讓你參加,參加了不讓你發言,你職責範圍內的事情安排別人做,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架空”,曾經重權在身,如今變成“吉祥物”。


而他們的下屬結局也不會太好,會“殃及池魚”。



團隊人際上“被孤立”,主要產生原因多是“情感上的摩擦”,三觀不合,多發生在同級同事之間。


辦公室同事小婷,也是一個“被孤立”的人。


剛加入團隊的第一天,她就對年輕實習生指手畫腳,讓很多同事不舒服;在隨後的工作中,過於自我的性格,對其他同事的品頭論足,對工作權限上的經常“越軌”,讓團隊成員對她意見越老越大,最後,辦公室的同事幾乎都不搭理她,僅限於工作上的簡單溝通。


小婷被孤立主要是因為“情商太低”,私下裡,大家都稱呼她為“巨嬰”。她先得罪了大家,大家才會冷落她,中午吃飯不叫她,開玩笑聊天不帶她,週末團建不喊她。


尷尬嗎?很尷尬。有錯嗎?沒原則錯誤,但是這種感覺特別不舒服。


無論我們是哪一種“被孤立”,都會對情緒產生巨大的衝擊,影響事業發展,該怎麼面對“被孤立”?

為什麼會“被孤立”?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黃渤曾經演過一部電影《殺生》,電影裡的主人公“牛結實”,因為天生的桀驁不馴,得罪了村子裡的很多人。


於是,村民決定殺掉他,並進行了周密的計劃,疏遠他、疑惑他,營造出一個詭異萬分的環境,讓他陷入自己的心魔,並最終讓牛結實在這樣的“冷暴力”中死去。


在我們職場工作中,這種“被孤立”也是一種冷暴力,相對於“熱暴力”來得快去得也快的直白,“冷暴力”無異於慢性殺戮。


我給鬱悶的小君做了一次“心理輔導”,從“性格特點、處事方式、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小君主要問題有三個:


①“天生性格內向”。小君不習慣主動與別人溝通,工作中也不願意主動“攬活”,時間一久,同事覺得她可有可無,領導也不會主動關注她;


②“處事方式欠妥當”。小君剛加入團隊的時候,有個平時喜歡開玩笑的男同事跟她開小玩笑,她非常敏感,表現得很不高興,把男同事弄了個“大紅臉”,幾次以後大家都達成默契,不再跟她開玩笑了,這就造成大家認為她“不合群”;


③“不會迎合領導”。小君所處的團隊,經常會有一些任務需要主動爭取,有時候領導佈置任務,明明自己可以主動爭取,小君總是礙於面子不去爭取,機會和光環都留給了別人,時間久了給領導留下“工作不積極主動”的印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辦公室也是江湖,在江湖行走,一定要按規矩行事,壞了規矩就會被孤立。

如何逆轉“被孤立”的局面?

當“被孤立”來臨的時候,你的情緒是最好的解藥,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你不慌不亂,處理妥當,積極面對,事情一定會出現轉機。


首先,要改變自己,主動挽救關係。


上如果開車行駛在公路上,對面有車迎面開過來,第一輛,你可以認為是對方逆行了,第二輛,你也可以認為是對方逆行了,如果連續10多輛車都這樣,你是不是要考慮一下:是不是我自己逆行了?


所以,首先要從改變自己做起。進行自我檢討,不要把原因歸結於他人或者組織,不要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去思考問題,他人的行為你無法控制,不改變自己就不能影響他人。



找到原因以後,就要做出有針對性的改善措施,對造成自己困境的行為,做出積極改變;進行積極社交,主動與同事打招呼、請教工作,主要邀請同事參加下班以後的娛樂活動,以對方喜歡的為主。


其次,要專心做事,排除雜念。


無論在哪裡工作,在什麼環境下工作,你的實力、取得的成績,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


所以,在人際關係上“被孤立”後,如果用“逆向思維”考慮問題,恰恰你迎來了大腦的“專注時間”,你可以不用費盡心機去琢磨辦公室社交,去參加一些聚會、團建等,你反而有了專注力去處理工作上的事情。這時候,你要在現有的崗位上,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然後積極主動去爭取或創造一些事情,逐漸提高自己在團隊中的分量。


無論到什麼時候,“能幹活的員工”都是被領導需要的。


最後,要提高自己,增強自己競爭力。


“被孤立”有一個好處:不用加班了。這一點大家可能沒經歷過,但肯定見過這樣的同事。


原因是:加班是有人讓你一起完成任務,或者單獨加班加快趕工,才會加班。如果我們被孤立了,也就沒同事理會了,即沒人給安排任務,沒了部門和團隊的壓力,則只要遵守勞動法和公司的規章制度即可,所以按時下班,不需要加班。


我們利用這個時間,可以拿來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各種方法去給自己充電,提升自己的個人品牌,當你打造出更好的敲門磚,新的橄欖枝也會隨之而來。


很多“斜槓青年”都是這樣誕生的:本職工作不如意,東邊不亮西邊亮,於是閒暇之餘寫文章、搞代購、畫插圖,最終反而收穫了職業的“第二曲線”。


在人間走一遭,哪有一帆風順的呢。當我們遭遇“被孤立”時,切記戒掉情緒,用情商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