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能僱大學生,僱不來民工”:對不起,你無用不等於讀書無用

“3000能僱大學生,僱不來民工”:對不起,你無用不等於讀書無用


前幾天看到一個段子:三千塊,僱不來一個農民工,卻可以僱來一個大學生

本只是個段子,沒想到,評論區非常踴躍,八成以上的言論,都非常贊同這一觀點。

“可不是嘛,現在大學生一點兒都不值錢!就是不如農民工!”

“厲害的農民工,月入過萬的比比皆是,你們就說,讀書有啥用?”

講真,這種鼓吹讀書無用論的說法,事實上是一種認知性偏差。

為什麼這樣說?公子分享3點看法。

“3000能僱大學生,僱不來民工”:對不起,你無用不等於讀書無用

一、如果大學生不如農民工,為什麼每年那麼多人擠破頭考大學?

下圖是2011年到2018年,全國各省高考報名人數變化:

“3000能僱大學生,僱不來民工”:對不起,你無用不等於讀書無用

從上圖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省分,報名高考的人數都在逐年遞增,原因顯而易見: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家庭而言,子女能讀一個好的大學,就是最靠譜甚至改變全家命運唯一的出路。

放眼全球500強及國內知名企業,對學歷的最低門檻一定是本科,甚至很多企業只要211\\985院校畢業的學生。為什麼?

大學提供的是通識教育,越好的大學,概率上來講,對學生學習力及思維力的培養,也就越好。事實上,也就幫企業提前做好了篩選。

若非要橫向比較農民工與大學應屆生的收入差別,題主應該把兩個群體進行整體比較,包括那些畢業即進入知名企業的學子。而不是孤立開來,只對比個例,這完全沒有說服力。

“3000能僱大學生,僱不來民工”:對不起,你無用不等於讀書無用

二、“假裝讀書”的大學生,不如農民工是正常的。

三千塊為什麼能僱來大學生?無非三個原因:

第一,非一線城市,當地平均工資也就這個數;

第二,公司效益不好,或者本就是初創公司;

第三,你本來就只值三千,甚至還不值。

前兩點是客觀環境,沒必要多說,而最後一點,無疑是最扎心的,但也是最普遍的。

去年曾經有一篇爆火的文,《北上廣,2000萬大學生假裝讀書》,文章點出了當今許多大學生的實際現狀:罔顧高額學費,大學四年,能混則混,幾乎不去上課。天天不是睡懶覺就是打遊戲,最多快考試時突擊一把,大學校園儼然成了他們放飛自我的伊甸園。

試問,這種情況下勉強畢業的大學生,憑什麼值三千?

農民工雖然普遍文化素養偏低,靠出賣體力為生,但只要踏實肯幹,你的付出和成果,是看得見的。

兩相對比,農民工理應比這類大學生高。

“3000能僱大學生,僱不來民工”:對不起,你無用不等於讀書無用

三、你選擇融入什麼圈子,就會成為什麼人

做個假設,如果你今年畢業,面前擺著兩個選擇:

1.進一家公司做業務員,月薪3000;

2.去工地搬磚,月薪10000。

你會選哪一個?

我想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必定選前者。

這裡面有面子因素——寒窗十幾年,畢業竟然直接做了農民工,親戚朋友面前抬不起頭。

但公子覺得另外兩點,更為重要:

第一點,每個人都會不自禁從發展的角度來考量。

農民工,力氣活,門檻低,發展可能性非常低,且極不穩定。而在一家相對正規的公司做基層,只要好學肯幹,很可能在兩三年內就連上幾個臺階,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第二點,圈子,非常重要。

90後網紅“搬磚小偉”,成名前,他就是一名搬磚工,在工地一段時間後,他感覺“錢太不好掙”,而且周圍的工友除了幹活吃飯睡覺,也就是玩手機打牌,偶爾討論一下買不起的房子和車子,之後繼續玩手機打牌。

小偉漸漸意識到,如果自己不改變,也將變得和他們一樣,這絕不是他想要的。

他開始在工地健身,在腳手架上翻飛跳躍、做順風旗,在兩摞磚上做倒立俯臥撐,最終憑藉一條高難度的倒立俯臥撐短視頻,在視頻網站一炮而紅,最終改變了命運,不再做農民工。

圈子,會限制你的視野,你選擇融入什麼圈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作者:焱公子,髮型光芒萬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強,專注解職場。寫有靈魂的故事,過有溫度的人生。微信公眾號: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3000能僱大學生,僱不來民工”:對不起,你無用不等於讀書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