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勳復辟老照片:康有為沒辮子遭到嘲諷,圖6是張勳年輕漂亮小妾


【“辮帥”張勳】1917年6月14日,“辮帥”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之間的矛盾,藉著“從中調停”的名義,率領5000名辮子軍進京。誰曾想,張勳一到北京就攆走黎元洪,擁戴12歲的溥儀復辟,並通令全國各地懸掛龍旗,自己出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史稱“張勳復辟”。

【張勳和幼子】當年7月1日,陰曆五月十三日,張勳身穿紗袍馬褂,戴上紅頂花翎,率康有為、張鎮芳等人進宮。在養心殿裡張勳見到溥儀,他先對溥儀行三跪九叩大禮,然後向溥儀奏請復辟。12歲的溥儀哪裡見過這樣的陣仗,只得聽從老師陳寶琛的意見。

【北京街頭的辮子軍】在張勳的一再請求下,溥儀按照陳寶琛的意見,“既然如此,我就勉為其難吧!”當張勳離開紫禁城後,溥儀在陳寶琛的建議下,作出一系列復辟決策,比如封黎元洪為一等公;授張勳為政務總長兼議政大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留京辦事,錫封張勳為忠勇親王等。


【討逆軍將北京城圍住】張勳竟然擁立溥儀復辟,段祺瑞怒了,他立即率領“討逆軍”進京,5000辮子軍很快潰不成軍。“討逆軍”的戰鬥過程是這樣的,一戰攻克廊坊,再戰而會師豐臺,三戰而兵臨北京城下。7月8日,張勳命令外圍辮子軍全部撤到北京城內戰,集中駐紮在天壇、紫禁城一帶。12日凌晨,討逆軍和辮子軍在天壇發生激戰,結果辮子軍立即投降,為期12天的復辟鬧劇失敗。

【北京大街小巷懸掛龍旗】當時報紙是這樣報道復辟的,“北京市民有一種突迴夢魘的感覺,街面到處都站立著留著長長辮子的軍人,像是時空裡鑽出來的殭屍一樣。原來是張勳的軍隊接管了京城的治安,對一些地點實行戒行。北京的警察挨門挨戶通知:宣統爺復辟了,立即懸掛龍旗!遺老遺少們如打了回魂針一樣詐屍還魂,急切地把丟在衣櫃最底層的長袍馬褂翻出;市面上滯銷的舊式袍褂,也成了搶手貨。”

【張勳年輕漂亮小妾和兒子在荷蘭駐京使館】眼看大勢已去,張勳立即逃往荷蘭駐京使館。這裡插一句,康有為也參與了復辟,因沒有辮子遭到滿清遺老嘲諷。但是,康有為卻辯解道:“我亡命海外,不得不剪掉辮子。不過從辛亥國變後,我才返回祖國重新蓄辮,距今僅五年多,所以長的很短。”


【戰死的辮子軍】復辟失敗後,北洋政府立即發佈告示追捕張勳,但是1918年10月,北洋政府免除了對張勳的通緝,給出原因是“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獲得自由後,張勳來到天津,做起了寓公。張勳早年在開灤煤礦、濟南魯豐紗廠等企業,張勳都有大量的投資等,結果他在天津生活奢華,還養了大批食客。

【討逆軍向城內發起進攻】張勳在天津期間,生活無比奢靡。據張勳身邊的衛士回憶,“張勳每到午餐時間時,廚師用揚州的手藝,摻雜江西與北京做法為他烹飪食品。燕窩、魚翅、熊掌都是別人送的精品,與市場、街上賣的不同。”

【復辟時的溥儀】照片中的溥儀身穿龍袍,此時的溥儀依舊一臉青澀。仔細觀看這張照片,會發現溥儀眼神空洞,表情僵硬麻木,甚至表現出有點恐懼,可能他還不清楚復辟究竟意味著什麼。

【被俘的辮子軍們】除了揮霍外,張勳也比較關心家鄉,比如對江西原籍的貧苦人員給予特別照顧,還經常捐款賑災。對於張勳的這一舉動,孫中山較高評價,“張勳強求復辟,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可憫。文對於真復辟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也。”1923年9月12日,張勳在天津病逝,終年69歲。張勳死後,溥儀賜予諡號“忠武”。張勳葬禮極其盛大,當靈柩從天津運回江西奉新老家時,沿途無數人祭拜,“殯儀之奢,極一時之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