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覺得很煎熬,那一定是你出了問題,買股還是買基要想好

如果覺得很煎熬,那一定是你出了問題,買股還是買基要想好

我是個直腸子的人,有多直呢?小時候我們學校門口有個小賣部;我們那個時候,家裡都會給5毛早餐錢,那個時候5毛錢能買5個煎包,但因為嘴饞,我們都會少吃一頓早飯,然後用3毛錢去他家買一包瓜子吃。但是有段時間,他家的瓜子不是爛的就是發潮,可把我們坑苦了。這老闆跟我爸爸是同事,有天去我家吃飯,爸爸讓我叫大爺,我上來就來了一句:大爺,你也太坑人了,你看看你們家進的瓜子,都不能吃。場面還是挺尷尬的。現在年紀大了,偶爾還是會犯這個毛病。

今天,我繼續直腸子一次。感謝你們一直關注並支持我。所以為了回饋大家的支持,我一如既往的在週末倒乾貨出來,聊聊我對趨勢的理解,以及應對策略的所思所想,對錯不說,最重要的是真實和態度明確,你可以拿去參考。

那就正式說,相信這過去的一週,或者是10月1日以來,大部分人其實過的很難受也很煎熬,其中也包括我(風電一役,判斷準確,逃頂準確,對本週逐步企穩的判斷也是基本準確;但錯誤出現在急漲逃頂不徹底,急跌止損不堅決);這種難受和煎熬的背後是大盤的持續下跌,以及醫療和科技的高位盤整,兩極分化。大盤的這種情況是不健康和不可持續的,很明顯,這一段時間,市場在為明年的行情做準備,一切都在悄然中發生的,這讓在市場中的人很不舒服,長線短線都不是很舒服;而對於我們,一定要清楚,去追問市場的問題是一種逃避,我們沒有更完美的投資策略去對待市場,才是問題的根本,也就是說,出問題的是我們。所以,找到你的問題根本,然後解決他,才是核心。也許這種辦法是長期持有貴州茅臺,也許緊盯醫療和科技,適度波段,也許就是定投指數基金;總之反思問題,找到辦法,制定方案並落地,才是我們避免煎熬和焦慮的根本辦法。以下覆盤,僅供參考。

如果覺得很煎熬,那一定是你出了問題,買股還是買基要想好

一、下降趨勢下,多看少動

還是先來看下這周我跟蹤的主要指數情況吧,看清楚,這是週數據:

上證收2891點,跌73點,漲幅-2.46%,成交7564億,

滬深300收3877點,跌96點,漲幅-2.41%,成交5864億,

中證100收4140點,跌104點,漲幅-2.44%,成交3028億,

中證500收4868點,跌120點,漲幅-2.4%,成交3384億,

科技龍頭收3305點,漲11點,漲幅0.33%,成交1700億,

證券公司收677點,跌26點,漲幅-3.62%,成交501億,

中證消費收16180點,跌255點,漲幅-1.55%,成交883億,

中證醫藥收10229點,跌91點,漲幅-0.88%,成交983億,

一週北上資金流入約69億多,主要流向深交所。

覆盤下來,很明顯的幾個感覺,第一個就是大盤持續下降,成交量持有萎縮,沒有明顯的改變趨勢;第二個,科技、醫藥、消費仍然是市場的主要做多力量,機構抱團;第三個,證券的低迷跟大盤的低迷是一致的,也就是市場預期未來不樂觀,沒有成交量;第四個,北上資金繼續按照原定目標繼續配置明晟指數標的。通過以上覆盤,很清楚的看到,在11月底的時間窗口前,不會有明顯的投資機會。所以我在週四的時候清理了512760和一部分消費、高端製造個股,留出了約2成倉位。如果你是長線投資者,這個時候準備逐步入場也是可以的,小倉位慢慢買;如果你是趨勢投資者,耐心等待趨勢好轉,再入場都不遲。

如果覺得很煎熬,那一定是你出了問題,買股還是買基要想好

二、集中倉位到科技、醫療、消費、券商

那麼在如此不樂觀的大趨勢下,個股和指數配置上,該如何進行呢?到底是估值高高在上的抱團更有未來,還是低估值的優質個股更有未來呢?我從去年全職以來,一直的邏輯都是圍繞優質個股按照2020的標準去確定投資機會;現在回過頭看,有得有失。得失之間最大的心得是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確定性大於估值。比如發掘的中順潔柔,尤其確定性增長,市場一度給出了60倍的估值,現在還要比我當初鎖定利潤的時候要高20%;比如中間坐了一次過山車的中國電影,業績增長只有個位數,業績暫時沒有確定性的想象力。而醫療(IVD、CRO/CMO、器械、創新藥)、科技、消費在確定性增長,或者說確定性的中高速增長性,估值到今日已經高達百倍(恆瑞醫藥等,兆易創新等),40倍、50倍(貴州茅臺、海天醬油等)。所以,你說,究竟是確定性重要,還是估值重要?我思考下來,還是長期的確定性和短期的資金有限,兩者之間的合力。也就是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市場追逐的是長期的確定性,並在這個確定性基礎上,給予高估值。

所以,你要搞清楚你要賺什麼錢。如果是賺長期確定性的錢,現在這個位置醫療是不能接盤的,科技的上躥下跳又考驗你的小心臟,消費裡茅臺40倍估值如果能忍受1年不漲,還有可能收穫20%的年均增長的;可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不去投資指數基金呢,現在去做一個指數基金組合比如悄悄盈,取得10-20%的收益還是可以的。

所以,當下我的策略,個股方面逐步向科技、醫療轉移,適當配置消費,但高高在上肯定不買;醫療,目前看小凱和小昭還可以,其他的實在是下不去手,更不可能長相廝守。科技方面,小飛和小易的盤整時間應該差不多了,但還沒到重倉的時候;另外,重視512760、515880、512720這些細分指數ETF,這是可短可長的絕對優質標的。消費方面,同樣高高在上,也不是能下得去手的時候,比如白酒,貌似只有等洋河跌到位,算是有不錯的機會;但是當整個板塊高高在上的時候,每一次投資都要做好及時止損的準備。看來看去,只有券商開始展現出長期投資的價值,只不過盤子太大,趨勢也還沒有改變,可以慢慢配置。

如果覺得很煎熬,那一定是你出了問題,買股還是買基要想好

三、提高投資的準確率,但一定要同步止損

在這個位置去出手醫療和科技,第一要義是等,第二要義是準確性,第三要義是制定好止損計劃,尤其是醫療和消費。關於提高準確率的幾個要點,第一,看大勢,大勢不好,輕易不要出手,趨勢向下的情況不只是走勢的,技術反應的是基本面,他往下走一定是基本面哪個方面除了問題;大家回憶下自己的投資經歷,自己想想,是不是十之八九都是如此?等到大勢確定並開始反轉,哪怕個股介入高了一點,都是賺的確定性的錢。這是趨勢交易者們的勝利之門,也是我作為價投學習到一點技能;我們做價投,一定也要尊重趨勢,這裡的趨勢除了市場漲跌之外,還有就是選擇市場最認可的行業和個股,你覺得誰美不重要,市場覺得誰美才最重要。這就是第二點,行業和賽道。

如果覺得很煎熬,那一定是你出了問題,買股還是買基要想好

看看現在高確定性的泰格醫藥,人人喊好的CRO,在2019年初的時候股價才25元,而彼時他的業績增速和當下並無異樣,而現在已經漲了280%的股價,就是對當時的行業和賽道的回報。當然,如果你現在這個價位去介入,看看100倍的估值和發散的均線、大陰大陽的交錯成交量,大概率要站崗了。所以,站在當下,比如等大勢走出來的同時,看看市場選擇的賽道,和你關注的賽道有多少是重合的,然後去做自己深度研究的行業。我現在在盯的行業5G、CXO、影視、券商,後面我會根據行業情況進一步集中持股,力爭控制在3-5支。第三,重視技術圖形和止損。在確定了行業和個股後,一定要等到確定性最高的時候再出手,就大市企穩並拐頭向上,個股也經過了充分的調整,展現出多頭態勢,這種情況下投資的成功率就要高很多;即便這樣,也要為自己制定止損計劃,比如當日最高點下跌7%。當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還是挺難的,比如當下芒果和哪吒為代表的影視板塊有逆勢走穩的趨勢,而且他們來都處在壓力位上線,突破了就是另一個空間,突破不了就是一番大幅回調。大勢不穩的情況,你敢買不敢買,錯了又敢不敢止損呢?

囉裡囉嗦說這麼多,你們覺得有用嗎?總得來說,投資真個是跟人性作戰,我們可以預設方案,但最後戰事的發展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CXO如果後面機構集體拋售,大概率要在一邊喝茶半年,這個是去,就是接盤俠;比如人人喊打的影視傳媒,突然市場認為他們和白酒一樣是確定性很強的消費股,基本現在是熊市,一樣大規模湧入呢?你是買還是不買呢?所以,我們做投資,除了通過這些預案去為提升自己的投資能力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劃定幾個核心原則,1、盯住最優質的那些優質個股,不看垃圾股;2、在勝率最高的情況下出手;3、長短取決於介入的成本和確定性的空間有多大。

最後送大家一句忠言,閒錢來做個股投資,博取超額收益;其他不希望太多風險的資金去跟投悄悄盈吧,每年10-20%打底的收益還很有把握的。

祝大家週末愉快。

對指數基金投資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訂閱我的專欄《最佳指基:滬深300+中證500》學習基礎的指數基金知識,還可以獲贈價值365元/年的圈子《寬基的定投之路》1年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