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獨具特色留住鄉愁,以後泗陽農村將大變樣

泗陽在農房改善工作中,堅持因地制宜,依照各個鄉村實際情況,打造多個獨具特色的新型社區,讓百姓居住更加舒適愜意。

因地制宜獨具特色留住鄉愁,以後泗陽農村將大變樣

10月22日,記者一走進盧集鎮薛嘴新型社區,就看到一派忙碌的建設景象。薛嘴村位於成子湖東岸、盧集鎮最南端,是“十三五”期間省定經濟薄弱村。薛嘴新型社區項目佔地面積445畝,規劃建設用地305畝,配套用地、菜園、人工溼地規劃面積140畝,保留改造80戶,規劃建設戶數426戶。

盧集鎮村建幹事 王文鋒(目前已經開工建設168套,12套主體封頂,114套建至一層以上,42套已經出正負零,河道水系整治我們已經疏通了500餘米,園林綠化栽植了110株,永久道路鋪設了1.6公里。)

村民薛勝雙的兒子去年拆遷安置在新社區,沒事的時候,老人總會來這裡看看新房子的建設情況,薛勝雙高興地告訴記者,這兩年村裡變化太大,大夥住的是越來越好了。

因地制宜獨具特色留住鄉愁,以後泗陽農村將大變樣

盧集鎮薛嘴村村民 薛勝雙(我們過去的薛嘴村村莊凌亂,但是現在的狀況呢,有很大的改變,房型造型,很有層次,感覺非常幸福)

在新社區建設過程中,薛嘴村堅持以生態、宜居、活力的發展原則,緊盯“閒居湖畔 水上桃園”的目標定位,規劃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幼兒園、家門口就業廠房、鄉愁記憶廣場等公共配套設施滿足群眾優質生活需求。同時,薛嘴村還充分整合現有資源,著力打造以林果採摘、濱湖旅遊為特色的新型社區。

盧集鎮村建幹事 王文鋒(結合薛嘴現有的規劃大力發展桃果產業,形成330省道兩側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的良好轉變,實現產村融合發展,我們藉助比鄰成子湖的區位優勢,依託洪澤湖及村域內的水網景觀體系,發展濱湖休閒旅遊產業,以紅磚記憶、濱湖休閒、非遺文創體驗為主題特色,打造全村域主題田園風光,三產聯動的創意濱湖田園鄉村。)

因地制宜獨具特色留住鄉愁,以後泗陽農村將大變樣

在薛嘴村紅紅火火打造濱湖特色鄉村的同時,張家圩鎮小史集村農房改善項目桃李芬芳小區也在火熱建設中。桃李芬芳小區在規劃設計中,注重紅瓦紅牆蘇北特色村貌塑造,保留了古樸的鄉愁,同時結合小史集菊花產業,加快推動特色產業、休閒農業、旅遊業等發展,實現特色農業產業和農房改善融合發展,讓老百姓的在住的好的同時,生活有保障。

張家圩鎮城管環衛服務中心副主任 劉增:“突出產業支撐,因為小史集具有三年的金絲皇菊技術,大概目前有四千多畝,產業和農房改善相融合發展,同步規劃了百姓禮堂、曬場、農機具棚,在我們小區東側是公共農莊,一家一分地的小菜園。”

在農房改善項目推進中,泗陽不僅注重個性與特色,同時也在農房建設進度和質量上狠下功夫,努力為百姓打造高品質的農房。

因地制宜獨具特色留住鄉愁,以後泗陽農村將大變樣

泗陽民康農村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薛嘴新型社區項目負責人 孫大千(由監理單位,民康公司駐點代表,鄉鎮代表全天候在崗進行質量監督,從材料進場後施工層層把關,嚴禁施工,単位偷工減料,打造精品工程,切實改善農民居住環境,住新房、住好房。)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農房改善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環節。目前,全縣25個農房改善項目正在有序地進行中,泗陽將繼續緊扣“搬得出、穩得住、生活好、能致富”的總要求,紮實推進農房改建工作,努力讓群眾過上高品質的現代化生活,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泗陽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姚娣 陳原 編輯/楊豔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