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換帥別急!現在上土帥還不是時候,隱約覺得有些坑還沒走完

很有意思,國足比賽當晚從外面回來辦公室看比賽,此前的飯桌上朋友還在問說中國隊能贏嗎?我說了贏不了,因為實力不允許,這跟愛不愛國關係不大,競技體育拿實力說話,其他的東西都是附加值而已,誰見過憑藉愛國信念拿到世界盃冠軍的?

OK,那我就回來後準時打開電腦看比賽,結果朋友這時候來電話,我們就開始聊起來了,而且他也在那邊看比賽,是電視,信號比我快,結果這一進球就特別噁心,劇透啊...不過最後我們都聊到忘記比賽這事了,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我從內心深處還挺感謝他的。

國足換帥別急!現在上土帥還不是時候,隱約覺得有些坑還沒走完

然後因為工作的需要,我又看了一遍,因為想做一個覆盤(可能全國也只有我看了兩遍吧,也就是被噁心了兩遍)

最後發現,復個雞毛盤啊,簡直就是失誤集錦而已,萬劫不復吧。

(PS:兩隊憑藉著互相提供的失誤不斷衝擊的彼此的大門?哦對了,我們自己也可以衝擊的)

說實話,裡皮的離職可能讓很多球迷歡呼雀躍,尤其是像董路這種大V,那噴的,原來還多少有些遮掩,話說的沒那麼直白,意見是有,好歹裡皮在位,留條內褲的噴,結果人一走,那就差去意大利當面噴了。

裡皮給中國足球帶來什麼了嗎?按照董路說的,真沒有。

足球理念?木有

足球體系?木有

足球成績?木有

足球遺產?木有

看看那比賽過程,各種長傳衝吊,信不信如果翻開20年前的中國國足比賽,你以為看的是重播。

如果是這種技戰術安排的話,那我也行啊,國足再爛,大腳總會開吧,一腳幹過去就完事了,好像是英超的感覺,可實際就是菜到摳腳的水平。

國足換帥別急!現在上土帥還不是時候,隱約覺得有些坑還沒走完

也別說什麼我們的球員執行不了什麼技戰術,或者是配合不了裡皮,確實水平有限,可執行不了的話就不是教練的水平了?

難道不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安排針對性的戰術體系?不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有所針對?

如果一切都以球員水平為絕對導向,那是不是每個教練都只能帶巴薩、皇馬、曼城和利物浦才能出成績了?

好了,現在回去意大利養老了,雪茄該抽就抽起來,反正70多歲也該退休了,留下個爛攤子還要我們自己收拾下。

接下來怎麼辦?

很多球迷給出的方案是讓李鐵、李霄鵬或者是高洪波上,讓土帥來,可我真的不希望這麼幹,講道理,這會上去幹嘛去的?

背鍋啊,那咱們不然換個人來背行不行,別讓這些正在上升期的新生代教練來可以嗎?

什麼斯科拉里、裡皮助教也行啊,不是說很瞭解中國足球嘛。

國足換帥別急!現在上土帥還不是時候,隱約覺得有些坑還沒走完

因為我真的不相信換個教練就能立馬行了?

本來就是技術糙的問題,基本功也不是這個時候來練的事,難道國家隊訓練還要李鐵過去掰著腳踝說,觸球部位在這裡,停球的時候要事先觀察?

看看以前的高洪波,那是我這麼久以來最欣賞的一屆國足,面對伊朗、韓國、日本,怵過誰了?球員該做什麼動作就做什麼,非常有自信,無論是進攻套路還是局部配合都相當犀利,攻防轉換也都十分到位,結果呢?

下來以後高洪波沉寂多久了?

如果不是足協改革的話,高洪波能上位?被擼下來之後,高洪波沒辦法回家抽雪茄的,是要繼續從底層幹起的,這就是血的教訓。

那李鐵、李霄鵬好不容易在頂級聯賽裡面打打怪,攢點經驗升級下,那批國足裡面已經是帶隊方面的佼佼者,然後這個時候上去就背個黑鍋?

會不會本來就稀缺的人才,又重蹈了一遍高洪波的路子?

更有球迷說看看國足輸球不奇怪啊,看看韓國、伊朗不是也輸了嘛。

國足換帥別急!現在上土帥還不是時候,隱約覺得有些坑還沒走完

多麼清奇的思路,這麼說吧,原來一個足球班,學霸始終都是那幾個,韓國、日本、伊朗、沙特,我們在這個班級主要的輸出價值在於產生段子,以及提供非常多的反面案例,而且成績常年穩定,這個時候突然一些學渣要上來了,甚至幹掉了學霸,那我們這個時候開始竊喜?這是個什麼鬼心態?阿Q嗎?

也不想想,原來我們還能在班裡的中上游混混,打打野或者是繼續做好足球搬運工的工作,突然學渣要革命,要翻天,幹掉了學霸,可我們也打不過原來的學霸啊,那我們會淪落到什麼地步?想想都可怕。

一直都覺得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全球獨苗,紅透半邊天,很想把這種成功的模式發展到一些相對落後的小老弟那裡,拉攏下人氣唄,可我們的足球卻成為典型的反面教材,幾乎是坑坑不落。

青訓、體系、商業化、假球黑哨都經歷過了,全球找不到一家向我們這樣搞足球的思路和方式,成功躲過了所有正確選項,俗話說的好啊,成功的模式是難以複製的,可失敗的案例卻值得反覆研究。

國足換帥別急!現在上土帥還不是時候,隱約覺得有些坑還沒走完

下一步該往哪走?很明顯,高薪聘請教練的模式是不行了,足協本來的意思大概是通過短時間內提升成績,先讓大家看到希望,然後再用這個緩衝區域提升自己的水平,畢竟青訓不是一天就行的,順帶著搞搞大賽經驗,像世俱杯這種,可結果還是被打臉,真疼。

事實證明了,足球的提升不是用錢就能解決的,恆大可以,因為那個階段是中國足球的窪地,當大家都起來之後呢?

競爭還不是一樣激烈,現在連泰國、越南、馬來西亞都出來了,那我們還指望著可以一招制敵,身體素質、技術、意識全面落後的情況下,這些錢只能證明自己是錯的而已。

買過的單很貴,哪怕沉寂幾年又怎樣,別整天急功近利的,先讓青訓教練吃飽飯可以吧,捋清楚校園足球和社會青訓的架構關係,讓金字塔的底層更結實一些,先讓足球人口多起來再說,也讓我們球迷體驗下人才井噴的幸福,如果連底層教練都吃不飽,那孩子的足球技術誰來抓?

難道要餓著肚子提升服務提升質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