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五帝本紀——黃帝的生平

年輕時的黃帝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的生平

黃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孫,姓公孫名叫軒轅。他一生下來,就很有靈性,在襁褓中就會說話,幼年時聰明機敏,長大後誠實勤奮,成年以後見聞廣博,對事物看得透徹。

四處征戰,取代神農氏

軒轅時代,神農氏的統治逐漸衰弱,諸侯之間互相侵伐,禍害百姓,而神農氏無力征討。

於是軒轅就動用武力去討伐那些不守紀律,不來朝拜神農氏的人,因而諸侯都對他表示臣服與追隨。

而蚩尤最兇暴,沒有人能夠制服他。炎帝也好欺凌他人,因此諸侯們都擁護軒轅。

於是軒轅修行德業,整頓軍旅,研究四時節氣變化,種植五穀,安撫民眾,丈量四方的土地,訓練熊、羆(pí,皮)、貔(pí,皮)貅(xiū,休)、軀(chū,初)、虎等猛獸,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戰,先後打了三仗,才征服炎帝,如願得勝。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的生平

炎帝

蚩尤發動叛亂,不聽從黃帝之命。於是黃帝徵調諸侯的軍隊,在涿鹿郊野與蚩尤作戰,終於擒獲並殺死了他。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的生平

這樣,諸侯都尊奉軒轅做天子,取代了神農氏,這就是黃帝。天下有不歸順的,黃帝就前去征討,平定一個地方之後就離去,一路上劈山開道,從來沒有在哪兒安寧地居住過。

建都設官,號稱黃帝

黃帝往東到過東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過空桐,登上了雞頭山。往南到過長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驅逐了葷粥(xūn yù,薰玉)部族,來到釜山與諸侯合驗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腳下建起了都邑。

黃帝四處遷徙,沒有固定的住處,帶兵走到哪裡,就在哪裡設置軍營以自衛。

黃帝所封官職都用雲來命名,軍隊號稱雲師。他設置了左右大監,由他們督察各諸侯國。

這時,萬國安定,因此,自古以來,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數黃帝時最多。黃帝獲得上天賜給的寶鼎,於是觀測太陽的運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師)草推算曆法,預知節氣日辰。他任用風后、力牧、常先、大鴻等治理民眾。

黃帝順應天地四時的規律,推測陰陽的變化,講解生死的道理,論述存與亡的原因,按照季節播種百穀草木,馴養鳥獸蠶蟲,測定日月星辰以定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飽受辛勞,有節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種財物。

他做天子有土這種屬性的祥瑞徵兆,土色黃,所以號稱黃帝。

黃帝的兒子們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

黃帝居住在軒轅山,娶西陵國的女兒為妻,這就是嫘祖。嫘祖是黃帝的正妃,生有兩個兒子,他們的後代都領有天下:一個叫玄囂,也就是青陽,青陽被封為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個叫昌意,也被封為諸侯,降居在若水。

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名叫昌僕,生下高陽,高陽有聖人的品德。黃帝死後,埋葬在橋山,他的孫子,也就是昌意的兒子高陽即帝位,這就是顓頊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