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人丨溫志芬:570億營收,2000萬頭生豬的養殖霸主

70年70人丨溫志芬:570億營收,2000萬頭生豬的養殖霸主

70年70人丨溫志芬:570億營收,2000萬頭生豬的養殖霸主

溫氏股份董事長溫志芬

來源 | 食業家(shiyehome)

“不好好讀書,還不如回家養豬”,如今就連養豬行業也能讓人“高攀不起”。溫氏靠養豬、養雞起家,營收近600億,市值超2000億,4年來為股東分紅一百多億……

一個有著如此顯赫家世背景的“農企航母”卻從不張揚,低調又務實地在經濟的浪潮裡穩打穩紮,在無聲的喝彩中默默耕耘,在行業的風雨中悄然成長。

從最傳統行業一路走到“創業板第一股”,溫氏被企業界和管理學界盛譽為“農業裡的華為”。它憑什麼與華為,這家公認中國最具全球競爭力、最具創新活力和持續盈利能力的公司相提並論?

70年70人丨溫志芬:570億營收,2000萬頭生豬的養殖霸主

農業航母,一年養2000萬頭豬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村小企業,靠養豬養雞成長為市值千億的溫氏帝國,這樣的轉折不僅外界想不到,恐怕連溫氏的創始人溫北英老先生自己也沒有想到。

2015年,溫氏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300498)。市值最高時達2720億元,曾超越平安銀行、萬科等知名企業,在A股歷史上排名第40位,成為創業板第一股,創造了農業發展史上的一個傳奇。

2018年資本市場風雲變幻,大起大落,中國上市公司市值座次頻繁洗牌,包括食品行業在內有80%上市公司市值縮水,但也有逆流而上的企業仍在穩健擴張。

今天,溫氏股份市值高達2013.83億,大食品板塊市值超2000億的企業屈指可數,而溫氏股份僅次於調味業“茅臺股”的海天味業3065億。

70年70人丨溫志芬:570億營收,2000萬頭生豬的養殖霸主

據《2018國雞產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出欄商品代黃羽雞38.5億隻,排名前20的企業出欄量約為15.4億隻,佔黃羽雞出欄總量40%左右,其中溫氏股份出欄7.48億隻,也就是說溫氏黃羽雞出欄量約佔行業的20%。

2018年,溫氏股份肉豬銷售2229.7萬頭,歷史上再創新高,首次突破2000萬頭,超越萬州國際,穩居全國第一。溫氏股份雞豬業務收入佔比高達93.85%,市場份額領先行業,堪稱養豬養雞的“雙料龍頭”。

在中國,溫氏憑藉“公司+家庭農場”的先進模式,打造了名副其實的生豬、肉雞養殖霸主!

重視知識資本價值

溫氏的發軔要追溯到30多年以前。

1983年,現任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溫志芬的父親溫北英老組織七戶八個村民,湊了8000元形成了八個股份,叫“七戶八股”

,成立了新興縣簕竹畜牧聯營公司。溫氏兄弟和父親溫北英一起發展養雞,簕竹雞場即溫氏集團前身。

70年70人丨溫志芬:570億營收,2000萬頭生豬的養殖霸主

溫北英作為那個年代少數的鄉村知識分子,知識淵博。但溫北英也明白,雞場要進一步發展,僅靠幾個“土知識分子”不行,要大量吸收科技人員,充實科技力量。

溫志芬自小隨同父母和家人參加溫氏創業,鏟過雞糞,扛過飼料,體會過創業的艱難困苦。

當時,溫北英指定溫志芬報考的唯一專業就是華南農大畜牧系。上世紀八十年代,溫志芬也成為公司的第一批大學生。

上世紀90年代,溫氏就大量招聘大學生,用高薪吸引大批大學生來到偏僻的農村創業。如今,目前溫氏有60多名博士,400多名碩士,憑藉過硬的實力在養殖行業建立了壁壘。

溫氏的成功來自於持續的研發投入與自主創新能力。在農業企業裡,它每年研發投入百分之三以上。可以說,科技支撐在溫氏股份的成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董事長溫志芬亦將技術創新驅動力視為公司30多年持續成長的三大秘訣之一。

溫氏股份的利他主義

3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能做到年終分紅就不錯了,年中分紅的更是寥寥無幾。2019年上半年,溫氏營收304.35億元,同比增長20.22%;淨利潤13.83億元,同比增長50.67%。上半年淨利13.83億,分紅金額竟高達15.93億,大寫的牛!

殊不知,自2015年上市以來,溫氏股份累計已向股東分紅超百億元,與股東共享經營成果,成為創業板分紅最多的公司之一。

“七戶八股”可謂溫氏“大同思想”的首次實踐。在後來的發展中,溫氏直系持股比例越來越少,目前只有15%左右。而就當時情形,全員持股的首要現實意義在於融資。

溫氏最早在企業內部建立證券市場、股票交易市場,這在全球企業裡面也是首創的。隨後十多年,溫氏連續增資擴股,股東數量一度達到8000餘人,資本已達數千萬元的溫氏集團橫空出世。

70年70人丨溫志芬:570億營收,2000萬頭生豬的養殖霸主

溫氏的全員持股融資,併成長為千億級企業並非孤例。同在廣東、年代相近的華為也啟動了全員持股制度,而後成為科技產業界擎天一柱。溫氏雖然名聲與規模難與華為比肩,溫氏卻被企業界和管理學界盛譽為“農業裡的華為”。

所以,在行業裡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在清華隨便遇到個老人可能就是大師,在溫氏隨便遇到個保潔可能就是個千萬富翁。”

結語

即便是在食品行業,也只有少數經銷商知道溫氏是個好企業,消費者對其知之甚少。不同於達利、海天等食品品牌,溫氏目前還不是一個真正的終端品牌、消費者品牌,而是一個經銷商品牌、行業品牌。

2018年底,溫氏股份發佈了“溫氏食品”產品品牌,包括全新的VI標識、品牌的戰略規劃及其定位、願景、目標、使命和廣告語等。

“溫氏食品”品牌涵蓋了溫氏旗下所有食品板塊業務,包括活體批發、肉豬屠宰、禽類屠宰、熟食加工、乳業、蛋業以及營銷渠道。溫氏股份的其它相關業務,如動物保健品、農牧機械、投資等則與“溫氏食品”並列成為溫氏股份下屬子品牌。

“溫氏品牌”品牌的發佈,宣告了溫氏由生產型企業向食品服務型企業轉型的決心,開啟了溫氏股份品牌提升的新徵程。

從新興縣一隅,到廣東稱霸,再邁向全國,溫氏已從從當年的“一葉孤舟”嬗變為一日千里的“萬噸巨輪”。溫氏不僅造就了企業內上千名千萬富翁,而且讓曾經以農耕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民年收入相當於城市中產階級水平——被譽為“農業中的華為”的溫氏股份創造了農業產業發展史上的一個又一個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