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輛車,兩年一套房,每月8000多,養活3萬多工人

一隻飄香滷雞,讓仙桃市毛嘴鎮聲名遠播。一條休閒女褲,讓毛嘴鎮再次叫響全國。一組數字顯示:該鎮年生產女褲6000餘萬條,產值超過30億元。

一年一輛車,兩年一套房,每月8000多,養活3萬多工人

一組數字顯示:該鎮年生產女褲6000餘萬條,產值超過30億元。在武漢漢正街服飾市場,八成以上女褲來自毛嘴。全國三大女褲板塊,毛嘴佔據一席之地。

每天生產女褲4000-5000條

翻看地圖,毛嘴鎮地處仙桃、天門、潛江三地交匯節點,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318國道穿鎮而過。走進佔地面積1100多畝的服裝產業園,一棟棟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頗為壯觀。

裁剪、縫紉、釘釦、掛牌、打包、裝箱……在億雨軒服飾公司,二樓偌大的生產車間,電腦數控縫紉機整齊排列,上百名縫紉工動作麻利,布片在手中翻飛。“正趕上銷售旺季,有多少銷多少,供不應求。”公司負責人章家兵忙得團團轉,該公司滿負荷生產,每天生產女褲4000至5000條,年生產總量130萬條。

毛嘴鎮副鎮長王池燈介紹,像億雨軒這樣的服裝企業全鎮共有153家,目前正日夜生產,應對旺季需求。據統計,該鎮全年生產女褲6000萬條左右,產值超過30億元。

從全國範圍來看,廣州的牛仔女褲,浙江義烏的美體女褲和毛嘴的休閒女褲,呈三足鼎立格局,壟斷著全國90%以上的中低端女褲市場。“作為江漢平原的一個小鎮,能與廣州、義烏齊名,並在全國女褲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毛嘴的實力不容小覷。 ”王池燈認為,毛嘴女褲還將擁有更大的舞臺。

一年一輛車,兩年一套房,每月8000多,養活3萬多工人

當裁縫是毛嘴鎮人最嚮往的職業

說到毛嘴女褲,不能不提毛嘴裁縫。上世紀70年代,毛嘴鎮一家服裝廠紅極一時。那時,當裁縫是毛嘴鎮男女老少最嚮往的職業。“不風吹雨淋,比干木工泥工強多了。”

鑫兄弟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謝松高就是這家服裝廠的一員。16歲初中畢業後,他進廠當學徒,20多年來,謝松高先是跟著別人打工,後來帶著幾個工人單幹,慢慢地自立門戶當起老闆。“這幾乎是每一位毛嘴裁縫成功逆襲的軌跡。”謝松高說,在漢正街的服裝廠裡,來自毛嘴的產業工人佔據半壁江山。據不完全統計,毛嘴裁縫出身的服裝企業老闆達800多人。

2011年前後,漢正街、長豐村等服裝生產密集區域面臨拆遷,不少企業選擇易地搬遷至四臺、盤龍城工業園,基本未出武漢市。“廠裡毛嘴老鄉居多,把工廠搬回老家去,避免了奔波之苦。”謝松高動了回家的念頭,但事關遷廠又談何容易。

當時,毛嘴鎮敏銳地意識到“承接漢正街產業轉移的重要機遇”,鎮政府適時打出“迎接老鄉回家”感情牌,出臺一系列優惠措施,條條回應企業痛點:修建廠房、拎包入住、免徵稅收、貼息貸款………面對家鄉的盛情,謝松高帶著百餘老鄉把服裝廠搬回老家,紅紅火火地開張了。

緊接著,處於觀望中的服裝企業老闆一個個主動回鄉洽談搬遷事宜。2011年至今,從廣州、深圳、武漢回遷毛嘴企業從8家增至153家,6年增長近20倍。築巢引鳳激活“歸雁經濟”。

一年一輛車,兩年一套房,每月8000多,養活3萬多工人

員工一年一輛車,兩年一套房

“一對夫妻進工廠,一年一輛車,兩年一套房。”在毛嘴鎮服裝工業園,工人開私家車上下班已不是新鮮事。今年初,毛嘴鎮船埠頭村,90後夫妻別文霄、蔡珊從武漢回鄉在億雨軒服飾公司打工,每人每月可掙8000多元。“工資沒少,離家近了,每週都可以回家看4歲的孩子。”小兩口很滿足。“做些釘紐扣的手工活,月收入3000多元,輕輕鬆鬆就把錢掙了。”59歲的丁運枝說,農閒時也會到服裝廠打工。“高峰時,毛嘴鎮有3萬工人在做女褲。”王池燈說,隨著迴流企業增加,產業工人需求激增,就算周邊工人都招來了,仍然捉襟見肘。

除了用工緊缺,毛嘴女褲原創設計能力不足、自主品牌影響力欠缺等短板日益顯現。王池燈表示,該鎮正積極與甘肅、貴州等地人社部門合作引進產業工人,推進生產末端自動化。鎮裡規劃投資1.5億元修建創展中心,興建電商物流園區和輔料產業園,引入T臺秀和服裝博覽會,擴大品牌知名度,讓女人都穿毛嘴褲。

知道我是誰不?紡織面料群,知道不?我就是群主!

想當年,我兩手拿著草稿紙和小抄,

天天在群裡打廣告,划水,

愣是喝了三天三夜西北風,

可我就是手起刀落,複製發送,手起刀落,複製發送,

愣是一眼都沒眨過,

別問我眼睛幹不幹!

私聊我,加群,你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