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經典文學的朗誦直播新嘗試:在新時代賦予經典作品新價值

紅色經典文學的朗誦直播新嘗試:在新時代賦予經典作品新價值

“在上甘嶺山頭陣地上,抓起一把土來,就能看到裡面夾雜著人體的碎骨,切實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與慘烈。在當年黃繼光烈士犧牲的地方,默默地佇立良久,想到這位青年英雄,在幾次身負重傷以後,是如何一步步向前突進。最後,又是如何將自己年輕的胸膛,擋住了火力點。淚水模糊了雙眼……”

當來自中國作家協會機關黨委的李梅讀出父親林彬在《上甘嶺》一書中寫下戰地蕭瑟時,網絡直播另一邊的觀眾,也恍惚間回到了那個炮火連天的年代。

红色经典文学的朗诵直播新尝试:在新时代赋予经典作品新价值

11月16日,為慶祝《文藝報》《人民文學》創刊70週年,由中國現代文學館、瀋陽廣播電視臺、《文藝報》、《人民文學》聯合主辦,人民網、騰訊新聞、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中國作家網、遼寧作協共同協辦的“初心與手跡——中國當代文學紅色經典融媒誦讀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红色经典文学的朗诵直播新尝试:在新时代赋予经典作品新价值

活動從上午10時開始,網絡直播歷時8個小時,《青春之歌》、《上甘嶺》、《小英雄雨來》、《小兵張嘎》、《阿詩瑪》、《上海的早晨》、《創業史》……等21部紅色經典文學作品悉數亮相,奏出茫茫鐘聲,讓觀眾沉浸在歷史時空。

红色经典文学的朗诵直播新尝试:在新时代赋予经典作品新价值

直播面向全國廣大觀眾,展示紅色經典手稿及這些經典創作背後的故事,以及經典作品所承載的永恆文學魅力,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具體實踐。

再看21部紅色經典文學作品,包括《青春之歌》、《上甘嶺》、《小英雄雨來》、《小兵張嘎》、《清江壯歌》、《三家巷》、《新英雄兒女傳》、《平原游擊隊》、《野火春風斗古城》、《紅巖》、《保衛延安》、《紅旗譜》、《我的短詩選》、《阿詩瑪》、《天山牧歌》、《玉門詩抄》、《李雙雙小傳》、《我的第一個上級》、《上海的早晨》、《李自成》以及《創業史》。

红色经典文学的朗诵直播新尝试:在新时代赋予经典作品新价值

《上甘嶺》手稿

红色经典文学的朗诵直播新尝试:在新时代赋予经典作品新价值

《青春之歌》手稿

红色经典文学的朗诵直播新尝试:在新时代赋予经典作品新价值

《小兵張嘎》手稿

這些作品塑造了新中國幾代人的靈魂,其中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如小兵張嘎、阿詩瑪、林道靜、梁生寶等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與成長,鐫刻了新中國建設者們的錚錚鐵骨,鑄就了中華兒女不忘初心、艱苦奮鬥的不屈脊樑。

作家馬識途的外孫女安海濤、林杉的女兒李梅、李季之子李江夏、知名作家李洱、知名雕塑家李象群、知名藝術家艾敬等作者親屬和業界專家的誦讀、點評、訪談,在還原作品誕生時代語境的同時,在新時代賦予新的可解讀價值。

《小英雄雨來》作者管樺之子鮑洪揚來到了直播現場,他告訴澎湃新聞,很高興和同學們又學習了一遍父親筆下的小英雄,雨來沒有死,雨來所代表的勇敢和愛國主義沒有死。

中國現代文學館講解員張秋萍則表示,誦讀紅色經典,無論是主持人還是學生,都重溫了那段歷史。使我們的心靈都受到了滋潤和洗禮,今後應該大力號召人們多讀經典。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桃洲在直播現場觀看了這場活動。在他看來,集中推出紅色經典的手稿,並且有一系列的訪談、朗誦、傳播活動,能讓普通觀眾對革命先烈和先烈們所經歷的艱辛都有深入瞭解,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普及活動。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李敬澤表示,“在直播現場,我能夠感受到所有嘉賓、觀眾都是懷著對於紅色經典作品的愛來參與這個活動,來回顧共和國文學史上這些光輝的經典。同時,也是在回憶那些曾經激勵、感動著我們,並在未來還將持續激勵我們的紅色事蹟、英雄人物。”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直播為展現紅色經典誕生與新中國建設歷程的緊密聯繫,部分作品誦讀如《創業史》《保衛延安》《紅巖》《天山牧歌》《我的第一個上級》等,在陝西、重慶、新疆等地設立分會場,旨在通過迴歸故事發生或創作之地,探尋作品創作年代的背景,挖掘經典作品誕生背後的故事。

此次直播內容豐富,創新採用5G+4K,提升全媒觀看體驗,創國內紅色主題節目全媒體覆蓋直播時長之最。大網絡直播結束後,碎片化小節目傳播效應持續發酵,有力凸顯國內紅色主題直播節目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