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癢”關鍵年 券商預測2020年A股“長牛”

泰石投資董事總經理韓瑋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預計2020年大盤將延續上升行情,科技股雖然內部會出現一定分化,但是總體依然會隨大盤上漲。

臨近年末,資本市場開啟前瞻熱潮。關於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以及A股投資策略,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證券、招商證券、興業證券等十餘家券商陸續發聲,以研報的方式向投資者作出解答。

多家券商研報顯示,2020年中國經濟有望企穩,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會持續。股市將迎來“長牛”,增量資金大概率會出現,滬指有望挑戰3700點區域。建議關注科技、金融、地產、醫藥等板塊。

泰石投資董事總經理韓瑋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預計2020年大盤將延續上升行情,科技股雖然內部會出現一定分化,但是總體依然會隨大盤上漲。

積極財政政策或持續

2020年是諸多目標面臨兌現的關鍵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效控制宏觀槓桿率等。多家券商認為,2020年中國經濟有望企穩,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會持續,基建有望趨勢性緩慢回升,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招商證券對2020年整體經濟走勢的判斷是“前低後穩”,上半年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的改善將暫時緩和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下半年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將逐步上升。

華泰證券認為:“在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宏觀政策可能在2020年年初就給出較為積極的對沖,在短期暫不放鬆地產的前提下,採用好項目加類地產的模式擴信用,支撐企業資本開支,並加大專項債力度形成實物工作量。經濟增長在政策刺激下有望階段性企穩。”

中金公司預測綜合衡量了潛在的上行和下行風險。“上行風險主要為中美貿易談判好於預期,以及逆週期調節舉措出臺的時點和力度超預期。另一方面,除了外需的不確定性以外,下行風險包括金融去槓桿和/或地產相關政策超預期收緊。”

“滯漲”環境下總量政策空間受限,結構性政策仍然有望。在國泰君安證券看來,經濟仍然有下行壓力,財政、貨幣配合為製造業中長期信貸降融資成本;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會持續,基建是主要逆週期政策的工具;產業政策方面,自主可控、產業升級、佈局全球產業鏈將進一步加強。

太平洋證券分析,國內宏觀經濟正面臨從穩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軌,預計2020年經濟逐步企穩。另外,美國、歐元區及日本等國的擴表,將進一步助推全球寬鬆潮,新興資本市場將因此受益。

A股行情有望被點燃

中國經濟持續向好,2020年中國股市的吸引力,已為多方市場所看好,在“繼續上漲”等券商研報樂觀預期下,股市“長牛”將漸入佳境,增量資金大概率會出現,行情有望被點燃。

展望2020年,興業證券表示,流動性寬鬆大趨勢、開放加速等因素為股票市場和相關產業帶來估值提升機會。而在國家重視、居民配置、機構配置、全球配置等“四重奏”指引下,真正屬於中國的權益時代有望開啟,A股將迎來“長牛”。

“從歷史經驗來看,A股每七年迎來一次兩年半的上行週期,2019年恰是本輪上行週期的起點。”招商證券在研報中預計,2020年上半年市場更多以結構性行情為主,下半年市場在更加寬鬆的環境下有望繼續上漲。

指數區間方面,聯訊證券認為,A股市場在2019年歲末、2020年初或迎來政策密集期,行情有望被點燃,2020年上證綜指可能挑戰3700點區域,其上半年行情或更為確定。從業績看,2019年三四季度大概率將是上市公司盈利的底部。

太平洋證券預測,2020年國內貨幣寬鬆空間打開,將利好銀行、地產等指數權重板塊估值修復,帶動A股滬指站上3200點。疊加成長5G產業鏈業績加速增長,形成“戴維斯雙擊”,進而引領滬指逼近3600點。

資金層面,新時代證券認為,2020年增量資金大概率會出現,而且不只是海外、保險等機構的資金,還有可能會有個人投資者的入場。入場主要基於對三個要素的判斷,即貨幣政策不會太緊、股市政策非常友好、賺錢效應改善的時間已經接近1年。“速度可能沒有2012年-2015年那麼快,但是方向是比較確定的”。

看好科技股

與科技主題相關的行業及主題,頻頻成為券商策略研報熱詞。

新時代證券稱,目前科技行業自下而上發展的產業邏輯比較強,從時間維度來看,機會可能會集中在2020年下半年。2019年很多科技行業出現較大漲幅,行情延續需等待業績或2020年下半年增量資金的出現。

興業證券看好大創新尤其是硬科技。中期而言,5G建設和應用的時間窗口下的國產化替代浪潮,將帶動科技和創新類產業的騰飛,大創新板塊業績有望持續釋放。

此外,興業證券還看好高股息資產的配置價值。全球負利率的環境下,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偏好收益率更高的權益類資產,尤其是高股息資產。以金融、地產、交運、電力公用等行業龍頭為代表的高股息標的有望獲得長線資金的持續青睞。

太平洋證券認為,“泛5G”高景氣度領域具備超額收益、高質量發展階段等一系列優勢,寬鬆的流動性亦利於成長行業形成“戴維斯雙擊”。在外部不確定性較大的背景下,內需升級、基建投資回升、經濟企穩和資產質量提升,有利於銀行不良率改善,銀行、地產、建築行業有望向好。此外,受政策利空影響較小的醫藥外包、血製品、疫苗等細分行業景氣度均有望持續回升。

聯訊證券研究院副院長康崇利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中長期的角度,仍看好科技龍頭,科創板推出、重組新規發佈、再融資鬆綁等將豐富科技公司的融資渠道,將資金引入符合先進製造業和未來科技發展趨勢的上市公司,為有發展前景的上市公司提供直接融資的便利,最終加速國內經濟新舊動能轉型。對科技龍頭公司無疑是長期利好。

此外,圍繞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中金公司建議關注三條主線:一是在高物價期間往往相對跑贏的食品飲料、醫藥以及部分服務行業,以及受益於偏高食品價格的農業及相關領域;二是受益於5G及應用週期深化、中國科技企業產業鏈重構兩條主線的科技相關行業;三是在消費板塊中相對落後、估值低、預期低、倉位低但未來有可能積極變化的行業,如家電、汽車等。

(國際金融報記者 王媛媛)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