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東人,湖南最會做生意的群體,你怎麼看?

邵東人,湖南最會做生意的群體,你怎麼看?

邵東人,湖南最會做生意的群體,你怎麼看?

邵陽人做生意不僅僅侷限於國內,在國外也打下了一片天地,老撾、泰國、印尼等國都遍佈了邵商的足跡。邵陽人之所以做生意能走遍天下,我想主要是因為:

1.“邵商”歷史悠久,始於唐宋,成於明清,興於改革開放之後,是湘商的一支勁旅。今日的邵商以邵東人為代表,在邵東人的影響下,棄農從商的人數迅速增加,在國內外都有了很巨大的影響力。

2.與邵陽人的性格有關。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是湖南人的真實寫照,邵陽人將這種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邵陽人做生意,注重從小處著手。務實苦幹,只要有一分錢賺,都會不遺餘力地去幹,尤其邵東人賺錢,從零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一絲不苟。一直以來大家都對邵東有誤解,用“邵東貨”的說法來詆譭邵陽製造,謊稱邵東貨都是質次價低的假冒偽劣商品,這是錯誤的想法,其實邵陽製造不僅價廉,而且物美。邵陽人這種勤勞能幹,吃苦耐勞的精神足以走遍天下。

3.經濟壓力的影響。我們都知道邵陽的經濟實力並不是很強,以前更是地少人多,資源匱乏,為了謀生,窮則思變的邵陽人開始棄農從商,大批大批的人走出家門,走南闖北,直到如今的足跡遍佈全國。

邵東人,湖南最會做生意的群體,你怎麼看?

90年代,走村串巷的擔擔客, 收雞毛,鴨毛,鵝毛,收爛涼鞋,補鐵鍋的,雞毛換糖,大部分都是邵陽人。出生在80年代的你們是否還記得。

當時的交通,通訊不發達,都是靠走村串巷得到相關的信息。後來慢慢的看到,邵陽人,把這個村的特產運輸到隔壁縣市的某個鄉鎮轉賣。靠倒賺取中間差價。

當時的環境,因為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的現實迫使吃的苦霸得蠻的邵陽人,邵東人只能離鄉背井,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一樣的。他們當時的想法就是,在家待著要餓死,還不如走出去討生計,走到哪裡,哪裡就是我的家。於是就出現了“哪裡有生意,哪裡就有邵陽人”。

邵東人,湖南最會做生意的群體,你怎麼看?

另外邵東是一個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的偏遠小縣。因為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的現實迫使吃的苦霸得蠻的邵東人只能離鄉背井,於是就出現了“哪裡有生意,哪裡就有邵東人”。

據說邵東有近40萬人在外經商,其中有10萬左右在國外。僅老撾就有5萬,其中在老撾首都的邵東商人就有1萬。邵東人將生意做到了國外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所有的省、市、區。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邵東人。

全國有253個城市以邵東做為街名。諸如邵東商品一條街。在國內,邵東人把持瞭如下幾個行業:打火機、箱包、藥店……湖南經視曾報道:邵東人是長沙現代商業的啟蒙者,從下河街起步,再到高橋市場,都是依託邵東人旺起來的!其實豈止長沙,貴州、雲南、廣西的好多城市,邵東人都是他們現代商業的啟蒙者!

對此,你怎麼看?

都看到這裡了就加個關注嘛~~~

(內容來源於網絡,僅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或違規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即予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