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嗩吶一響全劇終”,是農村白事上最常見的樂器,為何現在很多地方不讓吹了呢?

龍百曉生


嗩吶並非中國本土樂器,而是公園三世紀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在後面的一千多年裡面,嗩吶成為了中國古典樂器中最獨特的存在,嗩吶在金元時期才正式進入中原,後來融入了地方民族樂器中去,成為了民間樂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在古代嗩吶一直都流行在民間,很少能真正進入正堂的。



嗩吶在我國一般有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一種是慶祝用,一種是傳統喪事作法拜祭用,兩種作用的區別只是在於代表的性質意義上的區別,當然現在嗩吶已經成為了可以上臺面的樂器,最具有代表性上過國際音樂舞臺的嗩吶作品,那就是百鳥朝鳳,嗩吶在這個作品中表達出來的是一種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特殊感覺。


當然嗩吶多運用於各種民間慶典上面,高亢的聲調讓人覺得有喜悅和生機活力,所以在民間不少的民族在進行慶典的時候都運用到了嗩吶,嗩吶還有一種作用就是喪事中的哀悼,民間老人去世大多數都會請一些專門從事喪事活動的樂隊來進行一些特殊的儀式,這些儀式表達出來的意義卻是哀悼的表達,嗩吶在裡面扮演了主要的角色,特殊的音調響起就代表了終結的沉痛。

這種習俗一直到現在已經有差不多幾百年的歷史了,民間的不少傳統文化都跟嗩吶有直接的關係,嗩吶一般都是使用在大型場合,紅白事的場合上面在過去的農村是基本的標配,當然有不少人只是覺得嗩吶只是用在白事上面,這也許只是地方風俗不一樣的原因,有不少地方其實並不只是用在白事上面,在紅事喜事上面其實也有大量的使用,只是一些人沒見過而已。



嗩吶只是一種樂器,原本沒有什麼不對的,只是為什麼出現了不讓在辦紅白事上面使用呢,其實並不是什麼消除迷信,而是現在的一種情況是,禁止鋪張浪費,也就是說現在許多的紅白事都是大手大腳的請客花錢做表演,嗩吶就是被列為浪費的一種形式,所以不少地方禁止紅白事使用樂隊,理由就是杜絕大操大辦形式的浪費。


但是杜絕浪費禁止嗩吶,這種行為真的能起到杜絕浪費嗎,其實不竟然的,雖然說現在的各種紅事特別多,導致許多人聽到擺席就害怕,但是白事上面的事情其實並不能說是浪費,只是按照傳統形式進行就可以,這些都是延續無數年的歷史文化的一部分,並不算迷信,所以也不應該去除和禁止。


無法超越的足跡


確有此事。我的家鄉自古以來,不管是誰家老了人了(死亡),在辦喪事時都要請上一棚鎖內吹手們,吹上兩天。主要目的就是告訴親戚朋友和附近鄰村的父老鄉親,誰家的老人去世了。以前都是真吹,尤其是在晚上,各種樂音,展示吹手們技術活。那個年代沒有收音機,電視機等現代高科技文藝產品。農民無聊,這個時候,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去聽,直到12點鐘後才結束。現在為什麼很多地方不讓吹了呢?我認為是這麼個情況,現在的鎖吶吹手的不靠實力。藉助一些現代高科技產品,他們用四個高言喇叭,電子琴等,聲音太大,在夜間能傳十公里之遠。嚴重影響了附近幾個村人民群眾的休息。尤其是現在利用婦女藝人們,在臺上做出低級下流的動作,吸引人們去看,造成不良影響。現在政府部門為了清理一些不良的習慣,和整頓農村的文藝不良之風,所以就有了很多地方禁吹了。我認為也不應完全禁吹,他們也是傳統的民間藝人,在農村傳播藝術也是不可缺失的一支隊伍。關健是文化部們需加強管理,把撓民的高音喇叭去掉,淨化思想,使其走上正軌民間藝術道路就完全可以了。各位師友們,是不是這個道理?[請大家關注幸福一生。如贊同點贊,不贊同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鄉村情懷237524873


辦喪事吹嗩吶是中國的風俗,用來表達對逝者的懷念。為什麼說有的地方不讓吹嗩吶?國家並沒有出臺相關文件,對於老祖宗留下來的風俗習慣一定要尊重,不要讓一些不良風氣的出現破壞了喪文化,不讓吹的:不是嗩吶而是不良風氣!



鄉野縱橫


嗩吶這種樂器在某文中述最早是來自歐洲希臘的樂器,傳入我國很受喜歡,因它獨特響亮的音域是其他民族樂器中最突出,在民間農村白事上多設在街上,其他樂器在室外就顯得音小,只有嗩吶在一兩公里外還能聽到,可見它的聲音不是一般樂器不能比的,在白事上其實來弔喪的親朋很願意讓嗩吶吹的山響,嗩吶聲可蓋住人們聲音張著嘴拿個樣子就行了。設沒有嗩吶聲響捧場,弔喪的可得使勁喊幾聲,光拿個樣子就不行了吧。


柳澗鶯鳴


嗩吶是白事裡頭等菜,少了它很單調,傳統樂器,發揚光大!


孔來318


實際上嗩吶已經走向世界,所以我們要堅持!我們的民族樂器,永遠最棒啊


上官樂熙


現在不主張大操大辦,這個也是鋪張浪費,省去了也挺好的


曉慧玉緣


不是隻這一點,還有許多牽扯到民族的,農村的都在被禁行列,至於為什麼天知道。


郭崇全


關鍵是用處很少,現在的年輕人都趕時髦也沒人去繼承了,所以慢慢就被人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