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著借錢,跪著要債!太現實

自古以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可是,從什麼時候起變成了:

站著借錢,跪著要債?

錢借出去的時候還是感情,收回來的時候就變成了仇人!

不得不說,借錢還錢就是一把照妖鏡。

哪些人值得深交,哪些人不值得往來,一目瞭然。

站著借錢,跪著要債!太現實

01

借錢,可以看出人心

有一種錢,不叫借,而叫欺騙,敷衍。

多年前,靜靜和曉琳本是關係要好的大學室友。

大學畢業後,靜靜在商場裡工作,每天看著琳琅滿目的衣服首飾,總想把它們買回家。但苦於沒錢,就常常找曉琳借。

曉琳收入還不錯,兩人又是大學同學,所以每次多多少少都會借給靜靜,知道她收入不高,也從不催她還錢。

就這樣,幾年下來,曉琳借給靜靜的錢加起來差不多有5萬。

直到曉琳結婚,靜靜都沒主動提過還錢的事兒。

有一次曉琳委婉的暗示靜靜:“你知道我結婚要花錢的地方多……你最近手頭寬裕嗎?”

先開始靜靜還會客氣的回一句:“你放心,我一有錢就還你。”

到後來就直接變成了:“至於嗎?借你點錢,看把你心疼的,天天催!咱倆這麼多年的交情,還抵不過五萬塊錢?我真是看錯人了!”

再後來,這事兒自然也就沒了下文。

最後,曉琳把靜靜從好友名單裡刪除了。

有時候,我們無法用錢衡量一切,卻會或多或少地因此而看清很多東西。

老話兒說的好:“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最能鑑定人心的除了時間,還有就是讓人又愛又恨的錢。

古往今來,多少的情誼始於交心,卻止於財帛。

不是每個人都有真心,錢能衡量人,人也能衡量錢,但錢不能看透人,人卻可以用錢看透人。

就像微博上的一句話:借錢最怕的不是錢沒了,而是錢沒了,朋友也沒了。

有些悲涼,但無可奈何。

站著借錢,跪著要債!太現實

02

還錢,可以看出人品

還有一種人,明明日子過得比你還好,但就是不還你錢。拿著別人的錢,享受著不該屬於自己的享受。

還理直氣壯的認為:反正他有錢,借錢給我就是應該的!

但凡別人開口說還錢,他們便會罵:“你那麼有錢,借我點怎麼了,真是小氣!”

更可惡的是,還會用各種藉口和狡辯,增加你的罪惡感,雖然你只是拿回屬於自己的錢。

最後,本末倒置。借錢的人是孫子,欠錢的人反倒成了大爺。

知乎上就曾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不願意借錢給別人。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因為怕“窮人思維”,有些人不懂得感恩,覺得你有錢你樂善好施都是理所當然的。仗著貧窮耍無賴,這種人你根本拿他沒辦法,久而久之就避之不及了。

不得不說:錢是這個世界最庸俗的東西,可正是這個最庸俗的東西,最能看清人性。

曾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有個窮秀才,為了進京趕考,找財主家借了錢。

沒曾想,財主家冬天失火,燒燬大半房屋,把借據也燒沒了。

秀才家人勸他,沒了借據就別還了,反正財主不缺這點錢。誰知秀才正色道,別人手裡的借據沒了,但我心裡的借據還在,我不能昧著良心做事,堅持還了錢。

魯迅說誠信是為人之本。

像那些明明可以儘快還錢卻還拖延時間,甚至讓你一再開口催促的人,本身就不是什麼好人。

真正人品好的人,不會讓別人陷入這種兩難的困境,更不會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只有恪守信用,有借有還,大家才可以和諧共處,關係才能走到最後。

因為他們深知借錢是一種信任,是一種美德,同時還錢也要講點道德。

欠錢不還的人,看似賺了便宜,實際上卻失去了最重要的兩樣財富——誠信和人品。

站著借錢,跪著要債!太現實

03

借錢是一種信任,還錢是一種責任

李嘉誠說:什麼最難?借錢。

一輩子那麼長,我們總會遇到困難的時刻。

那些肯借錢給你的人,都是信任你、在乎你的人。

他們不忍心看你低三下四,也不捨得讓你愁眉苦臉,所以才會毫不猶豫把錢借給你。

曾經看過一句話:“這年頭,肯借錢給你的,都是生死之交”。

所以千萬不要拿錢考驗別人對你的好,更不要利用別人對你的信任,就把借來的錢肆無忌憚的揮霍,

更何況,還錢本來就是應該履行的責任,沒有什麼理由能幫你逃脫欠下的債。

若為了一些小錢就丟了一個真心對你好的人,不值得。

而那些願意借錢給你的人,也不該被辜負。

每個人賺錢都不容易的,我們需要心存感激。

不要因為金錢,出賣了感情,不要因為利益,失去了信任。

狄更斯說過:“在你的人生中永遠不要弄破四樣東西:信任、關係、諾言和心,因為當它們破了,是不會發出任何聲響,但卻異常的痛苦。”

所以哪怕只欠了別人5塊錢,也請記得及時歸還。

願你我,都懂得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