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生日和辦喜事都不收禮金,這樣靠譜嗎?你有什麼建議?


靠譜。

傳統的習俗裡,過生日辦喜酒,親朋好友送禮金是必須的,每家都有一個禮薄,上面記載著人情往來,這樣經由金額大小來衡量感情深厚的標準往往給送禮者很大的經濟壓力。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親情血緣不是由人選擇的,與生俱來的親情,很有可能因為送禮人沒有能力拿出相應的禮金而讓兩個家庭疏遠。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不用收禮金就能參加生日會喜酒,那麼證明人類的文明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人與人之間就不會再有那麼多的攀比,猜忌之心了。

我請你來只是因為你來了,你這個人能來比什麼都重要,比什麼都讓人開心,畢竟不是每個我想請的人都能請到。是你們讓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我辦酒席是因為我感恩於大家的陪伴,所以不收禮,好好享受這份美好就足夠了。

真希望有一天過生日辦喜酒不收禮金成為現實,那就是真正的以人為本,尊重人信任人的世界的開始。


紓圓閱讀


關於生日和辦喜事是否送禮 我說說我的親身經歷。

之前一直在外地工作,在外地親朋好友很少,基本都是業務之間建立的友情,因此特別少參加此類活動,偶爾因為業務需要而送禮。

現在回到家鄉,親朋好友自然多了,回到家鄉,截止到目前送禮多少也沒有詳細統計過。不過更多的是長輩的生日或者喜事去送禮,也是一種傳承吧。

現在我們關係最近的同學、朋友基本達成共識:今後除去長輩大生(指過整十倍生日送禮是為了尊敬),今後所有生日和喜事均不在相互送禮,但是一定要參加。我個人覺得這種約定挺好的,你怎麼看?


拙補於勤能補拙


年底,這種事情很多。先說過生,我身邊包括我自己,都是提前通知身邊很好的朋友和至親,約在附近搓一頓,也就兩三桌人,熱鬧一盤。沒有隨禮的概念,那樣反而生疏了,朋友家人還是要久不久走動走動,不然慢慢就淡了。再說結婚,這個不隨禮估計大多數地方行不通,結婚是大事,大喜,祝福除了精神上的還要有實質的行動。


楊穿三葉


不提倡不收禮金,可以提倡少收禮金或者根據自己經濟實力來,從實際出發大家自己想一下自己,自己在什麼情況下出席生日會和婚禮的,一部分是關係好走的進的親戚朋友,很大一部分是走的不近關係一般只是為了還長輩和自己以前的禮金去的,如果大家多不收禮金,那還禮的一部分人基本上人多不會去了,走到後面就會變成有錢有權的人辦事賓客滿門,門庭若市。窮人辦事門庭冷落。那越到後面大家仇富的心態會越來越重 越來越扭曲。


李60685923



彩月39332861


我認為,過生日、辦喜事 等請客吃飯之事,親朋好友不請也會自來,沒必要請帖見人就發,場面壯觀,免得給別人添麻煩。不去吧,請帖到了;去吧又不太情願。既然人家請了,人可以不去,但禮金必須到。收人家的禮,又要時刻記著還禮,稍有疏忽,也許落下話柄,確實心累。我認為,請客吃飯,場面不要過大,收禮不收禮,就看個人想法和實力了。


搜尋客聊收藏品


我每年過生日都叫上要好的朋友去大餐一頓。不收任何的什麼禮金。以後孩子考上大學,也是請客但不收一分禮金。從我做起。討厭有人每年過生日,孫子過生日也請親戚朋友去,目的就是叫朋友去給他送禮金。自己有錢就慶生。沒錢就別“罰;親戚朋友。什麼人啊?







首先我個人屬於那種不喜歡收和送禮金的,朋友親戚都有一定的貧富差距,容易形成攀比風氣,從而產生心裡上的障礙,讓人感覺金錢多少是衡量情義重量的籌碼!造成人情淡漠。人,情感動物!需要的還是噓寒問暖,貼身陪伴,更加讓人心生溫暖!辦事情沒有能力可以不辦,或者邀請個別親朋好友參加,沾親帶故都邀請難免有斂財嫌疑,就算到了是誠心祝福還是應酬還禮了!還有現在社會人們壓力都很大,時間比較緊張好多都選擇代禮了!(個人觀點)





查理釣魚


禮尚往來是我們的一種文化,家裡紅白喜事沒幾個人來往別人也說閒話,你來我往熱鬧熱鬧,切記切記切記重要的說三遍,人情不要做大,兄弟姐妹也不要做大,朋友同學該來往的來往,不要扯遠達。


一機難賣


本就不該收,人家來祝賀你都是給你面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