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始"躲家務",其實不是懶,是"無果"在作祟,父母要注意

很多家長都在百抱怨孩子,說孩子沒有以前聽話懂事了,你要問什麼原因,家長就會說孩子以前小的時候,還會主動的去幫著做一些家務活,可是現在一到做家務的時候,孩子就開始躲到一邊,極力的減少自己的存在感,恨不得希望自己是一個透明人,沒有一點動手幫家長做家務的慾望。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不做家務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就是孩子懶所導致的,但其實靜下心來轉換一下角度去思考問題,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家長的某些做法導致了孩子開始"逃避"做家務、"恐懼"做家務。

有一種說法是:不做家務的孩子都是父母慣的,因為家長過於溺愛孩子,不捨個孩子去幹又累又髒的活,所以造成了孩子沒有幹家務的意識。

孩子開始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因為在孩子想要主動去做家務的時候,而作家長的因為孩子的能力不足或者是害怕孩子受傷吃苦,就對孩子的主動行為發出制止。

我們不妨回想一下,當孩子年齡尚小的時候,他想要自己吃飯,作家長的額卻在看到孩子掉落米粒或者湯汁在身上,或者怕孩子會吃不飽,從而拒絕了孩子的要求;當孩子想要主幫忙飯後收拾碗筷的時候,那你缺因為害怕孩子會不小心打碎碗筷或者傷著自己,從而拒絕了孩子的幫忙;又或者是孩子提出想要幫助洗碗或者拖地,卻因為不熟練而弄得一團糟,你因此生氣對孩子發了小脾氣,讓孩子不要弄了,到一邊玩去…

這一系列的指責就會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會這樣認為:"我是不是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為什麼我在主動做一些事情會被責怪和制止?"

孩子開始

這個時候的父母已經陷入了"愛的誤區"

而孩子的這些行為其實都是學習的過程,是在好奇心驅使下對家長行為作出的模仿,大人的習慣性回絕和保護,在不知不覺中,就把孩子給"養懶"了。

同時,孩子也不僅僅是"懶惰"和"勤快"的區別,而是已經面臨了自信心和自理能力問題兩個方面的培養。

"反正我也做不好,那就不做了。"漸漸地,孩子就會這樣想,也就不再主動去行動。

一:家長的哪些行為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1.語言暴力

孩子想要主動地幫忙,家長卻對孩子因為能力不夠從而導致的後果做出批評和責罵,在一旁說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這都是對孩子的一種打擊行為,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受挫,變得不再想去主動去做家務,不敢輕易地去嘗試,積極性大打折扣,因為害怕家長的指責。

2.不被肯定

每一次嘗試其實都是孩子好奇心驅使下的,同樣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孩子會把想要做的事情當做是一次挑戰和任務,是幹勁滿滿的,但是由於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務,這個很正常的情況。

但是在家長看來就不是這麼簡單的了,家長可能會覺孩子不但沒有幫上忙,反而是幫倒忙,便對孩子的努力成果表示否定,對孩子進行責怪,甚至還會說出一些很傷人的話:"你看看你,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孩子開始

所以必然的,本來孩子辛辛苦苦第一次嘗試做家務,想要獲得家長認可,卻迎來責備,積極性受到沉重的打擊。

孩子天生就對身邊事物具備著好奇心,他們的行為都是帶著探索性的,願意去主動嘗試一些新的事物,像做家務這種行為也是如此,他們對於結果也是非常在意的,家長身為孩子身邊最親近的人,想要得到父母的認可是還得到滿足感和自信心的來源,所以家長的評價很重要。

但是,家長的這些行為對孩子的積極性造成了打擊,孩子自信心受挫,認為自己所做出的行為都是"無果"的,何謂"無果"?就是沒有結果、沒有回報。

所遇孩子開始"躲家務",其實不是懶,是"無果"在作祟。

二:孩子"積極性"太低的後果。

1.不願意主動去做事

家長對孩子的積極性造成了打擊,孩子就容易變得沒有自信心和積極性,甚至對之前做過的某件事有了牴觸的心理,覺得自己做這件事就會被父母責備,自己不應該去主動做事情,因為會給父母添亂,會犯錯誤,因為有了這種心理認知的存在,孩子就變得不願意主動去做事。

2.習慣被家長責備

在家長眼中,孩子的懶惰是一件非常嚴重的問題,所以有的家長會採取一種激將的方式想讓孩子去做某件事,希望能激起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在孩子的眼中看來,家長的激將話語也是帶有責備性的,責備自己的懶惰,所以絲毫起不到效果,因為孩子已經習慣了家長的責備,甚至導致孩子積極性更低。

孩子開始

3.性格變得壓抑

因為家長的責備,導致孩子的積極性降低,不再敢主動去嘗試做某事,這種心理會導致孩子即使面對一個自己感興趣,或者自己擅長的東西都不願意去表達出來,這就很容易導致孩子性格壓抑,時間久而久之,如果家長不多加註意和改善,孩子極有可能會變的自閉

孩子的積極性過低,其帶來的後果不僅僅是不願意主動去嘗試某事,甚至還會對孩子的人際交往造成影響,有的孩子不願意和別人交流溝通,性格越來越孤僻等等,這些不良後果,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發展。

三.如何培養孩子積極性

1.多鼓勵孩子

鼓勵的力量是強大的,孩子也是很希望能得到家長的肯定和鼓勵的,家長多鼓勵孩子,有利於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和被肯定的感覺,

在某件事情上,多鼓勵孩子多誇獎孩子,孩子也就更加願意去做,甚至做得更好。

2包容孩子的錯誤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尤其是他們在學習階段,能力是不夠強的,會犯錯真的在所難免,所以家長不能用十全十美的眼光去看待和教育孩子,每一次的失敗和犯錯其實更是一次學習的好機會,只有在失敗中才可以知道孩子存在哪些不足,才能更好地成長學習。.

孩子開始

3.明確告訴孩子要去做什麼

孩子如果變得不再肯主動去做某事,作家長的就需要去給孩子明確的說明要做什麼,並且給孩子解釋原因,比如做家務這件事,要告訴孩子去做家務,不要把做家務當成幫助家長的一項任務,而是一種責任所在,是身為一個家庭成員應該付出的行動。

一開始的時候孩子肯定還會因為之前的遭遇而有牴觸,但是在家長的堅持和肯定下,孩子肯定慢慢的會習慣和接受的。

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而性格又決定了孩子對待事情的態度,態度又決定了孩子為人處世的行為方法,所以當孩子決定嘗試做某事,家長更多的是要抱著鼓勵和支持的態度讓孩子在嘗試中學習,培養一個自信且積極的性格,對孩子未來發展都是起著非常好的作用的。

我是海馬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