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埃博拉病毒爆發的國家是怎麼成立的?

提起非洲的剛果(金),你會想到什麼?

是茂盛多雨的熱帶雨林、稀有珍貴的野生動物,還是一直登上新聞版面的埃博拉病毒疫情?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它時而彎曲,時而平直的國界線,這條線勾勒出的,是它500年以來的波折命運。

那個埃博拉病毒爆發的國家是怎麼成立的?

剛果(金)與剛果(布)在非洲的位置。剛果(金)是中南非洲第一大國,非洲第二大國,官方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金」這個後綴來自於它的首都金沙薩;剛果(布)官方名為「剛果共和國」,「布」來自於其首都布拉柴維爾。兩個國家原本同屬剛果王國,柏林會議後,歐洲殖民者以剛果河為界,將剛果河以東的地區劃分給比利時,剛果河以西的地區劃分給法國。

剛果(金)的全稱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它的「金」字後綴,是其首都金沙薩(Kinshasa)的縮寫,以此區別於它的西北部鄰國——剛果共和國。

作為非洲的第二大國,剛果(金)的陸地面積達234.5萬平方公里,其境內的剛果河,流域和流量僅次於亞馬遜河,滋養著茂密的森林。除此之外,這裡還有著儲量豐富的礦業資源,被稱為「原料倉庫」。

與面積之大,自然資源之豐富形成對比的是,剛果(金)數十年來一直是人類發展指數和清廉指數最低的國家之一。

在遙遠的古代,這裡是誕生出璀璨剛果文明的地方,可是到了500年以來,接連不斷的苦難還是降臨到了這片大地。

它的苦難,我們從它的國界就能看出印跡。

01.

平直的國界線,唯一的入海口

剛果(金)看似是個內陸國家,其實在它西南部的中剛果省,有一條狹長的入海口。這也讓生活在剛果(金)土地上的人們,有了親臨海岸,感受大西洋海風的機會。

只不過,這條入海口的海岸線全長僅37公里,與剛果(金)全長約10730公里的國境線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那個埃博拉病毒爆發的國家是怎麼成立的?

中剛果省,位於剛果(金)西南部的一個省,也是剛果(金)唯一毗鄰海洋的省份。

而在剛果(金)的東南部,有一塊名叫剛果蒂(Congo Pedicle)的區域,像楔子一樣插入了鄰國贊比亞。這讓現在的贊比亞在地圖上看起來,頗像是一隻揮舞著巨大翅膀的非洲蝴蝶。

那個埃博拉病毒爆發的國家是怎麼成立的?

剛果蒂,位於剛果(金)東南部的上加丹加省,將鄰國贊比亞「分割」為了兩部分。

剛果蒂的東部邊界,與中剛果省的西部與南部邊界一樣,都顯得平直且順滑。考慮到當地複雜的地貌地形,這種蘊含了幾何美學的國界線絕不是自然形成的。

事實也是如此,在這些國界線背後,是歐洲殖民者在這片土地上犯下的累累罪行。

02.

剛果王國衰落史

1482年,葡萄牙航海家迪奧戈·康(Diogo Cão)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領船隊沿非洲西海岸一路南下,到達了非洲第二長河——剛果河的入海口,這是歐洲人第一次來到這裡。

那個埃博拉病毒爆發的國家是怎麼成立的?

迪奧戈·康(約1450~?),葡萄牙航海家,是第一個發現了剛果河,併到達了鯨灣的歐洲人。

此後,迪奧戈·康派遣幾位船員沿剛果河溯流而上,併成功地發現了隱匿在密林深處的中非古國——剛果王國。彼時的剛果國王給予了這些異邦人最大的善意,葡萄牙與剛果王國建立起了最初的聯繫。

不同於西班牙在美洲一開始便採取暴戾手段的態度,相對溫和的葡萄牙人在最初致力於與剛果王國友好通商。

一方面,在剛果王國的沿海地區,葡萄牙人與當地的奴隸主買賣黑奴,運往美洲作勞力,獲得豐厚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通過葡萄牙,剛果王國接觸到了來自外部世界的許多新奇事物。

不僅如此,剛果王國利用葡萄牙人帶來的先進技術,加速了對周邊部族的吞併。換言之,這一階段對於葡、剛兩國來說,都可謂是互惠共贏。

那個埃博拉病毒爆發的國家是怎麼成立的?

昔日繁盛的剛果王國

只可惜,隨著葡萄牙在黑奴貿易上的胃口愈發龐大,行為愈發瘋狂,以至於動搖到剛果王國的人口基礎。對此深感憂慮的剛果國王——阿方索一世,多次派使者前往羅馬,請求教皇出面制止黑奴貿易。

然而,剛果的使者一到達歐洲就被葡萄牙人扣押。之後,多位赴葡求學的剛果王室成員在葡萄牙境內下落不明。阿方索一世終於意識到了葡萄牙人的險惡用心以及背後潛藏的深刻危機。

那個埃博拉病毒爆發的國家是怎麼成立的?

往返於美非歐三大洲的奴隸貿易路線圖

只是,由於葡、剛兩國間懸殊的實力差距,而且大西洋上早已形成嚴密的販奴網絡,阿方索一世無能為力,最終在絕望中迎來了死亡。

1622年,葡萄牙單方面撕毀了與剛果王國簽訂的友好協定,率大軍進攻剛果南部地區。至此,剛果王國與葡萄牙之間的矛盾全面激化。

兩國的紛爭持續了近半個世紀,直到1665年,隨著葡萄牙在「姆布維拉之戰」中大獲全勝,剛果國王安東尼奧一世在此戰中被葡萄牙人斬首,群龍無首的剛果王國也隨之分裂,並進入內戰階段。

對此,自知實力尚未強大到能完全掌控剛果王國的葡萄牙,便在佔據了剛果王國的西部,毗鄰大西洋的地區後,退出了這片是非之地。至於剛果王國,則在分裂與紛爭中徹底走向了衰落。

03.

利奧波德二世的惡行

奴隸貿易時代的歐洲人,大多在剛果河入海口沿岸活動,很少深入內陸,到了19世紀的工業時代,歐洲各強國掀起了瓜分殖民地的浪潮,剛果也未能倖免。

1874年,英國探險家史丹利(Stanley)率領探險隊再次踏上了這片神秘的土地,並第一次探查清楚了剛果河流域的完整地貌。只不過,這番成果並沒有引起英國政府的重視,反而是當時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 )「獨具慧眼」,看出了這片地區在工業時代所潛藏的經濟價值。

那個埃博拉病毒爆發的國家是怎麼成立的?

利奧波德二世(1835~1909),比利時國王,在剛果自由邦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

於是,史丹利與利奧波德二世一拍即合,由利奧波德二世出資,資助史丹利對這片地區進一步勘察與開發。這片地區,就是剛果王國的舊有轄地,即今天的剛果(金)。

可以說,史丹利的工作盡職且高效。最終在1885年,屬於利奧波德二世私人領地的剛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正式成立。同年,歐洲強國瓜分非洲的熱潮,也隨著柏林西非會議(Berlin Conference)的落幕暫告一段落。

那個埃博拉病毒爆發的國家是怎麼成立的?

描繪柏林西非會議的漫畫,這場在德國柏林召開的瓜分大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今後非洲歷史的走向。

也正是在這次臭名昭著的會議中,作為殖民地的剛果(金)被正式劃歸為利奧波德二世所有。而我們今天看到的狹長的中剛果省,就是比利時、英國、葡萄牙三國在此次會議中妥協的產物。

其中,中剛果省北部的廣闊地帶,也就是今天的剛果(布)被法國殖民者佔領;而中剛果省的西部與南部地帶(今天的安哥拉卡賓達省與安哥拉本土),則被葡萄牙殖民者佔領;至於比利時得到的,就是那個海岸線長僅37公里的入海口。

而地勢平緩,缺乏明顯自然分界的剛果蒂,則在柏林西非會議後,成了佔據著贊比亞的英國與佔據著剛果(金)的比利時討論協商後的產物。

剛果蒂地區毗鄰狩獵資源豐富的班古魯溼地(Bangweulu Wetland),因而剛果自由邦的殖民者想要佔據這片地方,供自己消遣玩樂。到了1894年,英國與比利時便在意大利國王的調解下,以比利時在烏干達和南蘇丹等地佔據的部分領地作為交換條件,劃定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條國界線。

那個埃博拉病毒爆發的國家是怎麼成立的?

班古魯溼地生活著豐富的野生動物

利奧波德二世在剛果自由邦的統治無比殘酷,生活在剛果自由邦中的黑人們被迫通過各種工作來充實利奧波德二世的腰包。而對於那些不聽話,或是沒有完成固定工作量的黑人,利奧波德二世在剛果自由邦的爪牙們,動輒將這些黑人的妻兒手腳砍斷以示懲罰。

可以說,利奧波德二世就是一個披著人皮的惡魔。

那個埃博拉病毒爆發的國家是怎麼成立的?

被斷手的黑人,無助的眼神似乎在訴說著殖民者的非人暴行。

也正因如此,當剛果自由邦內的黑暗逐漸被外界獲悉後,利奧波德受到各國人道主義者的抨擊,甚至影響到了比利時的國家形象。最終,在巨大的國際壓力面前,比利時政府於1908年從利奧波德二世手中接管了剛果自由邦的管轄權,並將其改名為比利時屬剛果殖民地(Congo belge),簡稱比屬剛果。

此後,隨著兩次世界大戰結束,全球殖民體系逐漸崩壞,亞非拉地區民族意識逐漸興起,剛果(金)最終於1960年獲得獨立。不過,留在其國界線上的殖民印記卻終究無法被抹去。

對於剛果(金)來說,苦難的歷史記憶又怎能被輕易忘記?唯有跨過這份陰影,剛果(金)才能迎來新的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