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被“淺表性胃炎”給騙了,這10個常識很多人都不知道

淺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迄今尚未完全明瞭,其中比較明確的病因有:

1.細菌、病毒及毒素 多見於急性胃炎之後,胃黏膜病變經久不愈或反覆發作,逐漸演變而成慢性淺表性胃炎。

2.吸菸 長期大量吸菸可使幽門括約肌鬆弛,十二指腸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縮,胃酸分泌量增加,從而破壞胃黏膜屏障導致慢性炎性病變。

3.藥物 某些藥物如水楊酸製劑、皮質激素、洋地黃、消炎痛、保泰松等,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損害。

4.刺激性食物 長期食用烈酒、濃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過飢或過飽等無規律的飲食方式均可破壞胃黏膜保護屏障而發生胃炎。

5.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 經胃鏡發現或證實膽汁反流是引起淺表性胃炎的一個重要原因。

6.幽門螺桿菌(Hp)感染 Hp感染是慢性淺表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都被“淺表性胃炎”給騙了,這10個常識很多人都不知道


“淺表性胃炎”代表你幾乎是正常的,不嚴重主要是因為:

1、你沒有什麼不舒服;

2、你沒有幽門螺桿菌;

3,除了淺表性胃炎外,沒有糜爛,膽汁反流等等;

4,沒有萎縮,腸化生和消化不良;

如果只有“慢性淺表性胃炎”,那麼恭喜你,從胃鏡的結果來看,你的胃基本上沒問題!

因此,“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最好的內鏡檢查結果。

我們都被“淺表性胃炎”給騙了,這10個常識很多人都不知道

內鏡下比較健康的胃

下一步還要做些什麼?

“慢性淺表性胃炎”雖然沒什麼大問題,但我們必須做以下事情:

1、放鬆心情:這是最好的結果,誰沒有點“慢性淺胃炎”呢?

2,看圖片:看看胃鏡內的圖片報告,如果沒有大量的氣泡,可以看到你的光滑和紅潤的“胃”,這說明這次檢查的質量非常高。

3、檢查細菌:只要幽門螺桿菌能引起慢性活動性胃炎,80%的慢性淺表性胃炎與之相關。如果你有這種細菌,它會導致胃從表面發育萎縮,會導致你有消化不良的症狀,所以檢查一下。

4、等待病理:如果你的醫生給你做了活組織檢查,你必須等待病理結果再看一遍。這一步是要確認你肯定沒問題,所以不要偷懶。

5、看醫生:與醫生分析你自己的結果,然後確定:1)你自己的不適是不是胃病; 2)你是否想吃藥。

6、定期隨訪:雖然這次你的結果很好,但是你也應該根據你的其他情況來設定下一次胃鏡檢查的時間。

我們都被“淺表性胃炎”給騙了,這10個常識很多人都不知道

大部分的“慢性淺表性胃炎”不會不舒服。如果醫生和你確定你的不適是由這個引起的,那麼你是否想吃藥,服用什麼藥,主要是基於:1)沒有幽門螺桿菌;2)什麼樣的不適症狀

  • 如果沒有胃部不適,就沒有幽門螺桿菌:不需要吃藥;
  • 如果有幽門螺桿菌,胃有糜爛或消化不良症狀:需要吃藥
  • 若以抗酸、胃痛(上)或胃蝕為主:質子泵抑制劑等。
  • 如果主要是胃腫脹,噁心和嘔吐:促進動力藥物等。
  • 如果有膽汁反流:促進胃動力藥物加上保護胃粘膜性藥物結合膽酸(碳酸鋁鎂等)。
  • 如果只是腹脹,消化不良就不能吃:消化酶藥物。
  • 如果上述藥物都沒用,而且睡眠不好,心情不好:抗抑鬱或焦慮的藥物。
我們都被“淺表性胃炎”給騙了,這10個常識很多人都不知道

雖然它只是一種簡單的“慢性淺表性胃炎”,但不吃藥就吃藥是不容易的。也許你的胃很不舒服,這是唯一被發現的。這是正常的。所以,既然選擇如此困難,就讓醫生幫你決定吧。別擔心。如果你想得太多,你的胃會更不舒服。#清風醫生說# #健康真相館#

- END -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診斷及醫療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