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規避三種沖泡小錯誤,喝再好的武夷巖茶,也喝不出它的味道

不懂得規避三種沖泡小錯誤,喝再好的武夷巖茶,也喝不出它的味道

《1》

李麻花最近迷上了一部電影,後窗。

是的,就是希區柯克那部大作。刑偵系的日常課外讀物之一。

她打算把電影裡的一些場景畫下來,也命名為《後窗》。

抽空過去她的畫室瞄了一眼,滿畫布的濃烈色彩,標準的野獸派。一絲驚悚感也無。

很失望。

“我以為你的畫裡,應該是各種碎片,殘破的,曲折的,顏色和人物。”以刑偵系學渣的身份,村姑陳表達自己對於這部電影題材畫作的觀點。

李麻花振振有辭,在我們藝術家的世界裡,只有顏色,沒有案件。

被她說動了。

面對後窗,我們人類的眼中,有窺探,有慾望,有案件,有情結,有故事,有線索。

而在藝術家的眼中,只有畫面,與色彩。

後窗代表的,其實是人性。

正如剛剛結束的那場狂歡,從後窗裡看,滿地的做舊老白茶和外山岩茶,霸了屏。

然而它們勝利了。它們用強大的價格優勢,擠走了真正的老白茶和真正的正巖茶,成為了狂歡日的喋血者和勝利者。

世間的一切最終,都敗給了人性的貪婪。

不懂得規避三種沖泡小錯誤,喝再好的武夷巖茶,也喝不出它的味道

不懂得規避三種沖泡小錯誤,喝再好的武夷巖茶,也喝不出它的味道

不懂得規避三種沖泡小錯誤,喝再好的武夷巖茶,也喝不出它的味道

《2》

如果要給所有的茶找一個後窗的話,白茶的後窗,是做舊老白茶。

而巖茶的後窗,除了外山茶,高價格之外,就是沖泡了。

大多數的茶友,初次接觸巖茶的時候,無一例外地,栽在了沖泡這個坑裡。

小仙女,當初第一次喝巖茶的時候,就鬧了烏龍。

我給了她一盒武夷巖茶,正巖的,讓她學著喝,一星期後來反饋心得體會。

結果過了十多天,她還沒來。

問原因,她說,我還沒喝完。叫她把茶拿過來,一看,差點沒吐血,每包茶都撕開了,喝掉半包,還留下半包。

這是什麼神奇的操作?

難道像村姑陳家的小侄女,一盒月餅拆開每個咬上一口,只為了嘗一嘗哪個味道好?

小仙女一臉堅決地說,才不是!我沒那麼幼稚。

因為巖茶一泡茶有8克,好大一包,我一個人喝,喝不完,太浪費了,所以就只喝了半包,留半包下次再喝。

原來只喝了半包,4克茶。

呃,難怪喝得慢,難怪喝出來的香氣和滋味,跟村姑陳李麻花試茶時喝到的味道,大相徑庭。

難怪說喝起來味道淡,香氣弱。

曾經還以為是沖泡方式不對,現在看來,完全就是投茶量不達標嘛。

喝茶,是有嚴格講究的。比如投茶量,比如蓋碗容量,比如用水,比如出湯時間......

一個人吃飯只吃個半飽,哪有力氣幹活?整天都是頭暈眼花的狀態。

一泡巖茶只喝4克,哪能喝出它本來的味道來,肯定是香氣和滋味都減半。

淡到不行。

失之毫釐,謬之千里。

不懂得規避三種沖泡小錯誤,喝再好的武夷巖茶,也喝不出它的味道

不懂得規避三種沖泡小錯誤,喝再好的武夷巖茶,也喝不出它的味道

不懂得規避三種沖泡小錯誤,喝再好的武夷巖茶,也喝不出它的味道

《3》

有很多人,泡武夷巖茶的時候,喜歡用溫水泡。

某次的視頻裡,茶友慢條斯李地從壺座上取下來一隻燒水壺,把水注入蓋碗。

近鏡頭裡,這股注入蓋碗的水,並沒有冒出熱汽——正常情況下,滾燙的沸水,注入蓋碗時,會冒出大量的熱汽,並且,氤氳的水汽,會瞬間蒸上來,像是太姥山間的霧氣蒸騰,把鏡頭給矇住了。

這說明,這壺水,並沒有沸騰,至少,達不到90度以上的水溫。

有人說,北方冬天,開水倒出來就是沒有熱汽的。

這理論肯定不成立。

不管是哪個季節,哪個地區,只要是燒沸的水,只要是馬上倒出來,肯定會有水蒸汽。

而這種沒有冒出大量水蒸汽的水,肯定不是沸水,至少不是剛剛沸的水,可能是沸了一會兒,等了一會兒再倒出來的水。

這種水,溫度達不到沸的溫度,也不符合沖泡的要求。

泡出來的巖茶,顏色極深,而香氣很淡。

因為,溫水泡巖茶,就像溫水煮青蛙,不能一蹴而就。

沖泡的時候,因為水溫達不到要求,如果快出水,茶湯勢必沒味道。為了保證有味道,只能延長茶葉與熱水的接觸時間,這樣,就坐杯了。

泡出來的茶湯,不是苦,就是澀。

難喝之極。

且喝不了兩口就舌苔變厚,半天消不下來。喝白開水都會感覺到濃濃的澀意。

發視頻的茶友解釋說,這樣泡茶是因為以前聽人說,泡紅茶要用80度的水。想來泡巖茶,也要80度的水吧。所以燒開了水之後,故意放涼了一下再倒出來。

看吧,江湖上的以訛傳訛,就是這麼來的。

為了保證茶友們泡出來的武夷巖茶茶湯,都是標準的香氣和標準和口感,請容許村姑陳,再囉嗦一次:

沖泡巖茶,一定要沸水,是沸水!!

不懂得規避三種沖泡小錯誤,喝再好的武夷巖茶,也喝不出它的味道

不懂得規避三種沖泡小錯誤,喝再好的武夷巖茶,也喝不出它的味道

《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巖茶要泡得好喝,工具也很重要。

在巖茶沖泡工具的選擇上,從前有一部茶友喜歡紫砂壺,村姑陳大力宣傳了這些年之後,喜歡紫砂壺的人漸漸少了,大家都知道最適合的是白瓷蓋碗。

畢竟,歷次鬥茶賽,歷次巖茶審評,使用的沖泡武夷巖茶的工具,都是白瓷蓋碗,並沒有紫砂壺的影子。

這說明,官方,主流,還是推祟白瓷蓋碗泡巖茶的。

故而,大家在購買了武夷巖茶之後,還需要購買一隻白瓷蓋碗。

巖茶一泡是8克,那麼,對應的蓋碗的標準容量,就是100-110毫升。

千萬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太大了,水多而茶少,湯水衝出來會比較淡,香氣也弱。

太小了,水少而茶多,湯水衝出來會過濃,茶湯苦澀難喝。

另外,工具的使用,也需要熟能生巧。

蓋碗買回來之後,很多茶友怕燙,不敢握,不敢碰,一悶,茶就悶壞了。所以,要想用蓋碗泡出好喝的茶湯,還需要多練習。

平時多在家裡練習蓋碗的使用,先用冷水練習,再用沸水練習,最後再放進茶葉,用沸水衝。

把手勢練熟練了,方才能輕鬆駕馭它。

就像賣油翁,油滴穿銅錢而過,人問之,答曰:無他,唯手熟耳。

不懂得規避三種沖泡小錯誤,喝再好的武夷巖茶,也喝不出它的味道

不懂得規避三種沖泡小錯誤,喝再好的武夷巖茶,也喝不出它的味道

不懂得規避三種沖泡小錯誤,喝再好的武夷巖茶,也喝不出它的味道

《5》

最後一個泡巖茶的後窗,是快出水。

有一些茶友原來是喝普洱茶過來的,還是那種黑茶工藝做出來的熟普。沒什麼香氣,陳味太重。需要坐杯,否則就沒味道。

當然跟白茶和巖茶比起來,就算有香氣,也是很淡的。

故而這些茶友們,就習慣了,用泡熟普的方式來泡巖茶。

水衝進去之後,便拼命坐杯,一坐就一分鐘。再慢悠悠地出湯。倒出來的湯色,濃釅厚重,像醬油,根本不是武夷巖茶的橙紅明亮色澤。

但卻跟熟普的顏色極為相似。

於是茶友龍顏大悅,是了,茶就應該是這個顏色,熟普是這樣,巖茶也要這樣才對。

然後就喝這種又濃又澀的重口味巖茶,喝得起勁極了。

反過來問村姑陳,哎,你說的那些香氣的變化,那些滋味變化,怎麼都沒有感覺到?

我問,那您感覺到茶湯濃稠了嗎?

這下茶友頻頻點頭,有啊有啊。

湯濃而香氣單調,直如南天一柱,沒有任何香氣層次的變化,沒有滋味的遞進,只有一種可能,坐杯。

而其實,沖泡武夷巖茶,是不能坐杯的。

必須要快出水,才能感覺到它每一衝的香氣的變化,每一衝的湯水的變化,各種層次,各種香氣類型,如落英繽紛,如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另外,武夷巖茶,還有一個要點,就是感受它的水路,湯水的順與滑,稠與醇,以及湯感的飽滿程度,嗯,就是平時常提的“有內容”。

而不是像熟普洱一樣,悶,悶出一鍋豔紅,卻失了活力。

每種茶,都有自己的品鑑方式,都有自己獨有的,沖泡方法。

不懂得規避三種沖泡小錯誤,喝再好的武夷巖茶,也喝不出它的味道

不懂得規避三種沖泡小錯誤,喝再好的武夷巖茶,也喝不出它的味道

不懂得規避三種沖泡小錯誤,喝再好的武夷巖茶,也喝不出它的味道

《6》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茶葉的喝法都是相似的,但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泡法。

學會了武夷巖茶的沖泡,規避了這些沖泡中容易發生的小失誤,才能,把一泡巖茶,泡出更加香清甘活的好滋味來。

這樣,方才不負韶華,不負好茶。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