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內蒙古高原西部,與甘肅省相鄰、北與蒙古國接壤,渺無邊際的大漠戈壁深處,有一片神秘的充滿傳奇色彩的土地——阿拉善。金秋時分走進阿拉善,如同走進了一場與原始洪荒大自然的美麗邂逅。這裡有大漠孤煙的沙漠奇觀、絢麗多姿的胡楊景色、遊移不定的居延海風采、神秘莫測的西夏黑城遺址、以及雄渾悲壯的怪樹林,這裡是東歸英雄土爾扈特人的故里,也是一片神奇自然和古老文明相伴的神秘土地。

巴丹吉林――大漠無邊 洪荒美境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從銀川一路向西,漸漸深入了戈壁沙漠的腹地,巴丹吉林沙漠就阿拉善右旗北部,說到沙漠,腦海裡總會出現炎熱、乾旱,狂風肆虐、萬物不生,沙漠予人的印象永遠是荒蕪、死寂和蒼茫,毫無浪漫可言。當親身來到這片神秘的土地,看到眼前這片無垠的戈壁沙漠,還有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通透的陽光,純淨的空氣的時候,就感覺到這方天地出奇的明淨誘人。奇峰、鳴沙、湖泊、神泉、胡楊堪稱巴丹吉林“五絕”。沙山高大雄偉,湖水晶瑩湛藍,古老的胡楊林襯托著落日的壯闊景象,沙漠綠洲晚歸牧群,這些罕見的大漠風光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天像一塊偌大的碧玉,沙漠像一匹精美的綢緞,湖水像一方透徹的明鏡。這裡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彷彿都流溢出極其炫麗迷人的異域風光和浪漫色彩。當你拋開世俗的眼光,只把沙漠當作自然的一部分,當作上帝的作品去欣賞,那麼,作為自然一員的你就會發現它的超然之美。

胡楊林――流光溢彩 盛裝起舞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每年十月初至十月底,一場寒露過後,一夜之間胡楊林魅力盡顯,在蔚藍的天空下,在廣袤的戈壁沙漠中化作一片絢爛。每片葉子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綻放出了耀眼的璀璨,那是一曲生命的輓歌,悽美而壯麗。在黑水河和白水河匯聚成的額濟納河邊,每隔兩三千米分佈著八道橋,橋邊胡楊環抱,景色各異,行走其間,就象穿行於一條流光溢彩的金色海洋之中。二道橋是唯一有水相伴的胡楊林,盈盈秋水,流淌著秋天的身影和神韻,藍天黃葉倒影在水中,亦真亦幻。四道橋充滿了濃濃的田園氣息,碧藍的天空下,大片的紅柳如一片紅雲般襯托起金黃的胡楊,純度極高的紅黃藍三原色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八道橋屬於巴丹吉林沙漠外緣,以流動的沙丘為主,擁有世界最高的沙峰。在胡楊林深處,村舍羊群掩映其間,雞鳴犬吠之聲不絕於耳,香甜多汁的哈密瓜遍佈田間,偶有羊群經過,飛揚的塵土在陽光中浮動跳躍。在金葉鋪就的林間,穿著鮮豔民族服裝的姑娘小夥翩翩起舞,一匹匹高大的駱駝悠閒地踱著步子。當有風吹過,片片黃葉就像朵朵熒蝶,隨風浪漫飄舞。金色的陽光透過黃葉灑落下來,染黃了眼前的一切,時間也彷彿被染成了一片金黃,秋天的色彩在這裡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此時我已無法分得清這一切是夢境、是虛幻、是現實、是自然,還是我眼中的真實。

怪樹林――千年風塵 生命絕唱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怪樹林也稱為胡楊墓地,在額濟納旗所在地達來呼布鎮西南28公里處,幾十年前是一片原始森林,由於水源不足等自然因素,大片枯死的胡楊樹東倒西歪,神態各異,其奇異的造型給人以死一般的沉默和童話世界中的仙境奇觀。這裡胡楊“陳屍”遍野,寂無生息,一片慘白,呈現出古老的原始風貌。與不遠處蔥蘢的綠洲形成鮮明的色彩反差,冥冥之中滲透出一股猙獰恐怖的氣氛,令人毛骨悚然。剛剛進入怪樹林,還能見到一些正在頑強生存的胡楊,往深處走,腳下是漫漫灰黃的細沙,方圓幾十畝的沙漠中,寧無聲息,滿目都是胡楊扭曲的肢體:屍橫遍野,斷臂殘腿,這分明更是一個樹和太陽和沙漠拼死抗爭的大戰場!漫步在“怪樹林”中,處處的慘景,不禁讓人膽顫心寒。四周望去,枯死的胡楊奇形怪狀:有的挺拔直立在沙丘上,光禿禿的樹枝象無數雙高高舉起的乾癟的手,仰天長嘯,呼喚著生命之水。有的樹幹從中間折斷,一半身軀已然深埋於黃沙之下,另一半衝出地面淒厲的斷口嶄嶄如新;有的樹身扭曲盤旋,襤褸的樹皮下露出的枝幹猶如白骨森森;有的粗粗的樹幹已經被風沙撕裂成絲絲縷縷,斷枝節節乾裂……

黑城――沙漠孤城 歷史絕響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黑城,是蜚聲中外的“絲綢之路”上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遺址。戈壁、大漠,藍天、流雲,黑城就在這幅渾厚的背景下,滿目滄桑,靜靜佇立。“黑城”蒙古語為哈日浩特,是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城遺址。攀著沙丘而上,縱觀古城一覽無餘,現存城牆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長434米,南北寬384米,周長約1600米,總面積近17萬平方米。城外西南角有伊斯蘭教拱北建築一座,巍然聳立地表。古城彷彿是百歲高齡的老人,雖然衰老不堪歷盡滄桑,但卻不失積澱百年的風度,繼續著凜凜然不可侵犯的樣子。四面城牆兀然而立,四個城門口都有甕城拱衛,城牆外側的馬面、敵臺延續著恪盡職守的習慣,夯築的經緯線橫平豎直歷歷在目,蒼黃的夯土在強勁暴虐的西北風捲起的漫天飛沙和碎石的煎熬下斑駁不堪。一片蒼茫流沙之中,黑魆魆的孤城彷彿一隻孤舟拋錨於詭異而死寂般的戈壁沙海之中。在我看來,黑城很美,透著一種蒼涼的悲壯的美,一種無法用詞藻堆砌的美,一種勝過瓊樓玉宇雕樑畫棟的美。這美緣於時間,也緣於內心。而我,久久不願離去。

居延海――弱水流沙 大漠清澤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金秋遇見阿拉善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是唐代詩人王維寫於居延海的名詩,這首詩中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空谷絕響的詩句從此成為荒漠景觀的標誌。居延海位於額濟納東北約40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北緣,形狀狹長彎曲,有如新月,額濟納河匯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補給水源。居延海是一個奇特的遊移湖。它的位置忽東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時大時小,變化無常。“居延”是匈奴語,《水經注》中將其譯為弱水流沙。駐足東居延海邊極目遠眺,只見碧波盪漾,蘆葦茂密,水鳥嬉戲,一派生靈歡聚的景象。站在水邊洇溼的鬆軟沙地上,舉目望去,澄澈碧藍的湖水在晴空麗日下一望無際,水天一色;群群水鳥不時掠過水麵,消失遠方;湖水邊緣,片片水藻逐波泛綠,充滿生機。一陣微風吹過,湛藍的湖水泛起陣陣波紋,湖邊茂密的蘆葦,像無邊的綢帶,向著遠處緩緩鋪開。芊芊蘆葦,無拘無束,隨風搖曳,倩影婆娑。那滿目的蘆花與藍天相映,更顯潔白光澤,充滿蓬鬆柔軟的活力,從柔弱中煥發出無窮韌性,彰顯出旺盛的生命力……此情此景,不由使人心曠神怡,真幻難辨。這與身後飛沙走石的荒野,完全是兩個世界。

金秋遇見阿拉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