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賞茶

在上一篇文章《泡茶和喝茶》中向大家介紹了泡茶和喝茶的一些講究和注意事項,茶已泡好,那我們該如何評定茶的質量呢?下面就通過這篇文章給大家介紹一下茶的評鑑。

在瞭解如何鑑賞茶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何為茶的色香味形,因為這是茶評鑑的主要內容。

茶色

茶色又可分為幹茶的顏色,茶湯的顏色和茶葉底的顏色。其中幹茶的顏色是我們茶葉分類中的重要依據,如我們熟悉的六大茶類基本是依據幹茶的顏色進行的劃分,鮮茶葉中各種物質含量的多少以及加工過程中的氧化程度是影響幹茶顏色的主要因素;而茶湯顏色是我們評鑑茶的品質的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評審因子,也是消費者欣賞茶的一個主要內容,其顏色和沖泡用水關係很大,如沖泡用水偏鹼性,則茶湯顏色較淺,沖泡用水偏酸性則茶湯顏色較深。

茶香

所謂聞香觀色,茶香也是一個重要的評審因子。茶葉中的芳香類物質是茶葉香味的物質基礎,這類芳香類物質在茶葉中含量極少,一般為0.03%~0.05%,但茶葉中含有的種類卻極為豐富,有上百種之多,它們含量的差異導致了茶香的不同。如吡咯、吡嗪類物質使茶有烘炒香,壬醛、正癸醛使茶發出清香,丁酸-順-3-乙烯酯、丁酸-反-3-乙烯酯、己酸-順-3-乙烯酯是鮮爽香,而芳樟醇、苯乙醇、香葉醇、紫羅酮、順-茉莉酮、水楊酸甲酯即多種萜烯則是甜香、花果香和木香。

茶味

茶味是指沖泡出的茶湯的味道。茶是一種飲料,因此茶的味道是茶的評鑑過程中最最重要的一個評審因子。影響茶味的主要是茶葉中含有的物質,如茶氨酸含量較多,茶的鮮爽味就較好,生物鹼含量較多則就會苦味更重。

茶形

茶葉的形狀豐富多彩、多種多樣。常見的茶葉形狀有捲曲形,如碧螺春,洞庭春等;扁平型,又稱劍形,如西湖龍井、大佛龍井、千島玉葉等;針形,又稱月牙形,如君山銀針、南京雨花茶等;花朵形,如太平猴魁、安吉白茶、江山綠牡丹等;盤花混圓形,如奉化曲毫茶、羊巖勾青等;人工造型茶,如菊花茶、黃山綠牡丹、婺源墨菊、繡球茶等;此外還有瓜片形的,如六安瓜片,環形的,如女兒茶等等。

茶的色香味形我們已經瞭解,那麼茶該如何評鑑呢?

所謂先評內質,後評外形。茶葉評鑑過程中首先鑑賞茶的內質,鑑賞外內質後在鑑賞茶的外形。茶葉的內質包括茶湯、茶香和茶味,茶的外形包括茶的形狀、色澤、整碎、是否乾淨等。

鑑賞茶的內質時,先評湯色,即先觀察沖泡後的茶的湯色,湯色又分為湯的種類,明亮程度等,但湯的種類並非茶質的評審因素,只是看是否符合茶的種類。

次評香氣,評茶香應分為三次,第一次為熱評,即茶水溫度在70℃左右時評茶香,此次主要評定茶香的高地;第二次為溫評,茶水溫度在40℃~50℃時進行,此次主要評定茶香的純異程度;最後一次評香為冷評,即室溫狀態,此次主要評定茶香的持久性。

再評滋味,評茶的滋味時,一般先喝一小口含在嘴中,含1~2秒感受茶的味道,然後再嚥下。

最後評茶的葉底,茶的葉底是指茶在沖泡開後的葉底的形狀和顏色,以此判斷茶的老嫩程度。

評鑑好的茶的內質,就可以去鑑定茶的外形了,看其形狀和顏色判斷老嫩,看起整碎和是否乾淨判斷質量等。內質和外形評鑑完成後就可以根據評鑑結果對茶進行等級認定了。

好了,茶的評鑑我們已經講完了,趕快去泡一杯茶評鑑一下吧。

�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