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狀元遭全球通緝,為何名校學霸頻頻出事

北大狀元遭全球通緝

11月13日,據外媒報道,美國聯邦法官已經簽署逮捕令,FBI全球通緝毛宇純(音譯),賞金500萬美金。不僅如此,協助抓捕除了可以獲得高額獎金外,還能拿到美國綠卡優先申請。

北大狀元遭全球通緝,為何名校學霸頻頻出事

毛宇純(音譯)究竟何許人也,所犯何罪?讓FBI如此興師動眾。

從教育簡歷上來看,他畢業於北大化學系,當地的高考狀元。然後,留學美國,密歇根大學金融工程專業碩士畢業。事發前擔任美國芝加哥交易所股票交易公司資深高級主管。

北大狀元遭全球通緝,為何名校學霸頻頻出事

目前,今年39歲的毛宇純(音譯)被控金融欺詐,同案的兩個印度裔交易員已經歸案。

檢察長布萊恩·本茨科夫斯基說:“他們欺詐性地發出了數千份虛假訂單,以欺騙其他市場參與者併為自己的利益轉移市場。”

當人們以這種犯罪手段操縱自由市場時,開放市場就會因此變得不公平,引無辜的人誤入歧途。

另一位FBI芝加哥地區負責人表示:

“當交易員試圖操縱商品市場以謀取私利時,這可能會給守法的公民帶來重大持久的財務後果。” 並表示,“聯邦調查局將繼續跟進,以保護市場免受非法影響並追究違法者的責任。”

毛宇純(音譯)通過欺詐行為讓成千上萬的市場參與者傾家蕩產,而自己獲得近億美元的年收入。如今東窗事發,他人間蒸發。

名校學子犯罪不斷曝光,是什麼讓他們走上不歸路

2015年7月北大學生吳謝宇在家中弒殺母親。吳謝宇從6月份就開始籌劃,吳謝宇把母親的屍體層層包裹,並裝上活性炭,防止臭味飄出,被人發現。

同時吳謝宇還網購了監控設備與自己的手機相連,以觀察誰會進入房間。同時用母親的手機發消息,跟親戚說自己要外出一段時間。做完這一切後,他才冷靜地離開。

同時,他網購數張身份證,開始逃亡生涯。正是他的精心佈置,半年後母親屍體才被發現,四年後他才被捕歸案。

北大狀元遭全球通緝,為何名校學霸頻頻出事

吳謝宇犯罪手段之殘忍,心思之縝密讓人不寒而慄。

2015年12月,復旦大學醫學院研究生林森浩被執行死刑。他投毒殺害了同寢室的同學黃洋。林森浩在復旦大學學習期間成績優異,保送本校研究生。

林在和黃同寢室期間,因為生活瑣事對黃不滿,將實驗室內的劇毒化學藥品帶回寢室,注入飲水機槽,毒死了黃洋。

北大狀元遭全球通緝,為何名校學霸頻頻出事

雖然他們所犯罪行不同,手段不同。但他們有兩個共同點:一、都是別人家心目中的“好孩子”,一路開掛,認真學習,名校錄取,狀元及第。可見,社會大眾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就是成績好。

二、他們全有人格缺陷,自私冷漠,任意踐踏法律。毛宇純多次金融詐騙,事後解釋,都是不小心,聰明反被聰明誤。吳謝宇辯稱,自己是在幫母親擺脫病痛折磨,母親一直有自殺傾向。林森浩說給黃洋下毒是做實驗。殘忍、狡詐、冷漠畢露無遺,請問他們還是一個人格健全者嗎?

沒有人格教育,只能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按道理,人格教育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實施,但一代代家長都沒有受過人格教育,他們怎麼教孩子?所以實施人格教育最重要的地方在學校。

眾所周知,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在高考指揮棒的調動下,升學率成了衡量學校好壞的唯一標準。學校的一切教學活動都以提高成績為中心,孩子們披星戴月,寒窗苦讀得到是大量的應試知識和技巧。

北大狀元遭全球通緝,為何名校學霸頻頻出事

至於人格教育那只是副產品,是教學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摸不著,看不到,怎麼考?只能是孩子們在學習之餘,自行體會。這樣的結果,讓我們的教育培養了大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長此以往,讓人堪憂。

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是怎麼做的,畢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國

美國是最早研究人格教育的國家,提出了“六特質”人格教育,分五步實施。六特質包括:信任、尊重、責任、公平、關愛、公民的責任和權利。這六特質下又細分了許多小點,每一點都包括具體的行為規範,以及培養的目標,比如尊重,要求教育學生寬容對待與他人的分歧,心態平和地處置憤怒、侮辱和爭執,講禮貌,不說髒話等。

北大狀元遭全球通緝,為何名校學霸頻頻出事

3

每一項人格特質的培養都分五個步驟:1.講解、分析這種人格特質。2.告訴學生它的價值和意義。3.結合具體事例讓學生清楚在生活中怎麼體現它。4.給學生提供實踐它的機會。5.向學生反饋其行為,並鼓勵他們不斷改善。

同時,美國教育專家也認為,老師是學生人格方面的榜樣,要言傳身教,以對學生的人格產生積極影響。

英 國

以道德教育為主,落實到公德教育

英國的人格教育主要以道德教育為主,這種教育的核心理念有四個方面: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同時他們認為,實施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幫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並以自律為己任,促進社會和諧。

英國人認為 “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所以,英國不會要求學生們死記硬背道德準則,注重在實踐中感悟和提升,從心靈深處形成道德。

北大狀元遭全球通緝,為何名校學霸頻頻出事

多數英國學校每週都組織班級討論,選取一些學校裡或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讓孩子們發表看法,共同討論,自己去領悟和判斷是非對錯。他們也經常做集體遊戲,遊戲的目的是讓孩子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懂得如何與同伴合作。

另外, “善待和尊重生命”和“不妨礙他人”也是英國人格教育的重要內容。

日 本

培養習慣,生活中融入人格教育

日本的人格教育包含很多內容,特別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他們希望通過習慣培養,潛移默化幫孩子塑造健全人格。

日本社會普遍認為,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勤勞、合作、不虛榮、不攀比。而培養這些人格的最好方式就是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北大狀元遭全球通緝,為何名校學霸頻頻出事

最重要的實踐活動,就是打掃廁所。日本人認為,無論學生貧富,都需要親自打掃廁所, 讓孩子從小打掃廁所,實際上是一種促進人在內心中去汙除垢的修行。這樣會促使他們變成更好的人,也推動社會環境變得更加美麗與和諧。

另外,日本中小學也把了解工作和生活納入到了教育中,讓學生們懂得工作的艱辛,家務的勞累,懂得去體諒他人,感恩父母。

其實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很重視人格教育

我們的儒家思想是以“仁”為核心,強調“仁者愛人”,把“仁”作為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塑造健全人格作為人生第一步。這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現在,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了人格教育缺失,將給社會帶來嚴重危害。不少專家學者都開始四處奔走、大聲疾呼,建議儘快在中小學開展和完善人格教育。雖然任重道遠,但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中小學也會完善人格教育,我們的孩子會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