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丨境外經濟罪犯被遣返!被騙金額超13億!礦機坑害多少人

區塊鏈丨境外經濟罪犯被遣返!被騙金額超13億!礦機坑害多少人

11月14日,河南警方發消息稱涉嫌集資詐騙的外逃嫌疑犯已被古巴遣返歸國,犯罪嫌疑人因在國內自制“礦機”發行虛擬貨幣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涉案金額高達13億。

區塊鏈丨境外經濟罪犯被遣返!被騙金額超13億!礦機坑害多少人

經河南警方調查,犯罪嫌疑人成立河南鏈鑫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礦機”可以產生虛擬貨幣,欺騙客戶可以通過購買“礦機”產生的虛擬貨幣獲得高額的利潤,但事實上,當客戶買完“礦機”後,公司就會以平臺被黑客攻擊等藉口阻止客戶提現,從而達到其非法佔有他人財產的目的。

區塊鏈丨境外經濟罪犯被遣返!被騙金額超13億!礦機坑害多少人

“礦機”對於金融投資者來說可能並不陌生,但有些人可能還不太瞭解。“礦機”是區塊鏈技術的一項落地應用項目,通過礦機運算進行挖幣,但河南鏈鑫科技有限公司所生產的“礦機”是該公司購買的硬盤、主板、機箱自己組裝的,並沒有真正運用區塊鏈技術,並且他們公司所稱的能生產的虛擬貨幣,並沒有任何價值,他們這麼做的原因就是因為當年比特幣事件讓很多投資者都看見了虛擬貨幣的利潤,每個人都想讓比特幣事件在自己身上重演,所以很多投資者都願意進行虛擬貨幣投資。而且,最近兩年區塊鏈技術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多次強調其價值,讓投資者看見了投資區塊鏈的前景,因此,對於有關區塊鏈的項目都會變現出超強的興趣。很多不法商家也是看見了這一點,導致現在金融市場上區塊鏈騙局也非常多,像河南鏈鑫科技有限公司只是眾多騙子中的冰山一角。根據河南警方發佈的消息我們可以瞭解到河南鏈鑫科技有限公司被立案偵查的原因是其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數額巨大,已構成集資詐騙罪,其實,在金融市場中非法集資是最常見的一種犯罪類型。那麼作為投資者我們如何來辨別何為非法集資?遇到非法集資騙局我們又該如何有效的維護自己的權益呢?

區塊鏈丨境外經濟罪犯被遣返!被騙金額超13億!礦機坑害多少人

非法集資罪不是一個獨立的罪名,包括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所謂非法集資,是指公司、企業、個人或其他組織未經批准,違反法律、法規,通過不正當的渠道,向社會公眾或者集體募集資金的行為。河南鏈鑫科技有限公司所涉嫌的罪名就是集資詐騙罪,構成集資詐騙罪的實質行為就是非法佔有他人財產,那麼如何從法律層面來理解非法佔有他人財產呢?

區塊鏈丨境外經濟罪犯被遣返!被騙金額超13億!礦機坑害多少人

根據《中華人共和國刑法》的規定,具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認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一)集資後不用於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於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模明顯不成比例,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二)肆意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三)攜帶集資款逃匿的;

(四)將集資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的;

(五)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返還資金的;

(六)隱匿、銷燬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逃避返還資金的;

(七)拒不交代資金去向,逃避返還資金的;

(八)其他可以認定非法佔有目的的情形。

區塊鏈丨境外經濟罪犯被遣返!被騙金額超13億!礦機坑害多少人

在金融市場存在很多金融騙局,而金融騙局的主要目的就是非法佔有他人的財產,不光是區塊鏈騙局,還包括外匯騙局、P2P騙局等等,通常這些騙局都會觸犯到刑法,所以各位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如果遇到此類騙局,直接進行報警就可以。可能很多投資者對被騙報警中存在一定的誤解,那就是被騙多少錢報警後警察才會立案?

區塊鏈丨境外經濟罪犯被遣返!被騙金額超13億!礦機坑害多少人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詐騙金額在3000元以上的警方就應該予以立案,但很多人就會有疑問了,為什麼我被騙了3000塊錢報警後警方並沒有對騙子判刑呢?這是因為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被騙3000元至1萬元以上屬於金額較大,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單處罰金,所以通常情況下被騙3000塊錢屬於情節較輕行為,對騙子的處罰一般都是拘役並處罰金。那麼如果金額較大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刑法》關於詐騙罪的量刑標準,被騙金額在3萬元至10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被騙金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特別巨大,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區塊鏈丨境外經濟罪犯被遣返!被騙金額超13億!礦機坑害多少人

目前國內金融市場投資項目很多,騙局也同樣很多,像河南警方破獲的這起經濟案件近幾年在國內非常常見,在此,小編提醒各位投資者在投資時一定要注意防範,如果一旦被騙也要及時報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條鏈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實施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所列行為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的規定,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

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一)集資後不用於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於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模明顯不成比例,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二)肆意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三)攜帶集資款逃匿的;

(四)將集資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的;

(五)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返還資金的;

(六)隱匿、銷燬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逃避返還資金的;

(七)拒不交代資金去向,逃避返還資金的;

(八)其他可以認定非法佔有目的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集資詐騙罪,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