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年把庚子賠款,用於幫助清朝建立清華大學,有什麼目的?

有人問,美國當年把庚子賠款用於幫助清朝建立清華大學?美國有什麼政治目的?下面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

1901年9月7日,英、美、法、德、俄、日、奧、意八國聯軍用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國門,強迫貪腐無能的清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從此本就積貧積弱的中國又揹負起4.5億兩白銀的鉅額戰爭賠款,按協約分39年付清,年息4釐,本息共計9.8億兩。美利堅合眾國作為彼時的受益國,獲得賠款3293.9萬多兩白銀,摺合美金約2444萬多元,但當時美國實際戰損只有1365萬多美元。對此,後來的美國政府分兩次將庚子賠款退返中國,究竟美國退款善舉是良心發現亦或是一種自我贖罪?還是另有圖謀或懷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美國當年把庚子賠款,用於幫助清朝建立清華大學,有什麼目的?

“庚子”一役,摧垮了西太后的大清,而跟著倒黴的是全體清國子民,給八國賠款4.5億兩白銀(不算利息)被攤到全國所有老百姓的身上。作為主要參戰國之一,美國應分得3200餘萬兩,合美金2400多萬元,事後,看似狂放不羈的山姆大叔把這筆鉅款的一部分分30年退還給中國,還指定必須用於興辦現代教育事業,當時正是晚清開明官員張之洞以軍機大臣兼領學部(教育部前身)的時期,他是力倡洋務運動的元老,於是清廷外交部(最早叫理藩院)和學部商議,以美國返還的“ 庚款”選派青年才俊留學美國,並在北京西郊清華園大興土木,營建校舍,籌辦“ 留美預備學校”,於1911年春天完工,因學校建在清華園,便取校名“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文獻記載,“清華留美預備學校” 分中等、高等兩科,在全國範圍內招生。考生名額按省均勻分配。1921年,中等科被停辦,1925年改為“留美預備大學”;1928年,正式定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美國當年把庚子賠款,用於幫助清朝建立清華大學,有什麼目的?

在此前的1907年6月15日,清國駐美公使梁誠接到美國政府的正式照會,基本確定中國應賠“庚款” 額“僅照收美金十一兆(1100萬)六十五萬五千四百九十二元六角九分,其餘原定所賠金額毋庸貴國擔任付給(另扣除二百萬美元作為義和團給在華美國教士、商民造成的財產損失之補償)”,一下子就給中國減免了差不多1300萬美元的戰爭賠款。12月3日,美國總統將議案提交參、眾兩院,經過數輪投票,於次年5月正式通過,退款從1909年1月1日開始,分30年退完。第一次庚子退款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從1909年開始的第一次庚子退款一直持續了10年之久,到1917年,美國人共退款本息2892.3萬美元。

美國當年把庚子賠款,用於幫助清朝建立清華大學,有什麼目的?

到民國九年(1920年),當時執政的國民政府(北洋)請求美國將庚款餘額全部退完。經中美各方人士的積極斡旋,尤其是中國外交總長顧維鈞、駐美公使施肈基,以及國內教育團體的不懈努力, 廣泛與在華美國教育界人士交換意見,對退還庚款用於興辦教育達成了一致意見。1924年5月8日美國眾議院提案表決通過。彼時執政的美國總統柯立芝於當月21日正式批准退還庚子餘款以幫助中國興辦現代教育之用。直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庚款被迫暫停償付。1943年,中國與美、英、荷、法、比等國結盟,並先後簽訂了“平等新約”,新約規定廢除1901年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辛丑條約》。

美國當年把庚子賠款,用於幫助清朝建立清華大學,有什麼目的?

據統計,美國第二次退款1254萬多美元,中國於1939年1月已經停付美國賠款,還有653萬多美金屬於停付的數額,如此算來,美國兩次實際退返庚款達3493萬多美元(本息共計)。中國近代因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所蒙受的屈辱與苦難,讓近現代歷史也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陰霾。洗盡鉛華,歷史的本來面目有待後世用理性的眼光去審視。不管美國兩次退款是對當初索取過多的一次自我贖罪,還是在對華利益上另有政治圖謀(因手頭資料缺乏,不敢妄加揣測)。不可否認的是,庚子退款對中國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民智的開啟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英才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尤其退款用於清華大學的創立更是為積貧積弱的中國培養了燦若晨星的大批傑出人才。美國帶頭退款助學,帶動了其他國家紛紛仿效(俄國、日本分文未退),其示範效應的積極意義不容否定。此外,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英、法、德、意、日、奧、俄七國主張瓜分中國,因美國極力反對,遂作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