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市客開業爆紅後迅速轉冷:還會在中國開第二家店嗎?

開市客開業爆紅後迅速轉冷:還會在中國開第二家店嗎?

開市客開業爆紅後迅速轉冷:還會在中國開第二家店嗎?

經視聽報道

最近,多個城市的經濟成績單中,“首店經濟”表現亮眼。

今年以來,丹麥玩具巨頭樂高,全球最大的會員制倉儲連鎖超市開市客(Costco)等,紛紛在中國大陸開設首家門店,受到消費者熱捧,與之對應的首店經濟概念一時間非常紅火。

那麼,首店經濟蓬勃發展折射出什麼信號呢?

開市客開業爆紅後迅速轉冷:還會在中國開第二家店嗎?

首店經濟蓬勃發展折射出什麼信號?

首店經濟是指一個區域利用特有的資源優勢吸引國內外品牌在區域首次開設門店,如全球首店、亞洲首店、中國首店、區域首店等;

又或是已入駐的品牌採取先進經營模式,創新發展形式的新店,如新物種店、概念店、體驗店等。

商務部數據顯示,上海、北京、成都的首店數量排在全國前列。上海的首店經濟領跑全國,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北京則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首店收割城市。

成都上半年進駐各類首店237家,位列第三;經營範圍以網紅餐飲品牌,國際潮流服飾設計師品牌為主。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平分析,

首店經濟蓬勃發展折射出我國消費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

開市客開業爆紅後迅速轉冷:還會在中國開第二家店嗎?

“首店經濟之所以現在這麼紅火,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中國市場的成長性被很多企業看好。首店經濟的繁榮就意味著我們當前國內市場的需求非常旺盛,消費者的消費意願非常強勁。這就說明,如果我們進一步去創新供給的方式就可以更好地激發消費潛力。”趙平說。

首店豐富的消費市場為城市發展帶來新的可能

首店豐富的消費市場也為城市發展帶來新的可能,不少城市已經意識到了首店經濟的重要性。

上海市政府將首店經濟視為打響上海購物品牌的一張亮麗名片,去年知名品牌在上海總共新開首店835家,這也給上海帶來了最直接消費帶動。

今年8月,大陸首家開市客門店在上海閔行開業,開業時也受到消費者熱捧。

上海閔行區經委副主任李莉說:“開市客的落戶以及它以後陸續的開店,可能會給上海的國際消費城市地位以及商品疏散能力、打造全球城市,帶來進一步的促進作用。”

開市客開業爆紅後迅速轉冷:還會在中國開第二家店嗎?

首店所到之處客流湧動,對城市時尚度和商業活力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北京三里屯太古裡素來有首店收割機之稱。

今年1月,國際一線美妝品牌湯姆·福特(Tom Ford)在三里屯太古裡開出北京首家精品店,就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美妝體驗浪潮。

工作人員說:“北京首家湯姆·福特精品店落戶在三里屯這邊,是因為這邊是一個潮流勝地,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潮流,還有一些新品發佈,以及一些產品多元化的展示都會在三里屯,這地方客流量相對於其他地方來說會比較多一些。”

開市客開業爆紅後迅速轉冷:還會在中國開第二家店嗎?

如今首店經濟如火如荼,撇開北上深等一線城市,成都的首店經濟發展也頗為亮眼,去年成都新增200多家首店。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作為西部城市,成都會受到首店的青睞呢?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消費實力也是吸引首店的關鍵所在:

傳統的消費是指購物,但現在的消費需要我們的體驗、娛樂,需要要我們不斷去融合的一個方法……所以未來商業的場景可能是一個可持續性發展的,也更加人性化的一些過程……”

開市客開業爆紅後迅速轉冷:還會在中國開第二家店嗎?

首店經濟持續飄紅,更離不開營商環境優化,政策制度、創新力度不斷加大。不久前,濟南出臺措施提出,到2021年,商業品牌首店每年增加100家的目標。南京、西安等城市也相繼出臺鼓勵首店經濟發展的政策。

首店經濟如何延續開門紅?

首店如此受到政府、商家和消費者的青睞,可是對於一個商業品牌來說,首店開門紅就意味著這個店以後照樣生意火爆嗎?顯然不是這麼回事,比如被炒得沸沸揚揚的開市客上海閔行店,開業後第二週就出現另一番景象:許多會員排隊退貨、退卡。

筆者認為比起關心首店的開業來說,商家更應該去關心這種首店的開門紅如何延續。

開市客開業爆紅後迅速轉冷:還會在中國開第二家店嗎?

筆者認為首店經濟要做到長紅,首先要確定其商品是不是剛需。如果產品在店所在區域有剛需,甚至產品還供不應求,那不紅都怪了。

其次是理念不要太超前。比如,馬雲當時在杭州開的無人超市,今天並沒有推廣開來。反倒是因為無人在店管理,一批大媽夏冬兩季跑進去蹭空調。理念太超前了往往難以被接受,甚至會被鑽空子,必須循序漸進

再有是宣傳不要太誇張,有的商家宣傳把自己誇上了天,言過其實,結果讓消費者大失所望。與此同時,還得注意勁千萬不要一次性使完,那會讓店後繼乏力;最好是不時製造點新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開市客開業爆紅後迅速轉冷:還會在中國開第二家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