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參考文獻引用科學化範式

學術期刊參考文獻的科學化範式,是一種對參考文獻科學化本體論和方法論的基本承諾,其主要表現為學術論文作者對參考文獻科學化引用準則和方法的共同接受。基於這樣的定義,達晉編譯從以下七個方面的內容進行理論分析和說明。

學術論文參考文獻引用科學化範式

一、參考文獻數量:引用文獻儘量全面。參考文獻數量代表了知識資源的規模,作者在科學研究中引用參考文獻應當儘量全面廣泛,擴大學術研究的理論基礎廣度。參考文獻的數量能夠充分反映出科研工作者在學術論文發表前所做研究工作基礎,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其做學術研究的寬度。因為只有對該論題相關研究現狀進行全面掌握,才能進一步論證該研究內容的創新性。

二、參考文獻質量:引用權威性的高質量文獻。參考文獻質量代表了知識資源的深度,作者在學術研究中應當儘量引用權威性的高質量文獻。引用高質量文獻的前提是,各學科知名的、權威性的專家學者的學術科研成果,往往選擇在權威性期刊或出版社發表,折射出該學科的學術研究前沿。參考文獻被引頻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該文獻的在該領域內的學術價值及熱度,其闡述的觀點和結論可以為讀者提供可靠、高價值、深層次的引文內容。

三、參考文獻新舊程度:注重經典和新穎文獻結合引用。參考文獻的新舊程度表示知識資源的新舊程度,作者在學術研究中要注意經典文獻和新穎文獻的結合。在學術研究中,距今時間較遠的文獻比例應當適當縮減,其原則是引用在學術理論上具有經典性、重要參考價值的文獻,這對論證研究內容的科學性具有重要作用。而距今時間最近的文獻則代表了該研究領域的研究前沿,還提供與研究問題相關的最新思想、方法、理論等知識。

四、參考文獻類別:以引用期刊型和專著型文獻為主。參考文獻的類別代表了知識資源載體形式和來源渠道,作者在學術研究中應當以引用期刊型和專著型文獻為主,其他正規文獻予以補充。專著型文獻是對比較系統、相對陳舊、成熟的科研成果、思想的系統化總結和昇華。期刊型文獻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預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者創新見解的知識科學記錄,其作為參考文獻能夠為研究提供新穎並專業的理論研究基礎。

五、參考文獻語種:客觀地引用國內國際文獻。引用不同語種的文獻意味著對國內國際知識資源的利用,作者在學術研究中應當綜合、全面地把握國內國際研究現狀。作者對國際文獻的引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工作者對相關問題國際研究現狀的把握,期刊編輯部在評審過程中也對外文文獻引用比例引起了重視。

六、參考文獻引用位置:引用結構分佈合理。參考文獻在學術論文前言部分、研究設計部分、研究論證及研究討論等結構中的引用應該合理分佈。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有意識的注意論文中不同位置對參考文獻的引用,將對論文的學術質量提升有重要意義。

七、參考文獻格式規範性:按照要求規範文獻格式。參考文獻著錄格式的規範性代表科研工作者對學術研究態度的端正性和嚴謹性,作者應按照擬投稿期刊要求對學術論文的參考文獻著錄格式進行規範統一。每項參考文獻大致包括責任者項、文獻標題、出版來源名稱、文獻年卷期及頁碼等多項繁雜內容,要做到文獻格式的統一、有章可循進行提升論文整體質量顯得尤為必要。

總的來說,對學術論文進行科學化的引用參考文獻,要遵從以下範式:在保證文獻引用的必要性、充分性和代表性前提下,學術期刊論文參考文獻引用數量和範圍應當儘量全面、引用文獻具有權威性、載體以期刊型文獻和專著型文獻為主、結合引用經典文獻和新穎文獻、辯證引用中外文獻,另外,研究者還應當有意識的注意論文中參考文獻的引用位置,並做到文獻編輯格式的規範統一。

學術論文參考文獻引用科學化範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