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約定 7個記錄本 願作石板磚 送生上青山

經基層推薦、現場展示、網絡投票等程序,經評審組評選,學校第二屆“明德育人獎”先進評選活動落下帷幕,共三位教職工當選“先進個人”,張維雅老師為其中之一。

張維雅老師,現於學工部為廣大學生服務。道路上的指路者、引導者、守護者和陪伴者。

入校以來,堅持腳踏實地、熱忱奉獻、關愛學生、服務學生,努力做好學生成長成才。先後被評為學校先進工作者、優秀輔導員、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老師、優秀黨務工作者,寧波市優秀思政工作者、優秀班主任、資助育人優秀個人

這一次,我們用兩個數字來介紹她

1——1個約定

“24小時開機全天候,無論你在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時間,在任何一種情況下,如果你真的遇到困難,你一定要記得,還有一個人在等你的電話。”

這是張維雅自當輔導員以來,和學生一直共同保持著的一個約定——她的手機會為了學生全天候待機。

無論何時何地,學生有任何的困難或心事,都可以向她傾述。

她接到過很多突發狀況下的電話。

長假期間,學生在未告知父母與她的情況下出外旅遊,突發胃出血,在極度緊急的時刻聯繫上了她;

到海島上旅遊的學生,在遇到同伴突發過敏又難以聯繫到醫生的狀況時,第一時間撥通她的號碼,問她應該選擇哪種藥;

參與國外交流項目的學生即使在外求學,遇上難題時,也會選擇打電話給她。有一次電話打過來時,已經是國內的凌晨一點。她伴著昏沉的天色,陪著這位學生一聊就是兩個小時。

1個約定 7個記錄本 願作石板磚 送生上青山

“我承諾過他們”張維雅說道,“我慶幸著學生在碰到意外與困境時,都能及時聯繫我。”在她看來,學生的安危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只有在你健康的基礎上,我才能要求你學業怎麼樣,其他怎麼樣。”

正因為如此,她在學生安全方面對學生有嚴格的要求——必要時選擇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深入交流;學生需要請假外出時,一定會再三確認事因並親自打電話向父母核實……

“我當輔導員第一年,大家都不理解,覺得管得太嚴了。”張維雅回想起自己在生化學院擔任輔導員的經歷,“一開始對學生會有一些,學生看來很強勢的要求。但事實上這不僅是對學生的嚴格,也是對自己的嚴格。為了大家長遠考慮的嚴格。”

當學生恪守了最基本的準則後,才有更多的底氣去探索並獲得屬於自我獨立發展的空間。在這個層面上,張維雅則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去摸索。她常常提到,“教,是為了不教。”在與學生的談話過程中,她會以怎麼解決問題為第一階段的目的,在第二階段時,則更側重於提高學生的自我解決能力。“你不能單純地依靠我來成長,我要做的就是把你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合格的人、能夠生存的人、健康的人、幸福的人。這得靠什麼?就得靠健全你的人格,豐富和完善你的人格,提高你的心理調適與抗壓能力。

我要改變的是學生的自我成長與自我發展能力。

1個約定 7個記錄本 願作石板磚 送生上青山

(張維雅老師的學生畫給她的手繪)

為此,作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與職業生涯規劃師的她,在考量學生心理問題和因職業迷茫而引起的問題時,充分動用起多方面的專業知識,教導學生自我排解心理壓力的方法,引導他們如何從合理的角度去看待別人、看待自我、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待挫折與競爭。她既充當著“引路者”的身份,也會在為學生披盔戴甲後,適時退居身後,充當著“守護者”的身份,任學生去獨立成長,以達自立自由。

長久下來,她和學生之間也形成了既嚴肅,又融洽的關係。“他們有時候還會和我說,‘老張,求罵’,‘老張,夠了,有你這一瞥我就放心了。”張維雅笑著調侃道。

7——7個記錄本

張維雅有7大本談心談話記錄本。

這是她在擔任輔導員工作的7年中積累得來的。輔導員負責的日常工作往往多且雜,需要對學生進行思想上、心理上等多方面的引導。她坦言,“這麼多學生,我跟你談過了,談完之後如果我不記,我不去回想,不去總結,那談完就談完了,不存在對你的一個深入瞭解。”

因此她希望,能夠通過記錄的方式,建構起對學生的印象,加深對學生的瞭解程度。

談起記錄本的內容,她直率分享道,其中就有與學生談論的問題、學生的苦惱、她給學生的建議與她通過聊天從學生身上接收到的信息——包括學生的性格、特長、家庭結構與現階段最難跨越的心理障礙和最希望得到的幫助。建檔般的記錄使得她對學生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在這個認知的基礎上,她會再次進行梳理、回憶與總結。這對她來說,是一項很必要的工作。“這樣你下次再來的時候,我能夠知道你的脾氣秉性,你的特點和困難,你需要關心和鼓勵的地方在哪裡。我還知道你的特長,我可以鼓勵你,督促你往哪方面發展。”

1個約定 7個記錄本 願作石板磚 送生上青山

在學生的幫助下,她還開通了輔導員信箱、維雅有約、簡歷門診、女生課堂等溝通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求助方式,使學生能及時表達訴求。她陪伴著學生度過艱難的時刻,也見證著他們各方面的成長。這對她來說,正是身為一名老師的價值所在。

2017年11月,張維雅調職進入學工部,負責學生資助、輔導員隊伍建設等工作。在這裡,她從始而終地探索著為師者事業價值的實現方式。

她以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為目標,進一步完善資助機制體制建設。在依法依規開展資助工作的同時,也密切關注著困難生的成長需求,從多方面拓展發展性資助。在學校全面轉公費招生的背景下,她專項設計新生資助工作,對新生中孤兒、建檔立卡、低保等特殊困難學生提前瞭解情況、精準資助,確保學生安心就學。

她會反覆向學生強調,“資助是為了讓你們沒有壓力,心無旁騖地學習,讓你們自己長本事,長翅膀。等到以後,你們也要伸手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在多重努力下,2018年,張維雅無差錯審核併發放了各級各類獎助金近一千萬元,被評為了寧波市學生資助優秀個人。

1個約定 7個記錄本 願作石板磚 送生上青山

“學生好了,我才覺得自己好。”張維雅笑著說道。她也由衷希望通過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能夠鋪墊好他們獨立成長的地基,如此才可不必仰高山之巍卻止於足下之步。“你們最讓我開心的事就是超越我。我不是一座高山,我是你們的一個臺階。你們要通過我踩上這個臺階,跨向更高的臺階。”這是她的工作目標,也是對學生最樸實真切的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