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東里北“有機更新”美好家園

“15年了,我家單元樓終於有門了!”頭次嘗試人臉識別後,66歲的王大爺連連感嘆方便。

老舊、破敗、無序,一直是北京眾多非經資產小區留給人的印象,位於石景山區的老山東里北社區也曾如此。但今年8月,作為“有機更新”改造的首個試點小區,老山東里北啟動改造,並於今日正式完成“10+1”的改造工程。

如何從“輸血”走向“造血”?蝶變案例背後,正在探索一條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社區路。

16棟樓全部裝備智能門禁

人站在門禁前,把臉對準攝像頭,3秒鐘後,系統顯示“已識別”,單元門“啪嗒”一下打開了。這是記者昨天在老山東里北社區44號樓6單元看到的情景,首次嘗試人臉識別的正是住在單元樓二層的王大爺。

“從1999年到現在,我在小區住了整整20年,單元樓有門的日子可沒幾天。”王大爺說,老山東里北社區建於1998年,是當年首鋼的職工樓。他搬進來三四年後,單元門就沒了,從外面看就像被挖了個大“窟窿”。

沒有門的小區,怎麼可能談得上安全。此前,王大爺就曾丟過兩輛自行車和一輛電動車,鄰居們也常說偷盜的事情,但“裝了智能門禁後,再也沒聽說誰被偷了東西”。

老山東里北屬“非經資產”,是指企業資產中所列、國家劃撥形成或企業投資形成、非用於企業生產經營的資產,包括職工住房及其配套的附屬公用設施和商業配套設施等。北京的非經社區,或者產權單位滅失,或者是長年疏於管理,多數都呈現破舊、無序的狀態。

老山東里北社區亦是如此。首華物業國興物業處經理張偉介紹,為了提升社區環境,2019年8月,社區啟動“10+1”改造工程,包括道路修整、綠化整理、樓外立面一層粉刷、路燈恢復、室外飛線整理、安裝單元門禁、樓道粉刷、小區監控、樓內線路規整、更換樓道照明以及小區封閉停車管理。11月15日,隨著最後四棟樓啟動單元門禁,標誌著“10+1”的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貼滿小廣告的樓道被粉刷一新,雜亂無章的“蜘蛛網”線路歸攏入槽,3200個私裝地鎖被拆除殆盡,坑窪不平的道路被修葺平整……1440戶住戶嚐到了社區改造的“甜頭”。

首次試點“有機更新”

“20年沒變的環境,在今年變了樣,如今這兒可是一個美麗社區。”社區居民張玉榮說。

張玉榮的另一個身份,是社區有機更新提升工作專班群眾工作組的成員之一。這個專班,由物業公司代表、政府部門代表、設計規劃師代表、居民代表、社區居委會代表共五方組成,所有涉及到老山東里北社區改造的議題,都得先拿到專班會議上討論。

與此同時,居民們對社區改造有什麼意見,也可以向專班成員反映。“就拿飛線整治來說,改造的時候有居民反映,運營商銜接速度跟不上,我們就和物業、居委會一起,找到運營商協調解決。”張玉榮笑著說,如今,社區的事兒就是大家的事兒。

“環境提升只是改造的第一步,如何讓提升後的環境能夠長期維持下去?我們要蹚出一條路。”張偉告訴記者,作為探索非經營性資產長效管理模式的一次嘗試,老山東里北社區首次提出“有機更新”概念,將老舊小區的改造從過去簡單的物質環境修補,轉變為以綜合改造、精細化治理與服務提升為重點的“有機更新”。

從“輸血”到“造血”的探索

在採訪中,記者注意到,要想建立起長效機制,難題也有不少。比如,由於社區環境長年較差,物業費的收繳率非常低;社區內的有效車位和需求車位之間的缺口達2倍;公共區域沒有廣告經營,外來車輛免費停車,難有收入彌補物業費缺口。

“儘管目前我們有非經管理費和部分補貼,但從長遠看,必須要學會自我造血。”張偉透露,下一步,他們打算在停車管理、閒散資源利用、廣告經營上做一些探索。

截至目前,首開房地首華物業公司接收的非經資產已經達758.15萬平方米,覆蓋了除密雲以外的所有區。“我們希望通過探索,真正建立起非經小區管理的長效機制,讓這些小區有人管、管得好、可持續,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張偉如是說。

特朗普證實美國正在升級核武器!詳細現場視頻,盡在“中國網”抖音(7878744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