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九鋼:精準發力助脫貧

金秋十月,碩果飄香。在這豐收的季節,方大九鋼駐湖口縣團墩村的扶貧書記柳曉剛從扶貧一線傳來了好消息,該村60畝玉米喜獲豐收,玉米底下套種的西蘭花長勢良好,50畝南瓜即將成熟,400畝水稻一片金黃,由方大九鋼投資新建的扶貧產業基地首戰告捷!自2018年8月份該公司與湖口縣團墩村結成幫扶對子以來,方大九鋼堅持因地制宜、精準發力,瞄準目標不放鬆,全力支持該村做好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

方大九钢:精准发力助脱贫

精準發力,讓鄉村荒地變成“聚寶盤”

湖口縣團墩村位於鄱陽湖東岸,2018年8月份,該村管轄1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69戶,戶籍人口2577人,有耕地面積2680畝,水域面積(包括山塘)450餘畝,以種植棉花、水稻為主,屬於“十三五”期間的貧困村。2017年8月,通過“兩重兩輪”精準識別,當時確認共有貧困戶31戶96人,脫貧工作任重道遠。

2018年8月份,方大九鋼與團墩村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公司負責人率隊到團墩村進行實地考察,分析村情,發現團墩村因勞動力外流、土地拋荒等問題,使土地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這些如“緊箍咒”般的問題嚴重製約了該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解決這些問題迫在眉睫。

要想富,必須找準問題點,精準發力。經與該縣工商聯、縣扶貧辦、城山鎮政府及團墩村村委會多次協商溝通,方大九鋼製定了“以貧困戶增收脫貧為中心,尋找因地制宜的項目,重點考慮村經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脫貧思路,決定將脫貧攻堅的重點放在增強其造血功能上,利用該村閒置的土地做文章,實現該村真正、長久的脫貧,並向該村派遣了一位駐點扶貧書記。

在鎮黨委和駐村幫扶單位指導協調下,方大九鋼向該村投資185萬元,成立了“團墩農業產業專業合作社”。資金的注入,為團墩村脫貧注入了新鮮血液,該村集中流轉農戶閒置的土地、水面和農田近千畝,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開發,再把土地流轉給項目,盤活土地資源轉化為集體經濟。村集體與貧困戶佔比20%,合作社佔比80%,村黨支部鼓勵種養殖大戶、村“兩委”幹部加入,開創了“幫扶單位+合作社+貧困戶”產業扶貧新模式。不到半年,100畝精養池、400 畝優質稻田、240畝露天蔬菜、60畝大棚蔬菜、150畝稻蝦種養基地已基本完成建設,村民脫貧有了新奔頭。

“蔬菜大棚、果園、水稻基地、稻蝦共作基地建設已基本完成,以前的荒地終於利用起來了,可以說是我們村裡不折不扣的‘聚寶盤’。”說起新建的扶貧產業基地,方大九鋼駐點扶貧工作人員柳曉剛心裡別提有多美。

攻堅有方,扶貧隊員的“擔心”沒了

土地平整好了,基地建起來了,可種什麼?怎麼種?種的東西怎麼賣?駐點扶貧工作人員柳曉剛心裡充滿了擔心,沒有底。

企業給出了攻堅方向——結合市場需求,做好土地文章。咬緊這一目標,一年來,柳曉剛先後去彭澤瞭解水產養殖,到星子和都昌考察蔬菜種植,去湖北咸寧、赤壁學習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扶貧產業基地發展模式。“不能辜負組織的信任和鄉親們的期盼啊!”他始終感覺肩膀上沉甸甸的那份責任。

經過多次調研考察,柳曉剛最終確定了產業扶貧的方案,低窪田養龍蝦,水田種有機稻,水面養魚蟹,旱地種蔬菜,坡地栽果樹。上報方案後,方大九鋼立即回覆:“放手幹!大膽幹!”7月4日育苗,7月14日栽秧,8月1日澆水,9月12日灌漿……柳曉剛在扶貧工作日記中,將所種玉米的成長經歷記錄得一清二楚。

令柳曉剛始料未及的是,剛栽下的玉米苗,竟然遭遇持續乾旱天氣。這玉米要是種不出來,可怎麼向貧困戶交待!柳曉剛咬定玉米不放鬆,為抗旱,將幾百米的水管,從水庫接到地裡,一次不夠,又來二次,接二連三,不厭其煩。9月12日,柳曉剛請來農技專家,為灌漿期的玉米現場會診。在專家的指導下,柳曉剛將每棵玉米僅留兩個玉米棒,並再次組織村民抽水抗旱。一個月後,玉米地裡仍蔥綠一片,每畝產量至少2000斤。玉米種植只是蔬菜種植的其中一部分,種植基地裡,小甘薯、毛芋頭、南瓜……同樣生機勃勃,長勢喜人。

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柳曉剛曾多次到九江蔬菜批發市場,調研哪類蔬菜比較好銷售,瞭解電商銷售合作模式。今年9月20日,柳曉剛還通過騰訊視頻為該村扶貧產業進行了代言。當前,正值玉米採收,柳曉剛千方百計委託臨鄉蔬菜基地代為外銷,並與縣城超市對接,就近銷售,積極為貧困戶創效。他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今年中秋節前,團墩村的蔬菜、魚蝦開始售賣,國慶節後,種的玉米和南瓜也逐步上市,產業基地有了創收。依託產業扶貧新模式,團墩村以承包制承包到個人,並要求招收建了檔的貧困戶優先就業,依靠這一模式,全村帶動貧困群眾20餘人,將水產養殖,蔬菜種植基地承包出去,全年為團墩村集體經濟增收接近20餘萬元,建檔貧困戶有了工作,有了收入,該村的扶貧產業活了……

柳曉剛的臉上也有了笑容。當初,面對整好的成片土地,他擔心不知種什麼;面對剛栽下的玉米苗,他擔心挺不過乾旱;面對收上來的農產品,他擔心賣不出去。現在,看著豐收的玉米、新鮮的南瓜以及肥碩的鮮魚,他的“擔心”終於沒有了。

“現在我們的產業扶貧已經逐步走上了正軌。下一步,我們將依託自己的扶貧產業與農業合作社,持續種出精品,全面精準發力,做大做強特色農產品,確保在2020年前實現全面脫貧!”面對未來,柳曉剛信心滿滿。 (歐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