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安徽歙縣是中國黃山市下屬的一個縣,秦置歙縣,至今有2200多年曆史。古稱“新安”,自隋唐以來,歷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稱“徽州府”。歙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屬古徽州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古代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發源地,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明 清兩代輝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里。於1986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

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新安畫派獨樹一幟,新安醫學拔萃醫林,徽派藝術技藝精湛,徽派建築納徽四雕於一體,在古建藝苑中佔重要一席,文房四寶中有“兩寶”:徽墨和歙硯出自歙縣,還有徽菜、徽劇、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派盆景等。“徽州學”已成為與“敦煌學”、“藏學”比肩並立的三大地方學之一。如今的古徽州城內,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壩、古樓、古坊,交織著古樸的風采;四鄉村鎮,處處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明清時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隨處可見,共建有250多座,比較成規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許國石坊等,有“牌坊之鄉”美稱。秀麗山水與古樸建築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縣,既彷彿踏入清麗的山水畫廊,又彷彿走進古典建築藝術的博物館。

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歙縣文化的代表是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基於東漢、西晉、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強宗大族的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南宋以來,這裡更是文風昌盛,人文薈萃,成了“東南鄒魯”、“禮義之邦”。

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歙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身踞世界著名風景區黃山南大門,是東至杭州南往千島湖,西去瓷都景德鎮,北向江城蕪 湖、銅陵的樞紐,且處於全省“一線兩點”的經濟發展圈內,具有明顯 的區位優勢。全縣總面積2122平方公里,人口50.7萬,是最具開發潛力 和價值的皖南旅遊經濟區之一。

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歙縣山水秀麗,風光旖旎。黃山為屏雄居西北;清涼峰自然保護區屹 立東北;水光瀲豔的練江、新安江橫貫全境;古老的縣城,五峰拱秀、六水回瀾,山光水色,楚楚動人。全縣的鄉村幾乎處處都有“小橋流水 人家”的韻味。 歙縣 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屬亞熱帶溼潤氣候,盛產茶、林、桑、果 麻、煙、中草藥等。茶葉產量居全國之首,品質優良。

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風景名勝

許國石坊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歙縣城內,是全國罕見的典型明代石坊建築,立於萬曆十二年(1584年)。

漁梁壩

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古代攔河壩,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位於歙縣城南1公里處的練江中,壩南端依龍井山,北端接漁梁古鎮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邊側有許多叉口,拾級而下,使可下到漁梁壩。漁梁壩壩長143米,底寬27米,歙縣頂寬6米,高約5米,壩上下水位落差2.9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堅石壘砌而成,每塊石頭重達噸餘。它們壘砌的建築方法科學、巧妙,有專家認為,漁梁壩的設計、建設和功能,均可與橫臥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因此又被稱作“江南都江堰”。

2005年,漁梁被列入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漁梁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佈局。

斗山街

是一處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 古牌坊於一體的旅遊文化景點。青石板鋪成的路面狹長、悠遠,宛如再現戴望舒筆下的“雨巷”。

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楊家大院、古私塾許家廳、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見的木盾牌坊一“葉氏貞節坊”等等。

太白樓

位於太平古橋西側,遊客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太白樓為雙層樓閣,挑梁飛簷,為典型徽派建築,樓內陳列有歷代碑刻,古墨跡拓牌,古今名人楹聯佳句。

遊客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

相傳,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尋訪歙縣隱士許宣平,結果在練江之畔失之交臂,後人為紀念此事,便在李白飲酒的地方建起了這座太白樓。

南譙樓

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築風格,特別是其中的“排柵柱”,乃正宗宋代“營造法”,今已很難見到。

歙縣博物館便在南譙樓中,裡面展出了歙縣歷代文物,包括各朝各代的書畫、瓷器、歙硯等。南譙樓,俗稱24根柱。據地方誌記載,此樓建於隋末,宋、明二代多次重建。 

徽園

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素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是在歙縣縣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帶新建的仿古旅遊城。2000年11月16日建成開園,再現了徽州城明清時期的風貌,氣勢宏大,古樸典雅,粉牆黛瓦,鱗次錯落,雕刻精美,脈傳徽州文化之神韻,新創徽派建築、雕刻之精華。“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走進徽園,就如走進了婉約的江南,走進了古樸典雅的徽州古城。

徽商大宅院

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徽商大宅院位於歙縣縣城練江之西,與練江之東的徽州古城遙遙相對,故亦稱“西園”。徽商大宅院完美重現了明代建築肥梁瘦柱、簡約舒展,清朝及民國建築內涵豐富、雕飾細膩的特徵風貌。

棠樾牌坊群

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景區,棠樾牌坊群由七座牌坊組成,明代三座,清代四座,幾乎全部採用石料築成,是體現明清兩代牌坊建築藝術的精品之作,除此之外,還有兩座祠堂分別是清懿堂(為女性而設置的女性祠堂)和敦本堂(鮑氏支祠)。於1996年11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許村古建築群

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坐落於縣城西北20公里,地處黃山主脈箬嶺南麓。唐末,許氏遷居於此後,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許村。明清時期,徽商興盛發達,村落建設迅速發展,至今仍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古建築100餘座。著名的有大觀亭、高陽廊橋、五馬坊、雙壽承恩坊、觀察第、大邦伯祠、大墓祠、大宅祠、許社林宅、許聲遠宅、許有章宅等。1996年許村整體申報成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06年許村古建築群(15處)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雄村景區

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國家4A景區,是一座教育發達、人才輩出的古村落。清末翰林許承堯稱“吾鄉昔宦達,首數雄村曹”。主要景點有竹山書院、四世一品坊、大中丞坊、桃花壩、慈光庵、小南海。

昌溪景區

昌溪是歙縣境內的一個歷史、文化、生態古村,歷來被稱為“歙南第一村”。它位於歙縣南部山區,從歙南名鎮深渡至昌溪大約五公里左右,它坐落在千島湖的源流昌源河所流經的皖南山間盆地中,四周群山環繞,山青水繡,境內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景色迷人,走入昌溪如入世外桃源。

北岸景區

古徽州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擁有潘氏宗祠、吳氏宗祠、風雨廊橋等三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一大批保存完好的徽派古民居。

新安江山水畫廊

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全長約百里,是黃山——徽州古城歙縣——千島湖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新安江山水畫廊兩岸生態環境極佳,呈現高山林、山中茶、低山果、水中魚的立體生態格局,與掩映其間的粉牆黛瓦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輝映,是畫裡青山,水中鄉村,構成一幅美妙的山水國畫。

石潭

位於霞坑鎮,石潭在攝影圈裡幾乎是如雷貫耳,每年春秋兩季,都會有n多攝影人如候鳥般如期而至,赴一場雲海和花海的視覺大餐。春季的石潭屬於油菜花、桃花和梨花。山坡上,山谷裡,古宅旁,處處是色塊、線條。金黃色的油菜花是這個調色盤中的主色調。一夜春雨過後的清晨,太陽還沒露臉,雲海就洶湧而至,山頂上的古村落在雲濤中若隱若現,真一個天上人間!

上豐花果山

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自然生態良好,山清水秀,漫山遍野花果木成林,僅300歲以上的古梅群就有500餘株,粗壯結實,充滿生機,千姿百態,姿弱飛舞,引人入勝,實屬罕見,還有桔、李、桃、梨和燈籠柿等果園1800多畝,上豐花果山果香四季,無窮無盡的茶園和竹林鬱鬱蔥蔥置身其間,令人心曠神怡,是個藏在深閨人未識的“世外桃源”。

金川擱船尖

四面環山,群峰兀立,擁有“猛虎下山”、“飛石龍頭”、“飛巖瀑布”等無形不備仙境之奇的自然風光,無與倫比,讓人歎為觀止,具有“十門九不鎖、天門夜不關”的意境。

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