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鼎:以當代精神為河山立傳

萬鼎:以當代精神為河山立傳

《大秦嶺》 300cm×360cm 2010年

應邀為陝西省政府駐京辦創作繪製巨幅金碧青綠山水作品

以當代精神

為河山立傳

從當代山水畫的語言程式上來講,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是對筆墨與色彩關係的處理。近百年來已有很多繪畫大家做出了充滿勇氣與智慧的嘗試,如張大千、何海霞、周紹華等畫家對於傳統筆墨與當代視覺體驗的結合方面,都做出了不懈努力。在這一點上,當代山水畫家萬鼎也有其獨到的理解和有效的探研。

萬鼎:以當代精神為河山立傳

《門前柳綠花紅時》 96cm×96cm

萬鼎的山水畫主要有兩種創作路向,這既是一種關於傳統文化的策略選擇,也是基於山水繪畫文脈發展的探索理解。其第一種創作路向是大尺幅的青綠金碧山水創作。說到這一類型的山水繪畫,我們不得不回溯和反觀中國傳統山水畫史中以青綠金碧山水著稱的李思訓、李昭父子。儘管歷來對於北宗山水的理解有著不同的見解,但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論中對北宗山水的概括為“揮掃躁硬”,他認為北宗山水缺少文人繪畫的蘊藉和氣韻,闡釋了一種受到廣泛認可的價值觀。由此,無論是青綠金碧山水,還是淺絳設色山水,凡是長於色彩表達的山水畫便成為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支脈。直到20世紀以後,這一類型的山水繪畫才與西方繪畫的色彩觀念左右逢源,在廣泛地化合與融創中產生了重大的價值轉型,繼而誕生了數位重要的設色山水大家,如張大千晚年的潑彩山水即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萬鼎:以當代精神為河山立傳

《大秦初雪》 120cm×120cm

20世紀90年代,隨著實驗水墨的興起,美術界逐漸將潑彩技法本身是作為對於傳統筆墨的挑戰和遊離,甚至某些畫家的作品已經遊離出傳統繪畫強調筆墨的路向,從而進入到另外一種純粹以西方文化體系為主體的抽象繪畫之中,僅僅把筆墨視為一種創作媒介,儘管這類作品同樣對於中國水墨繪畫的推動具有獨到的貢獻,但不能歸屬為傳統山水繪畫的範疇中進行討論。

萬鼎:以當代精神為河山立傳

《混沌之境》 68cm×68cm

由此再看萬鼎的青綠金碧山水繪畫,可知他的創作源泉是以學養和文脈作為出發點。首先,萬鼎師從於20世紀中國傳統山水繪畫發展歷程中的扛鼎大家何海霞,特別在解決筆墨章法和色彩構成的角度上,汲取了乃師繪畫語言的精髓。其次,在紀念建國65週年之際,萬鼎為人民大會堂繪製的青綠金碧山水長卷《看山還看祖國山》(2014年),從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把張大千的潑彩山水與何海霞的殿堂山水融為一體,並且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石青、石綠和金箔等礦物質顏料的絢麗色彩,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再次,萬鼎還強化了傳統墨法中水性和墨漬之間形成的帶有偶然性和隨意性的流淌效果,進而演化出特殊的視覺肌理,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藝術風格。

萬鼎:以當代精神為河山立傳

《秦嶺雨後》 96cm×96cm

在萬鼎的山水作品中,另外一種具有強烈個人面貌的作品是潑彩與彩墨相結合的山水畫。從中能夠看出他早年在西安美術學院師從何海霞山水脈絡所獲得的理念思考與創作實踐。由於萬鼎出生於中國西北地域,所以他眼中的祖國河山更多展現的是壯闊與粗糲。儘管這種特徵應和了長安畫派山水繪畫的藝術理念,但是萬鼎並沒有囿於地域性繪畫風格,特別是他早年經常到美國及歐洲等地考察、交流與展覽的經歷,使得他進一步從暈染與疊加的角度強化了色彩的流變性與視覺的衝擊力。與此同時,萬鼎從未放鬆對於山水造型的把握,沒有遊弋出傳統山水繪畫的邊界,從而體現出他作為中國本土山水畫家的文化自覺。

萬鼎:以當代精神為河山立傳

《黃河兩岸翠如流》 96cm×96cm

在歐美的文化體系與審美語境中,他們對於山水風景的觀照多是基於色彩的強化,尤其是受到印象派繪畫的影響,畫家們更加強調色彩與光感的表達與呈現。但是審讀萬鼎的山水作品時會發現,他是在刻意地控制傳統山水的造型,所以在《終南春》(2014年)、《終南多古寺》(2018年)等表現西安近郊終南山的作品中,顯現出他對傳統文化的體悟和對祖國山水的情意。他不僅把青綠金碧山水的造型與筆墨特點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而且在長於墨法的運用之上,恰當控制了筆墨輪廓與山水形態。也就是說,萬鼎在中景與遠景的塑造中放棄了線條的表現,而是純粹以墨色的延續和暈染形成硬邊的輪廓,再配合綜合材料的肌理質感,使其山水畫中展現了對於水墨暈染的迷戀,更呈現了自然山林放逸野趣的性格特徵。

萬鼎:以當代精神為河山立傳

《延安春曉》 68cm×68cm

同時當我們細看其作品中的近景時,又能夠感受到其筆法與皴法的特徵。例如作品《病樹前頭萬木春》(2016年)中的近景,他以非常精微細膩的描繪技法聚焦在一棵朽木之上,在浸漬入味地表達中流露了他對於自然山水的歷史性關照。無疑,萬鼎是在西北地域的傳統繪畫中找尋到了獨具特色的貫穿與表達,他以開放的姿態把中國山水繪畫的筆墨與色彩傳統放置在西方文化語境中進行交流和展示,並獲得了歐美收藏家和評論家的認可。正是在這一角度上,萬鼎的山水畫作品一方面表現了家國河山的雄偉風範,另一方面也塑造出了自然山水的玄妙光色,在立足於祖國河山的同時,又開放包容地接納了當代的文化氣質。

萬鼎:以當代精神為河山立傳

《當太陽昇起的時候》 96cm×96cm

在筆墨章法的起承轉合之中,萬鼎為祖國河山樹碑立傳。尤其是使用藍靛色作為主色調對於主題的描繪與塑造,突顯了中國傳統山水文化中的仁智之樂與比德思想。他不僅汲取了傳統山水繪畫的筆墨精髓,而且運用當代的審美風尚結合唐代以來青綠金碧山水創作理念,形成了一種既充滿魔幻玄妙、富麗堂皇的流光溢彩,又兼具傳統水墨風格的渾厚與深沉,這也正是萬鼎主題性山水繪畫的審美價值與時代意義。

文|於洋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萬鼎:以當代精神為河山立傳

《家住陝南旋渦鎮》 180cmx97cm

萬鼎:以當代精神為河山立傳

《陝南漢陰》 180cmx97cm

萬鼎:以當代精神為河山立傳

《夏山碧玉屏》 180cmx97cm

萬鼎:以當代精神為河山立傳

《雨後煙雲起終南》 180cmx97cm

萬鼎:以當代精神為河山立傳

《終南雨後夕陽紅》 180cmx97cm

萬鼎:以當代精神為河山立傳

萬鼎

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八屆理事

第十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委員會委員

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

陝西省美術家協會第四屆主席團副主席

陝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