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大會召開 積極推動全球綜合應用,高質量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用戶

本網站訊 記者張永 李根 通訊員那曉丹報道 11月15日,由中國氣象局、中國國家航天局主辦的首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大會在海口海南大學召開。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氣象組織(WMO)以及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的用戶代表、專家齊聚一堂,圍繞推進風雲氣象衛星全球綜合應用,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用戶進行深入研討。

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副局長於新文,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海南省副省長劉平治,WMO助理秘書長張文建,風雲衛星發展戰略國際諮詢委員會主席蒂爾曼·莫爾等出席開幕式。

劉雅鳴表示,為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關於加強風雲氣象衛星國際應用和服務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氣象局與各方密切合作,通過調整風雲氣象衛星全球佈局、建立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FY ESM)、加強衛星資料全球共享、組織開展技術培訓等措施,積極推進風雲氣象衛星的國內外應用。

劉雅鳴說,目前風雲二號H星定點於印度洋上空,實現了對西亞、北非等“一帶一路”地區的更好觀測覆蓋;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國際註冊用戶已達27個;自2013年以來,近200名國際學員參加了中國氣象局組織的國際培訓。我們還建立了用戶支持團隊,為國際用戶提供現場和遠程支持。未來將持續關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用戶需求,持續提高風雲氣象衛星的國際應用水平和服務質量。

吳豔華表示,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氣象衛星較早的國家之一,風雲氣象衛星已成為全球觀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做出了榜樣。希望通過大會進一步增進交流,更好地服務全球用戶,把風雲氣象衛星這張世界名片擦得更亮。

劉平治表示,大會的召開為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搭建了溝通交流平臺,也為海南提供了學習交流、提升科技水平的機遇。希望與會專家學者積極建言獻策,共同促進在臺風防禦、海陸生態系統、氣候與氣候變化及農業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提升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張文建對中國風雲氣象衛星取得的巨大成功表示祝賀。他說,風雲氣象衛星在WMO觀測系統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並日益顯示出重要價值。風雲氣象衛星發展方向與WMO提出的地球系統理念高度契合,希望各國用戶充分挖掘應用價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蒂爾曼·莫爾表示,本次大會聚焦風雲氣象衛星應用,為國際用戶、專家提供了互學互鑑、充分交流的平臺,進一步促進了風雲氣象衛星應用水平的提升,併為WMO相關能力建設提供了支持,意義重大。

會上,中國氣象局向吉爾吉斯斯坦、莫桑比克兩國贈送了風雲二號H星數據接收設備。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與海南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加強衛星遙感研究與應用合作。

大會期間,中外用戶代表和專家將圍繞風雲氣象衛星全球數據共享及應用服務、國際應用需求、全球天氣監測及預報應用、全球生態環境監測應用等議題進行交流研討。

會前,劉雅鳴與吳豔華、劉平治共同會見了張文建、蒂爾曼·莫爾、吉爾吉斯斯坦水文氣象局局長貝基洛夫、尼泊爾氣象局局長喀布加、孟加拉國氣象局副局長拉曼、莫桑比克氣象局副局長穆斯塔法等大會代表。

截至目前,中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氣象衛星,其中7顆在軌穩定運行。風雲氣象衛星是全球空間計劃的主要貢獻者,已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也是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機制下的值班衛星。中國氣象局衛星數據廣播系統(CMACast)是地球觀測組織三大全球分發系統之一,為全球用戶提供100多種衛星資料和產品。

首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大會召開 積極推動全球綜合應用,高質量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用戶

首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大會召開 積極推動全球綜合應用,高質量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用戶

首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大會召開 積極推動全球綜合應用,高質量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用戶

首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大會召開 積極推動全球綜合應用,高質量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用戶

首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大會召開 積極推動全球綜合應用,高質量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用戶

首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大會召開 積極推動全球綜合應用,高質量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用戶

首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大會召開 積極推動全球綜合應用,高質量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用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