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掙錢進影視圈,給馮小剛當龍套演員,演配角戲風頭蓋過張嘉譯

感謝大家訂閱野胡禪。

1993年,陳忠實所寫的小說《白鹿原》,幾經刪改之後,終於如願出版。

那還是個大眾熱愛文學的時代。這本講述白姓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恩怨的書,在全國賣的非常好。

北京一個小夥兒第一時間買了陳忠實的這本書,但就是當做黃書來看的,只對書中的男女之事的描寫感興趣。看完之後就扔在一邊,然後奔書店再買一本書,接著看。

彷彿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十幾年後,陳忠實拿著自己的這本書,跟他講,這本書是我用來墊棺材當枕頭的,拜託了。

他更沒想到,自己後來出演了電視劇版《白鹿原》,在裡面出演鹿子霖。

為掙錢進影視圈,給馮小剛當龍套演員,演配角戲風頭蓋過張嘉譯

電視劇版《白鹿原》播出的那一年,何冰49歲,陳忠實先生已經去世一年。

1

1993年的何冰,正值青春,一門心思奔著成為一個藝術家而去。

人藝的老先生們就這麼給他們言傳身教的,想在人藝掙到錢,是不可能的。但成為一個藝術家,只要你在這裡努力演戲就能做到。

何冰倒是想好好演話劇,但沒機會,打進了人藝開始,都坐了好幾年冷板凳了。最多就是在臺上演個匪兵甲乙的角色。剩下的時候,一半兒是做臺下看老先生們演話劇,另一半時間就是不斷的看書。

每天下班了,就拿本小說在家看,看到幾點困了,就睡。

為掙錢進影視圈,給馮小剛當龍套演員,演配角戲風頭蓋過張嘉譯

那會兒,人藝也不興上班打卡,何冰經常睡到下午,然後騎著自行車去劇場,然後坐在臺下看別人演戲。

然後,有點撐不住了,心裡像長了草一樣。

一來是在人藝的工資低,每個月90來塊錢,這個在當年叫做不經花。要成為偉大藝術家,但前提是不被餓死。二來,他們班很多同學紛紛轉到影視劇方向發展,發展都還不錯。他有點兒不服氣,上學那會兒,這些同學的演技還不如他。

沒有過多猶豫,他就帶著簡歷奔劇組去了。

劇組面試的,見了他倒是很客氣,說,你回去等消息,我們到時候給你打電話。等出門走了一段路之後,何冰才反應過來,自己沒電話。

後來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他演了個小角色,叫諸葛恪。

為掙錢進影視圈,給馮小剛當龍套演員,演配角戲風頭蓋過張嘉譯

演完這戲,何冰又一頭扎進了人藝。

何老師雖然長相樸實,但內心細膩敏感。這是從小就養成的習慣,外邊有個啥風吹草動,何冰這邊立即就能給出反應。表演算是他的長處,這塊兒他一開始很有自信。

但畢業後,進了人藝,坐了好幾年冷板凳。想往影視圈發展,也屢屢碰壁。

初次拍完電視劇之後,他斷了往影視圈發展的念想。打算一心一意的在人藝等表演機會。

再進影視圈,還是他同學給幫的忙。

2

1997年,韓三平找馮小剛談心。主要是找馮小剛拍一部屬於內地的賀歲電影,得是能掙錢的那種。

陳凱歌、張藝謀等導演,名氣大歸大,電影雖說拍的不錯,但在票房上,幾乎是被引進片吊打的那種。不說國外大片了,就成龍大哥一部《紅番區》,在內地的票房,就令人眼紅。

接到指示的馮小剛,心情激動,沒多久就拿出了一個《比火還熱得心》的劇本,後來改名叫《甲方乙方》。

為掙錢進影視圈,給馮小剛當龍套演員,演配角戲風頭蓋過張嘉譯

這片子的路數,跟米家山的《頑主》差不多。就是一幫年輕人幫別人圓夢的事情,但馮小剛拍出來的,就沒那麼諷刺,喜劇效果出眾。尤其還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臺詞,一直流傳至今。

何冰在裡面也演了一個小角色,這角色是徐帆幫他要的。兩人大學那會兒就是同學。

為掙錢進影視圈,給馮小剛當龍套演員,演配角戲風頭蓋過張嘉譯

馮小剛覺得這人用起來順手,之後拍《沒完沒了》,又讓何冰去客串了一個角色。同樣覺得何用著順手的還有英達。

當年拍《我愛我家》,演員基本從人藝找,因為他媳婦宋丹丹就是人藝的。那會兒何冰在裡面演了一個叫胡三的角色。

英達拍《中國餐館》,又把何冰叫了過去。但電視劇一拍完,趕上了中國大使館被轟炸。播出日期遙遙無期,英達最低價把這部戲賣了出去,等播出的時候一看,被剪得支離破碎,連他自己都認不出來了。

為掙錢進影視圈,給馮小剛當龍套演員,演配角戲風頭蓋過張嘉譯

要說好處吧,就是找何冰拍戲的導演越來越多。

那會兒他是見啥戲都拍,什麼角色都能演。跟他合作過的導演講,何冰最大的特點就是空。這類演員就是塑造角色特別厲害,但真人反而沒什麼特點。

何冰就是什麼角色,你交給他,就沒問題。市井流氓,窮酸百姓,他信手拈來。

當年楊亞洲拍《空鏡子》,給何冰的角色是翟志剛。

為掙錢進影視圈,給馮小剛當龍套演員,演配角戲風頭蓋過張嘉譯

這部戲在豆瓣上的評分是8.4分。要是放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早就成了討論的熱點了。這兩年幾步現象劇,造就了一批男演員,前夫哥雷佳音,以及《都挺好》中的郭京飛。

何冰這部劇要是這兩年播出,穩穩地現象劇。他在裡面飾演的翟志剛,窩囊而多疑,心胸狹窄。

為掙錢進影視圈,給馮小剛當龍套演員,演配角戲風頭蓋過張嘉譯

前有師兄馮遠征《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的安嘉和,後有何冰《空鏡子》中的翟志剛。要說有遺憾吧,就是那個年頭,不時興家庭劇,觀眾最愛看的還是刑偵劇以及戲說清宮戲。

但何冰不覺得遺憾,他進影視圈,主要就是奔著掙錢去的,也為了證明自己的演技好。

拍戲最狠的時候一年演兩部戲,完了還回人藝排話劇,拿過兩次梅花獎。

那會兒他在話劇界名氣不小,但在影視劇方面依舊是個小演員。進這行的演員,沒有個出名的影視劇作品,沒有個能讓觀眾記得住的角色,拍多少戲,都算是不出名的演員。

何冰等宋慈這個角色,從拍影視劇開始,等了12年。

3

拍《大宋提刑官》,純屬撿漏。

投資方一開始想找的人是陳道明、王志文、陳寶國這樣的,因為名氣大。結果這幾位檔期不對付。後來有人就給推薦了何冰。

那會兒何冰其實也忙,他兒子出生了。導演給他打電話的時候,他還在醫院裡陪老婆。

他老婆跟他是初中同學,不是演藝圈的人。何老師後來講過,從初中就喜歡那姑娘。影視劇裡他演各色人物,有好有壞,但現實生活裡,他跟老婆一直都很恩愛。

導演都打了電話,何冰考慮了半天,接下了這部戲。

為掙錢進影視圈,給馮小剛當龍套演員,演配角戲風頭蓋過張嘉譯

何冰在這部劇中的演技達到什麼程度?

初看,會覺得宋慈這個人正值迂腐,不近人情。但看著看著,才會發現,宋慈其實是最為清醒的人。對於官場那一套生存法則,他一直都瞭然於胸。如果真的放下一切,同流合汙,宋慈一定能如魚得水。

但他沒有。懵懂無知與知道但不去做,是兩層境界。後者更顯得珍貴,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問題。他心中瞭然有岳父這個靠山,但選擇敬而遠之。痛心於父親的死,心藏著一份責任。

為掙錢進影視圈,給馮小剛當龍套演員,演配角戲風頭蓋過張嘉譯

年少時候的敏感,讓何冰在這份戲裡,突然爆發。他在戲中,眼神裡的理解與悲涼,心中的隱憂與愴痛,全都交給了宋慈這個角色。

《大宋提刑官》後來被封為內地神級偵探劇,這與當年的影視工作者紮實的編劇基礎密不可分,也與何冰本人的演技密不可分。

這一年,林少華排演話劇版《白鹿原》,何冰在現場就見到過陳忠實。

老爺子給每位演員送了一本《白鹿原》小說,然後說,拜託大家了,這小說是自己死後墊棺材當枕頭的。

遺憾的是,何冰沒演上自己想演的鹿子霖這個角色。

但沒法形容何冰那兩年的瘋狂,兩年時間拍了12部影視劇作品,忙到腳不著地。等熬成了知名演員,何冰的擰巴勁兒又上來了。

2007年一整年時間,他沒接任何一部戲。一是覺得太累,二來沒時間陪兒子一起成長,心裡面愧疚。就乾脆停工一年,整天待在家裡照顧小孩,照顧家裡人。

為掙錢進影視圈,給馮小剛當龍套演員,演配角戲風頭蓋過張嘉譯

等第二年開始,才重新接戲。一年兩部戲。拍著拍著,拿了白玉蘭獎。

也如願演了《白鹿原》中的鹿子霖。整部劇播下來,他的風頭壓著張嘉譯的白嘉軒。張大叔算是主場作戰了,而且也是近十年電視劇裡的演技保障,但跟何冰碰撞演技,還稍微有點力不從心。

而觀眾們對於何冰的喜歡不僅僅是演技。

《見字如面》中,很多人都迷上了何冰讀信。臺詞功底實在是一絕,當年拍《大宋提刑官》,臺詞文白夾雜,據說何冰在現場,都不用看提詞器之類的。

前段時間李成儒在節目裡批評演員臺詞功底不行,結果被郭敬明噴了一頓。這都有人叫好,實在是難以理解。

老一輩藝人,對待臺詞都是認認真真的反覆背誦。當年拍《亮劍》,李幼斌累到在浴缸裡睡著,手中還拿著臺詞本,李成儒因為鄭少秋嘴裡念一二三四,氣的在片場跳腳大罵。何冰每次拍戲,劇本臺詞都爛熟於心。

為掙錢進影視圈,給馮小剛當龍套演員,演配角戲風頭蓋過張嘉譯

這或許就是人們為什麼時常覺得過去的影視劇耐看的一個主要原因。

4

除了拍戲之外的何冰,幾乎看不到他的任何新聞。

但這樣一個演員,是如何也藏不住的。你在各類訪談節目中,總能看到他。能聊簡單的,插科打諢,非常話癆。也能聊深沉的話題,跟竇文濤講自己對錶演的理解。

他沒有絲毫的掩飾,談自己為什麼拍影成名之後的心態,哥們兒總算是演了一會大主角,倍兒有面子

這是拍完《大宋提刑官》之後的心態。

但又有所堅持,覺得自己在角色上有了突破,嘗過鮮就行,直接拒絕了演《大宋提刑官2》。他這部戲是央視除了《亮劍》之外,復播最高的戲。有時候半夜看電視,看自己演得《大宋提刑官》,忍不住樂,宋慈怎麼還在破案?

為掙錢進影視圈,給馮小剛當龍套演員,演配角戲風頭蓋過張嘉譯

他也不願被人稱作是老戲骨,在他看來這個名頭只有馮遠征、濮存昕、韓童生這樣的人才配。不拍戲的時候,他就找老同學聊天,或者找年輕人聊天,跟人聊劇本,得意洋洋的誇自己的兒子。

給自己的定位是,手頭有點兒歲月,心中仍是少年。

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