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肥水四連問,你關注的都在這裡

養殖肥水四連問,你關注的都在這裡

1、如何判斷水體的肥瘦程度?

水體的肥瘦程度,主要指水中作為魚類餌料的浮游生物的含量。

浮游生物本身帶有色彩,可以使水體呈現各種顏色,生產應用中常通過觀察各種優勢藻類形成的水華顏色來判斷水質肥度,同時,浮游生物在水體中數量的多少會直接影響透明度,因此,透明度大小反映浮游生物量的多寡。

在生產實踐中通過測定透明度和觀察水色二項指標來判斷水體肥度。

養殖肥水四連問,你關注的都在這裡

2、怎樣簡單測定透明度?

透明度即陽光在水中的穿透程度。其大小由水中浮游生物、有機碎屑、泥沙及其他懸浮微細顆粒的含量所決定。

一般而言,夏、秋季浮游生物繁殖快,透明度低;冬、春季浮游生物生長受到抑制或死亡,透明度高。颳風、下雨時有波浪,水中泥沙泛起,透明度低;無風、晴天時,透明度高。因此,正常情況下,透明度的大小直接反映水體的肥瘦。

測定透明度的標準方法是用透明度盤。無透明度盤時,可將手臂伸直,掌心對著臉,使掌心與胳膊成直角,慢慢將手由水垂直伸入水中,直到恰好看不見掌心(來回測試),測定水到手臂的長度即透明度。

3、如何根據水色判斷水質類型?

水色是水中溶解物質、懸浮顆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池底色彩的綜合反映。因此,可以根據水色的不同,

將養殖水體劃分為瘦水與不好的水、肥水、惡水、工業汙染水等幾大類。

(1)瘦水與不好的水 瘦水——清淡,呈淡綠色或淡青色,透明度達60cm~70cm或以上,浮游生物少,絲狀藻類(水綿、剛毛藻等)和水草較多。不好的水——以下幾種水色的浮游植物數量雖多,但其表面具膠質或纖維質,不能或難於被魚類消化利用,對養魚不利。

①暗綠色:天熱時水面常有暗綠色或黃綠色油膜,以裸藻、團藻為主;②灰藍色:透明度低,渾濁度大,以顫藻為主或藍藻較多;③藍綠色:透明度低,渾濁度大,天熱時水面有灰黃綠色浮膜,以微囊藻、綠球藻為主。這幾種水體需要投飼、施肥,改變浮游植物種群組成。

(2)肥水 呈黃褐色或油綠色,混濁度較小,透明度適中,一般在20cm~40cm,以魚類易消化的硅藻、隱藻、金藻、輪蟲為主,也有部分枝角類、撓足類,適合養鰱、 鱅等濾食性魚類。水色有以下2類。①褐色水:包括黃褐色、褐帶綠色等,以硅藻為主,也有一些隱藻、綠球藻和柵藻。②綠色水:包括油綠色、黃綠色、綠帶褐色 等,以硅藻為主,也有一些隱藻、綠球藻和柵藻;

(3)轉水 水質隨天氣變化而發生改變的水體,也稱水華水、烏雲水,通常出現在春末或夏秋季節晨霧濃、氣壓低的天氣,浮游生物數量多,水色呈藍綠色、帶狀或雲狀綠色,浮游植物以裸甲藻、隱藻為主。

(4)惡水 呈紅褐色、棕色,以含有毒素的紅甲藻為主,魚類攝食後消化不良甚至引起死亡。未經處理不能用於養殖。

(5)工業汙染水 水色混亂,有紅色、褐色、乳白色等,水中含過量的硫化物、氰化物,以及汞、鉻、鉛、鋅、砷、鎳等重金屬,對魚類的生存、生長和發育極為不利。未經淨化處理不能用於養殖。

養殖肥水四連問,你關注的都在這裡

養殖肥水四連問,你關注的都在這裡

4、“肥、活、嫩、爽”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肥:浮游生物多且魚類易消化種類的數量多,透明度在30cm左右;

活:水色和透明度常在變化,不滯死,是浮游植物處於繁殖旺盛期的表現;

嫩:水色鮮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藍藻等難消化種類大量繁殖,水色灰藍或藍綠,或者浮游植物細胞衰老,均會減低水的鮮嫩度,變成“老水”);

爽:水質清爽,水面無浮膜,混濁度較小,透明度一般大於20cm~25cm,水中溶氧量較高。

要保持“肥、活、嫩、爽”的水質,就要“定時、定量、定質”向池塘輸送物質(飼料、肥料),經常更新池水,改善溶氧狀況,注意水色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