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瀘縣道林溝關於王道陵的傳說,比《白蛇傳》更有趣

在瀘縣道林溝關於王道陵的傳說,比《白蛇傳》更有趣

有瀘縣小九寨之稱的道林溝,曾經有一座隆興寺,始建於明朝初年,距令已有600多年曆史,是座佛道合一的寺廟。據傳是一位道法高深的道人來修建的,這位道人傳說是蛤蟆精修煉成的,名叫王道陵(又叫王參師)。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對就是《新白娘子傳奇》裡的那位王道陵。在白蛇傳裡面他可不是個好人。

於是很長時間王道陵都被當作壞道士的形象出現,但是在這裡關於他的傳說可完全不同,不信你往下看。

據說這座隆興寺,廟宇佔地30畝,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房子很多,門也很多,據傳有376道廟門。寺廟久遠,傳下來的傳說故事也很神秘。有一個流傳至今的故事:寺廟屋面瓦上的一片樹葉能治百病,就跟王道陵有關。

在瀘縣道林溝關於王道陵的傳說,比《白蛇傳》更有趣

當年房子建築是石頭、大樹子、木板牆等高工藝構成,屋面是泥巴燒製的瓦蓋的,每年都要請蓋房子的蓋匠來檢修房子屋面上的瓦,以防漏雨。起初每年請蓋匠(瓦匠)來檢修房子都要付錢,很多蓋匠都爭相來檢修房子,有些是不請自到的。

每年到檢修房子的時候,蓋匠們排起輪子(隊伍)。寺廟是從善的,又不好得罪人,凡來者,都叫他們去檢修房子,同樣都付錢,增加了寺廟的不少開支。

後來,寺廟一負責管理後勤的僧人向寺廟主持王道陵建議,以後凡來檢修房子的人都不付工錢,叫他們出功德,檢一次房子,記一次功德。主持王道陵採納了建議,公佈出去。第一年,有三個匠人來檢修,第二年,有二個匠人來檢修,第三年,就只有一位竇姓蓋匠來檢修房子了。因為當時生活相當困難,這些蓋匠的全家人的生活都是要依靠當家人做手藝來維持的。所以,不付錢就沒有匠人來檢修房子了。這個倒不能說這些人心地不善,到底要活下去。

在瀘縣道林溝關於王道陵的傳說,比《白蛇傳》更有趣

這位竇姓蓋匠每年都堅持來檢修房子送功德,但他家也有老小,沒有工錢,家裡生活相當困難,家裡老母又病重,寺廟主持知道了這個竇姓匠人的家庭情況,心裡十分難過。

第四年,又到了檢修房子的時節,這個竇蓋匠又來了,照樣專心地為隆興寺寺廟屋面檢修。有一天傍晩,到了收工時候,一位小僧人來到竇蓋匠面前,對他說:“竇施主,請你收工後到主持那裡去一下”。

竇蓋匠收工後就去了。竇蓋匠進了主持房屋的門,但見主持發童顏,閉目團坐在滴團上,口裡唸唸有詞,手裡有片樹葉。“竇施主”,主持開言道:“你功德無量,念你老母病重將此葉拿回去,為你老母治病吧”。說著,就將手中的一片樹葉通與突蓋匠。“謝過主持”,竇蓋匠接過樹葉轉身就要高開。“且慢”,主持再三叮囑:“少許細末咽食即可”。

在瀘縣道林溝關於王道陵的傳說,比《白蛇傳》更有趣

竇蓋匠又謝過主持小心地將樹葉收藏好,急忙趕回家裡。心急的他將樹葉拿出來準備給母親服用,在油燈下突然發現樹葉上有一個菩薩的身像,仔細地看,是一個羅漢菩薩。他為母治病心切,不管那麼多。就照著主持的方法給母親食用了。

第二天,母親的病輕鬆了許多,他又給母親服用了一次,第三天,母親就能下地了。此後,母親的身體就慢慢地恢復如初了。他將餘下的樹葉珍藏著,有鄉親重病了,就送一點去治病。

如此,他每年得一片樹葉。久而久之,消息傳出,很多信眾就去隆興寺討要治病的樹葉。這可難壞了寺廟主持,在討要的眾多信眾中,善惡難分,來者都給,有失“為善、勵善、施善、善施、善報、報善”的道訓。這樣不行,於是主持叫一小僧來對其進行吩咐。

其後,小僧人出來對眾信眾道:“藥者甚多,自尋也”。信眾聽後,在寺廟內樹下狂尋樹葉,哪有什麼羅漢菩薩的樹葉,胡亂撈些樹葉回家。

在瀘縣道林溝關於王道陵的傳說,比《白蛇傳》更有趣

話說竇蓋匠,他不去尋什麼治病的樹葉,也不去向寺廟主持要治病的樹葉,寺廟主持也不贈送樹葉給他。但每年到要撿房子的時候,他都按時來檢。他的功德越積越多,眾僧都非常敬重他。

一天,竇蓋匠檢完了所有的房子,正準備收工,見房瓦上有些樹葉,用手準備將其撈下去。因樹葉在屋面瓦溝上堆積,會影響雨水流下去,造成屋面漏雨。因此,職業的敏感要求他將堆積的樹葉扒下去。

這時,他突然發現有幾片樹葉上有圖案,拿起來一看,與寺廟主持原來送給他的樹葉一模一樣,他將有羅漢菩薩圖像的樹葉收藏好,然後下得房子收工。這樣,每年都是將所有房子檢完了,就有羅漢菩薩的樹葉出現。

在瀘縣道林溝關於王道陵的傳說,比《白蛇傳》更有趣

年復一年,竇蓋匠除了做些蓋匠活路掙點錢養家餬口外,還為眾鄉親治治病,收取少許活路錢,全家日子還過得去,也得到眾鄉親的稱讚。後來,周圍的蓋匠知道了,也來不要錢為寺廟撿修房子,但就是沒有羅漢菩薩的樹葉出現,只有送功德的竇蓋匠年年都發現有。這真是:“為善、勵善、施善、善施、善報、報善”也。

據說,隆興寺瓦房上的樹葉能治病,傳到清朝初年張獻忠毀廟時,就再也沒有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