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國產化根本停不下來 帶動產業鏈發展也將攪動國內市場

SMM11月15日訊:11月13日,工信部正式公佈第325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獲准入。從此作為新能源車領域的“武林高手”,特斯拉就可以在中國盡情施展自己的拳腳了。

目前,在特斯拉中國官網,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中國製造)已經開啟預訂,售價35.58萬元,預計交付日期為2020年第一季度。

據悉,目前上海超級工廠(一期)已擁有衝壓、車身、塗裝、總裝四大車間,預計年產15萬輛Model 3。美國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透露,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經具備生產能力,現在正在等待相關審批流程,流程結束後馬上可以正式生產和銷售。第一期的預計周產量將達到3000輛。按照特斯拉的規劃,在初始階段每週生產3000輛Model 3,將與弗裡蒙特工廠預計7000輛/周的產能一起,使Model 3產能提升至10000輛/周。上海工廠目標年產25萬輛,三年後增至50萬輛/年,生產車型Model 3/Y。另據報道,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環境評估文件最近透露,特斯拉公司希望最早在2020年第一季度在中國生產雙電機、四驅型的Model 3車型。

據報道,特斯拉位於上海的“3號超級工廠”(GigaFactory3)將在初始產量方面實現雄心勃勃的目標。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的目標是在2019年底之前,在這家工廠生產1.74萬輛中國製造的Model3。

隨著特斯拉汽車的量產,直接受益的應該是特斯拉零件和原料供應商了。特斯拉作為一家全球新能源車銷量靠前的廠商,對新能源材料和部件的供應商的帶動作用也很大。

今年9月下旬,LG化學曾與特斯拉達成採購協議,雙方商定,未來國產版的特斯拉Model3將使用南京LG化學生產的NCM811動力電池。2018年7月,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與LG化學舉行簽約儀式,LG化學計劃在濱江開發區投資20億美元建設動力電池項目。該項目將在今年10月開工,2019年10月開始實現量產,2023年實現全面達產,預計年產能32GWh。今後這家公司將會給中國的汽車廠商,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務。此外,有報道稱,特斯拉與CATL就電池供應已初步達成協議,並有望在2020年中期簽署,這就意味著松下將徹底面臨“一夫多妻”的局面。不僅如此,從收購電池技術公司Maxwell的舉動來看,特斯拉正逐步“侵蝕”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加之特斯拉在2018年與贛鋒鋰業簽訂了一份供貨協議,贛鋒鋰業表示將向特斯拉提供其總產能五分之一的鋰產品,用於電動汽車電池用金屬,該協議從2018年到2020年履行,並可選擇延長三年。如此看來特斯拉在中國的生意可謂如魚得水。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特斯拉落地中國,對本土的新能源汽車來說也算是利弊並存。隨著特斯拉Model 3的正式投產,最先受到衝擊的是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公司,比如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威馬汽車,這些公司目前的產量很小,且多個車企自己的工廠,生產成本較高。在面對特斯拉競爭的時候,略顯力不從心。但特斯拉對國內傳統汽車廠商的新能源業務不會帶來很大壓力,傳統企業可以很好的控制產品價格。

同時,特斯拉國產化將在新能源車領域形成“鯰魚效應”,使得好的本土車企更好,差的則會被淘汰,進一步優化整個中國的新能源車市場結構。而售價30萬以上的新能源車型中,Model 3的續航、動力性能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隨著特斯拉中國工廠的落地,其本土供應鏈將迎來結構性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