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職業尷尬線的HR,該何去何從?

(點擊右上角“+關注”【合易人力資源】頭條號,有職場攻略、管理策略、乾貨、詳解)


最近在HR交流群中,一位年近35歲的同仁發表了這樣一份言論:“35歲,職場的尷尬線,HR的Deadline,總監生,以下卒”。大意就是如果從事人力資源工作,35歲還沒有到總監的崗位,你的職業生涯基本也就結束了。這種想法雖然有點極端,但是也具體體現了目前一部分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人員的現狀。

很多HR畢業幾年,仍在做一些事務性工作,工作中沒有差錯,但也看不到突出的業績,與老闆貌合神離,與業務部門無法交心,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價值在哪裡?HR的未來之路該如何走?

35歲職業尷尬線的HR,該何去何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模糊、變化多端的市場環境,成為唯一不變的要素,人力資源管理也不僅僅限制在傳統的選、用、育、留上。市場要求所有的HR必須從幕後走向臺前,參與到企業實際經營中,做撬動業務發展的“最佳槓桿”。

GE前CEO傑克·韋爾奇說過:人力資源負責人在任何組織中都應該是第二號人物;萬科總裁鬱亮也提到人力資源的高度決定了萬科的高度;阿里首席人才官童文紅指出HR的定位不是服務角色,而是leader的戰略合作伙伴。美國人力資源協會對未來的HR定義了四種角色:人力資源專家、業務夥伴、變革推動者和領導者。這很好地詮釋了“未來,HR應該為企業做什麼”——熟悉業務,從人力資源的專業角度為業務發展和公司進步提供專業的服務、幫助和改進。

那傳統的HR怎樣才能轉變自己的角色,真正發揮自己的價值呢?

1、看懂經營,參與到業務中去

要想真正弄懂企業的經營業務,首先必須要能讀懂各種數據報表,然後通過數據的分析結果來支撐人力資源管理,例如通過一些業務數據分析,計算出未來新業務需要配置多少人員。或者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提出優化的績效方案在預期的範圍內能創造多少營收。如果HR的工作彙報都能與企業的經營數據相結合,就可以與企業高管之間擁有戰略共同的語言,就能夠為業務部門提出一些好的建議,真正成為業務部門的合作伙伴。管理的過程會產生數據,數據又反過來指導管理。通過數據化管理可以幫助HR實現從傳統的憑直覺、經驗過度到量化、精準的管理,從普通的HR真正成為組織戰略的推動者。

2、支撐業務,理解企業的商業模式

大多數的HR從業者並沒有在業務線實際操練的經歷,那怎樣才能快速的理解業務,鍛鍊業務思維呢?首先HR懂業務是要懂業務的“語言”,能夠了解業務團隊的“痛點”。通過對業務的理解、對組織的專業能力,綜合利用招聘、績效、組織發展等工具切實提升業績。然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首先必須要能夠理解企業的商業模式。理解企業是在服務哪些客戶,創造什麼價值,如何交付到客戶手中,又是如何保持正常的營運和發展的。

有一個重要的工具—商業模式畫布可以幫助HR快速的理解企業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畫布的初衷是幫助創業者建立、可視化、測試自身的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小的公司也用它來開闢新的市場領域,作為HR從業者可以通過這個工具瞭解當前業務的模式和關鍵要素,從而獲得理解業務,和業務Leader溝通交流的能力。

35歲職業尷尬線的HR,該何去何從?

HR如果真正的能夠參與到業務中去,看懂經營,站在CEO的角度,用HR的專業為公司解決戰略經營問題。做到了這些,35歲,不再是HR的Deadline,將會成為個人價值創造的新起點。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作者/編輯:合易諮詢(nj_heyeehrm)

相關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