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那些死去活來的扇貝

獐子島那些死去活來的扇貝

曾經A股股王,如今面臨退市臨界點。獐子島扇貝幾經逃亡、死去活來,其本質還是集團管理出了問題。只由一個人掌舵的船,很難不偏離航道。

撰文 | 王別鬧編輯 | 陳大柴出品 | 熱浪財經今年7月份,吳厚剛曾說過一句這樣的話,“股民選擇了海洋產業,就是選擇了風險陪伴。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有疼痛感。”如今,這句話一語成讖也令人不甚意外。

獐子島扇貝又雙叒“跑路”了

11月12日,全民還沉浸在雙十一狂歡創造出的奇蹟裡,曾經叱吒A股的獐子島卻遭遇開盤一字跌停。原本就不高的3元/股的股價降到2.7元,相當於2014年停牌前的17.5%,創下了品牌的歷史新低價。 但就在一個月前,獐子島的扇貝還沒有異常,相關報道顯示截至10月底,公司共採捕2017年底播蝦夷扇貝14.7萬畝,平均畝產25.61公斤,符合往常產量。 面對深交所發出的關注函,要求公司對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減值風險是否會嚴重影響2019年業績構成,蝦夷扇貝大面積死亡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隱瞞減值跡象等情況進行說明時,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於次日公開作出了回應。吳厚剛表示,

扇貝的死亡率在90%以上,扇貝是剛死的,軟體組織還附著在扇貝殼上,具體的原因還在調查當中。 面對此次表態,公眾開始質疑獐子島是習慣性的“甩鍋扇貝”,輿論不斷髮酵。

扇貝出逃記

扇貝死活的猜謎大戰始於2014年,獐子島解釋說因為北黃海遭遇數十年一遇的一場冷水團,獐子島於2011年和2012年播撒的約100多萬畝蝦夷扇貝絕收,虧損達8億元。 到了2018年,獐子島扇貝又上演餓死戲碼。1月份,獐子島突發公告稱由於2017年降水量減少導致扇貝餌料短缺,加上海水溫度一場,導致大量扇貝餓死。 2019年獐子島在第一季度財務公告中表示,一季度虧損4314萬元,同比下滑379.43%,對此獐子島解釋是蝦夷扇貝受災導致了產量及銷量大幅下滑。不會說話的扇貝成了公司季度財務狀況的免死金牌,直到證監會發函直指獐子島涉嫌財務造假、虛假記載。2019年7月10日晚間,獐子島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公司及23名相關人員將會被證監會處罰,董事長吳厚剛被終身市場禁入。

扇貝不易,獐子島要珍惜

扇貝曾經給這個小島帶來過名氣和財富,依靠優質的海產品和適中的價格,獐子島水產走向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在2005年即吳厚剛掌舵的第四年,已經實現產值5.2億元,淨利潤達1.5億,出口創匯1.7億元。2006年獐子島集團在深圳上市,隨後幾年股價一直保持上漲趨勢,在2008年1月創下了每股市值151.23的記錄,成為滬深兩市當之無愧的股王,也是中國農業的第一個百元股。吳厚剛本人因此變身成為億萬富豪。島上居民全部擁有股權,股價上漲分得的紅利讓居民們的生活迅速提升。蓋二層小樓、開小汽車是基本操作,島上的福利才惹外人羨慕。島上的幼兒園、學生公寓、養老院全部免費,獐子島鎮政府每年還會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發放股權受益金、養老金、獎學助教等各種類型的補貼。集體經濟模式把小島的富裕生活變成了人人羨慕的世外桃園,直到2014年扇貝第一次逃跑事件粉碎了這個神話。首當其衝的是島上居民,他們只享有收益權,沒有交易權,如今股價暴跌也沒辦法賣掉,之前集團的收益分紅現在也停掉了。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深交所上市公司如果連續20個交易日的A股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深交所有權決定公司股票上市交易。這也就意味著,如果獐子島集團股價連續低於1元就將觸發面值退市。11月13日,獐子島報收2.54元,距離“退市點”越來越近。獐子島集團曾經是集體經濟的優秀範例,但是它毀在了失敗的管理體系上。濫用親信充當高級職位,親信下屬利用職務之便破壞市場規則,很難說這種內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沒有吳厚剛的責任。那麼,監管機構是否針對獐子島類似的問題作出更加具體明確的規定,是否有勒令退市、或強制退市的措施來保證投資者的利益,這都是應當在獐子島事件中值得反思的問題。從鉚工到董事長,再到億萬富翁,再到如今的被終身禁市,吳厚剛演繹了一場跌宕起伏的人生歷程,也暴露了中國企業管理的層層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